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聽完課,一位評委調侃說:“上課老師說那么多不嫌累嗎?”的確,課堂上老師講得太多,就會形成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教學。尤其是《新課標》實施后,我們高中數學老師經常感到時間緊、任務重。課堂上有的老師急于把內容講完,根本無暇顧及學生是否接受,往往是滿滿一堂課灌下來,老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當然這樣的教學效果很不好。因為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模式,使用何種教學方法,只有通過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才能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要想師生雙方很好地相互交流,就必須重視課堂提問,必須采用恰當的課堂提問。下面我就課堂提問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課堂提問要恰當得法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的動力。問題提得過于簡單,學生不用思索就可以回答,縱然舉手如林,異口同聲,也只不過徒有形式;問題太難吧,學生茫然不知所云,大眼瞪小眼,專等老師來揭謎底。因此,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提問,而且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二、課堂提問要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
課堂提問是誘發學生思考并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課堂提問要具有趣味性和新奇性,以滿足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心理需要。提問如果單調、呆板,難免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也懶得思考。如果在教學中精心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便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數學學習興趣是學生數學學習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也是推動數學學習的最有效的動力,能使學生思維變得非?;钴S,還可以使學生的認知處于最積極、最活躍的狀態,給學生帶來一種高漲和激動的情緒。
例如,在學習“圓”之前,可以問學生汽車的車輪為什么都是圓形的?如果做成其他形狀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馬上活躍起來,都假想汽車車輪是方的,坐在車里的感覺會是怎樣的。然后學生熱烈討論,對呀!為什么車輪要做成圓的?由此對圓產生興趣,激發了學生研究圓的積極性和迫切性。
三、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性和邏輯性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一種思維活動。發展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動力的核心,思維始于問題。課堂就要著眼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并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這一觀點已被人們認同。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思維、思考成為名副其實的腦力勞動,那就必須使思維有明確的目的性,也就是說,要使它具有解決任務的性質。教師越是善于給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一種解決任務的性質,那么他們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積極地投入到這種活動中,障礙和困難就會暴露得越加明顯,從而使腦力勞動成為一種克服困難的過程?!币虼耍谡n堂上,通過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提問,誘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大腦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在問、思、答的過程中,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比如,在設計問題時,可設計多答案問題,促使學生在學習數學中能全面地考慮問題,做到分析嚴密、表達嚴謹。例如,在學習定積分引入時,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問題:
1.我們都會用梯形面積公式求梯形面積,那假如梯形一邊是曲邊(比如是函數y=x2圖象的一部分),這時如何求它的面積呢?
2.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很容易計算,那變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如何計算呢?
學生很用心地在思考,但想不出來,然后我告訴他們只要學習了定積分,這類問題就可以解決了。這樣他們對定積分就很感興趣,自然而然會認真聽接下來的新課。
四、課堂提問必須服務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要求教師在限定的時間(40分鐘)內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所以課上的每一秒鐘都應成為有效的教學時間。恰當地設計提問的每一個問題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我認為,對每一節課的提問按性能可分為三類:復習性提問、嘗試性提問、提示性提問。
1.復習性提問是復習舊知,一般安排在新授之前,目的是為學習新課做必要的知識鋪墊,或是作為引入新課的“引橋”,那些為提問而提問或僅僅是為了穩定學生情緒作用的提問不如不設。
2.嘗試性提問則是根據教材的重點(或難點)設計的具有探究性、障礙性的問題。問題的探究空間以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為準,通過學生的嘗試活動(動腦、動手、動口),使其意識到問題的實質,或是悟出其中的道路,或發現其中的關系,或總結出其中的規律,嘗試性提問是新課的重要教學環節。
3.提示性提問是在問題較難時,給學生在思路上的提醒。在新授階段之后的例題教學中,不能就題論題,而應以新授的某一知識點為基點,設計提示性問題,讓學生嘗試,達到通過例題教學強化本節所學某一知識點的目的。
以上三類提問,因課而異,如有的直接導入好,就不需要設復習提問;有的例題比較簡單,提示性提問也沒有必要,而嘗試性提問則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問題怎樣設計才是是恰當的問題呢?我認為以教材的重點(難點)為“圓心”,以服務于突出重點(或突破難點)為“半徑”畫“圓”,與重點緊密聯系的問題為恰當的問題,與重點關系不大、不設也可的問題為不恰當的問題。
總之,課堂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與學生相互交流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備學生、備學情,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把握提問契機,多設計、巧設計問題,促使學生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形成和發展。當然,這樣的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師生交流多,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就很好。
(作者單位 安徽省蚌埠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