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發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行為的轉化。尤其是對廣大農村中學物理教師來講更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因為農村的初中學生掌握物理的基礎較差、知識面較狹窄、反應能力較低、厭學情緒較嚴重等特征。其實所有的學生剛開始學物理的時候,積極性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保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感興趣的問題,在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這是物理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構建新課標要求下新型的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提高物理教學效率的保證,對師生雙方良好的品質的形成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改革新型師生關系是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也是新課程目標的必然要求。因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必須運用新課程理念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
二、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現實”中的物理知識
初中物理教師在使用新課標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物理學科特有的優勢去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除書本知識之外,還有另一類知識,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對于實踐中的人來講才是最為根本的知識。
1.物理知識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包含著人們豐富的創造性發揮。學生學習物理知識就是掌握前人的經驗,進而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和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某些物理定律的發現過程,經歷物理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
2.“現實”的物理,是指物理來源于生活、生產,同時學習物理又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生產、生活。因此在學習新的物理知識時,盡可能地以一些實際例子導入新課,盡量與現實原型進行聯系。
三、優化物理課堂教學環節,注重物理教學策略
1.課堂教學的環節與課堂教學的效益密切相關,優化教學就是使其每一個環節盡量合理化、科學化。就新課的導入為例可采取以下的方法和措施:(1)由科學史實導入新課;(2)由生活中的錯誤經驗導入新課;(3)由生活中熟悉的現象導入新課;(4)由小實驗導入新課;(5)由演示實驗導入新課;(6)由提出疑問導入新課;(7)由介紹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導入新課。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只要廣大教師積極探索,認真去想,認真去實踐,就會產生好的效果。
2.要運用課堂教學結構、環節的新理論、新技術。需要把握好兩個原則:一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二是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性。
通過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現實”的物理,讓農村的初中學生找到“信心”。通過優化物理教學環節,注重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怎樣去學,最終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物理。
(作者單位 貴州省務川縣分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