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和手段,它是課堂教學的必需環節,也是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技能;它既是學生主體地位的依托,也是教師主導作用的體現。恰當的導入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積極思維,喚起求知欲,為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奠定基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迪智力潛能并使之處于最活躍的狀態。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的差異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導入的方法也就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直接導入
直接導入法又叫“開門見山”導入法,我們談話寫文章習慣于“開門見山”,這樣主題突出,論點鮮明。當一些新授的數學知識難以借助舊知識引入時,教師可開門見山地點出課題,立即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二面角”的內容時,教師可這樣引入:“兩條直線所成的角,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我們已經掌握了它們的度量方法,那么兩個平面所成的角怎樣度量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內容——二面角和它的平面角!”(板書課題),這樣導入,直截了當,促使學生迅速進入新知識的探索追求中。
二、故事導入
故事導入是教師運用與新知識相關、有故事情節的資源,呈現其生動形象的情節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感知體驗,產生對新知識探求的迫切心情和欲望,進入對新知識學習的一種方法。聽傳說、講故事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這是由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點所決定的。上課開始,一則美麗的傳說,一個動人的故事,會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從而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師就可以把握住有利時機,隨著故事的講述,引領著學生一步步完成教學任務,同時變學生的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設疑導入
教師對某些內容故意制造疑團而成為懸念,提出一些必須學習了新知識才能解答的問題,點燃學生的好奇之火,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形成一種學習的動力。例如講“余弦定理”時,教師可如下設置:“我們都熟悉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滿足勾股定理:c2=a2+b2,那么非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關系怎樣呢?銳角三角形的三邊是否有c2=a2+b2-x?鈍角三角形中鈍角的三邊是否滿足關系c2=a2+b2+x?假若有以上關系,那么x=?教師從這個具有吸引力和啟發性的“設疑”引入了對余弦定理的推證。
四、類比導入
類比導入法是以已知的數學知識類比未知的數學新知識,以簡單的數學現象類比復雜的數學現象,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引起學生豐富的聯想,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總之,導入方法的運用要因人而異,要因教學內容而異。靈活掌握導入技能就像靈活運用寫作手段一樣,引人入勝是最基本的目的。只要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導入方式,都不失為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新穎有特色的導入方法能營造最佳教學心理環境,能改變學生上課的狀態,使更多的學生進入積極的心理狀態,提高上課效率,能使學生樂在其中,把數學學習看成是一種樂趣,從而使教學質量的提高有了充分的保證。
(作者單位 河南濮陽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