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術作品、美術構成因素的心育作用
自古以來,美術及其教育活動就是人類醫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一種手段。人們發現美術作品及其構成因素均具有良好的心理治療作用。遠古的美術作品,如古希臘神像、印第安人的圖騰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賦予了濃厚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被人們當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護身符。尼羅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偉的形體和三角形的穩定造型,曾對千百萬埃及的奴隸造 成巨大的心理震懾。近代中國的美術作品同樣具有強烈的心理效應,“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舊社會河北楊各莊的貧苦農民看著貼在門上的門神(一種年畫),對幸福的渴望心理,得到暫時的平衡。……所有這些都足以證明美術作品在人們心理上產生的巨大作用。
二、美術作業過程中的心育作用
美術作業要求環境安靜、專心致志,并具有嚴格的條理秩序性,有利于幫助學生達到最佳的心理狀態。美術作業過程是自由自主的,不帶有任何強制性,學生宜于在老師的引導下,敞開心扉,認識和發展自我,宣泄釋放自己的感情,通過嚴格的作業程序要求控制自我,在獨立完成美術作業中認識自我,久而久之,養成學生自知、自尊、自信、自強等良好的自我心理。而自我心理的培養恰恰是青少年個性全面發展的核心問題。通過美術作業過程,學生自我意識覺醒,自我心理形成,他們自然會擺脫長期以來對家長和教師的依賴,使其依賴心理逐步得到矯正。不認真完成美術作業的學生,嚴重存在著浮躁焦慮心理。老師要嚴格按照程序要求,一絲不茍地對其強化作業輔導,克服其焦慮心理會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三、美術作業最后獲得成功的心育作用
幫助學生使學生的美術作業獲得最后的成功,這一點對心育作用的發揮至關重要。盡管某些學生存在著心理障礙和諸多心理問題,但教師在輔導學生美術作業過程中,要注意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和表揚他們作業中包括作業過程中的優點,強化他們克服困難完善自我的動力。創設舒適的環境,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比如說,有的學生構思大膽,想象奇特;有的學生制作精細,一絲不茍;有的學生雖造型一般,但色彩漂亮;有的學生卷面整潔,態度認真;有的學生思想活躍,有獨特創作……教師在作業成績評定中都應予以表揚。
總之,美術含有音樂及詩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美術作業過程(創作過程)需全身心地投入,美術安靜致遠,具有不可替代的心育作用。
(作者單位 河南省中牟縣萬灘鎮劉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