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創設新情境問題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且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可以讓學生的化學學習事半功倍。
一、創設問題情境
1.創設反應概念,原理的實質與內涵的新情境問題
從學生習以為常的化學現象中挖掘出富于批判性新情境問題,往往能給學生帶來思維線索及動力。創設這樣的新情境問題,一方面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
例如實驗室用H2O2和MnO2制取O2,用固、液常溫制氣裝置,那么制H2、CO2等能不能用固、液常溫制氣裝置來制取呢?為什么?引發同學思考,你知道哪些物質中含有H元素?怎么樣讓他們變成H2?什么條件下發生反應生成H2?通過討論得出反應原理:金屬與稀硫酸在常溫時置換可得H2。這些出其不意,又極富思考性、批判性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對一些貌似平常的問題做一些深入的思考與研究,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2.創造活化知識的新情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內部學習動機最核心的成分,中學生心理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富有新鮮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創造一些似是而非的“新奇問題”,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意識到,從本質上去認清化學現象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創設似是而非的“新情境問題”,對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化學現象,辨析化學概念,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有重要意義。
3.創設開放性的新情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
創設一些開放性的新情境問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靈活性,學生對所得結果進行審查與判斷,又能使自己思維的邏輯性得到鍛煉。例如教學“酸和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時,我先做在NaOH溶液里倒入鹽酸的實驗,學生看不出有什么變化,不能確定是否NaOH與鹽酸發生了反應,接著我又做實驗:在NaOH溶液里滴加無色的酚酞試液,會發現酚酞變成紅色之后再倒入鹽酸,結果溶液由紅色變成了無色。為什么加入鹽酸后溶液顏色由紅變無,學生感到很神奇,馬上展開討論,經過分析、思考,得出酸和堿會發生中和反應。認識了中和反應后,我又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得到的無色溶液是NaOH與鹽酸恰好中和的產物嗎?你是怎樣知道的呢?這樣的問題就上升到了中考高度,學生又展開了新一輪的思考討論。
4.創造“跳一跳”的新情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所謂“跳一跳”的新情境問題,是指先介紹一些背景材料,也就是先給予一定的新信息,然后要求依據所給信息,并聯系已有知識來解決一些新奇問題。特別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例如在講“C還原CuO”時,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①CuO中的O到哪里去了?②CuO為什么會變成Cu?③反應中C單質到哪里去了?④為什么C與CuO反應生成CO2?這一問題經過學生討論、分析、類比、判斷,最后得出答案。這一問題的解決過程,就是學生多方面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得到考查、訓練的過程。
二、最大限度地發揮新情境問題的作用
在化學教學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化學思維訓練,可以使思維真正成為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術素養
對學科知識內涵與實質的淺層掌握是提不出有價值新情境問題的根源。要想新情景問題真正產生好的效果,教師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術素養,對學科知識所蘊含的規律、蘊含的能力要有深層次理解,要下大力氣。
2.發揮情感的增益效應
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教師應極力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以使“新情境問題”發揮其應有的效果。應創設一種既讓學生感到被信任,又讓其樂于積極思考的情感氛圍。
總之,由于新情境問題新鮮、別致、奇巧,對學生有一種擋不住的誘惑,因此新情境問題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并能培養他們的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