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是運用詞語和句式的綜合練習,是語言訓練的一種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它在句子訓練中占有較重要的地位,對提高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通過說話訓練能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牢固掌握學過的詞語和句式,在字詞和篇章之間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學會說話,才能正確地表情達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說話是學生運用詞語的一種很好的練習。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說話簡單、思路狹窄還是客觀存在的。為改變這種現象,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如下方式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一、填空式說話
1.出示句子的一部分,要求填出另一部分。例如,用“在……下”說話,可以先出示:“在同學們的幫助下,______。”“我們兄妹幾個在媽媽的影響下,______。”“在我再三請求下,_______。”等表示條件的前一部分,讓學生補出后面的部分。也可以先出示后半部分,讓學生通過對后一部分的分析,填出包括“在……下”的前一部分。學生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語言和思維都得到了發展。
2.選詞比較填空。例如,用“發揚”說話,可先出示要求填空的句子:“我們要_____雷鋒精神。”“機器_____起來了。”同時出示兩個可供選擇的詞語:“發揚”“發動”,然后要求學生選詞填空。學生選詞填空的過程也就是區別比較這兩個詞意義的過程,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詞的理解。
二、連詞說話
如,要求學生用“首先、接著、最后”等詞敘述一件事情的經過,或寫一個人的連續動作;用“拿、掃、收、倒”等動詞寫一位同學的勞動片斷。這種連詞說話的訓練方式,培養了學生連詞成句的能力和合理想象的能力,實際上已經是用說話的形式來寫作文片斷了。
三、關聯詞語說話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表示因果、假設、條件、轉折等關系的關聯詞語,如“因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等等。學生學過某些課文,涉及一些關聯詞語,就要及時訓練學生運用這些關聯詞語說話。
四、一詞多用
1.根據詞語的一詞多義現象說話。例如,用“驕傲”一詞說話,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其“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和“自豪”這兩個意義各造一個句子。
2.選擇不同的句式說話。如用“好像”說話,可以要求學生造一個比喻句和一個非比喻句。一詞多用這種說話訓練方式,能使學生全面、準確、深刻地理解詞義,靈活而恰切地運用好詞語。
五、句式仿造
給學生出示一些特定句式讓學生仿寫,如可出示一些課文中的設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等讓學生仿造。這樣一是可以使學生掌握各種句式的特點,把握其表達感情的作用;二是也可以幫助學生在作文時把句子寫得靈活多變,表達出豐富的內容和情感。在說話教學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存在思維惰性,造的句子不但句式單一、呆板,而且特別習慣于造陳述句;還有些學生總是把要求說話的詞語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這兩種情況表明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尚有待開發與提高。為改變學生的這種近乎僵化的思維習慣,在說話教學時,我采取變換句型的方法加強對學生思維靈活性的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1.指導學生用一個詞語表達不同句式的句子,如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祈使句等。這樣的訓練,使學生明白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思考。學生在以不同句式進行變換處理的過程中,減少了思維定式的影響,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要求學生用詞說話時變換詞語在句子結構中的位置。要求學生交換在句子結構中的位置,不僅有助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應對復雜多變的客觀外界事物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應變能力的重要方面。
總之,對語文教學而言,說話訓練與指導何時都不能忽視。說話,不能要以課文的內容為材料。進行運用詞語的訓練,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用學到的詞語說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也就是說自己的話。這樣的訓練為最終說話,寫作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淳化縣棗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