常言道“史地不分家”,歷史和地理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因為歷史都是在一定的地理舞臺上演出的,一定的地理條件往往成為歷史活動、歷史結局的重要因素,而且在歷史學中本身就包含了許多地理知識,因此要想學好歷史,必須加強地理學科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一、要重視地圖,培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就有“左史右圖”的說法,說明地圖是學好歷史的重要工具,從近幾年全國各地的高考題來看,許多題目大量使用地圖,要求考查學生從圖表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注重培養學生識圖讀圖的能力非常重要。
1.讓學生結合地理知識,明確歷史地圖的各種圖例,熟悉都城、界線、湖泊、山峰、路線、戰場等各種圖例符號標志,只有熟悉各種圖例符號,才能讀懂地圖,從地圖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
2.培養學生識別不同類型的地圖:關于疆域圖,要掌握重要的行政區劃及四周邊界范圍,如必修一秦朝的疆域圖:通過圖例知道都城是咸陽,其疆域西到隴西、東到大海、南到象郡、北到長城;關于路線圖,如甲午中日戰爭圖片,要掌握進攻的路線,重要的地點,重要的戰場;對于交通路線圖,如新航路的開辟,要搞清楚出發的起止點,到達的主要地區,出發的順序等;關于城市的平面圖,要掌握城市的特色和城市地位,如宋朝的都城平面圖,要能夠分析出其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從而得出其與唐朝時所發生的變化;關于分布圖,如民國初期,民族經濟得到短暫春天,要掌握其產品的主要分布、主要的產品以及與之前相比較突出的變化,從而能總結出其變化的特點。
3.注意對相關的歷史地圖進行比較,找出其發展變化的趨勢,如通過對比西周、秦朝、元朝的疆域圖,從中可以找出其地方行政區劃的發展演變:分封制—郡縣制—行省制,從而可以得出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劃分體現了地方權力不斷向中央集權,中央不斷加強對地方控制的趨勢,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聯系和理解。
二、從地理角度分析歷史問題
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地理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條件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影響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所以歷史教師應從歷史與地理聯系的角度分析各種歷史現象。如:必修一專題六“古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一單元中,第一節首先從地理環境的因素分析了雅典為什么會產生某種政治,而中國之所以形成專制制度和中國大河文明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江蘇的揚州在唐代時成為繁榮的大都市和揚州獨特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系,而新航路的開辟,英國能夠迅速崛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處于大西洋沿岸,而新航路開辟把商業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英國正是處于這一重要的位置。總之,地理因素影響歷史發展的實例很多,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從地理的角度分析歷史問題,開闊同學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但也要明確地告訴學生,地理因素雖然重要,但不是決定因素,要綜合進行分析。
總之,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高考的需要,歷史教學應注重與地理的聯系,讓學生學會用綜合的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問題。
(作者單位 江蘇省灌云縣楊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