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讀到一篇小文章——《小女孩有意跌了一跤—— 一個小女孩的智慧》:
“幾個孩子正玩得不亦樂乎,一個小家伙突然摔倒在地上了,并立即哇哇大哭起來。
一個小女孩看到了是這樣處理的:馬上也跑了過去,裝著一下子跌倒了,就跌在那下小家伙身旁,還咯咯地笑。那小家伙一看小姐姐也笑了,抹抹淚又玩起來。天衣無縫,不是嗎?”
小女孩大概沒有從深層次考慮她行為的方式和意義,但她確實是以一個共同遭遇者的身份去感染小家伙的,且充滿靈性,小女孩的行動自然而然,沒有刻意雕琢,信手拈來,水到渠成,仿佛生命的狀態,仿佛生命與生命之間本就該如此。(大人一般是幾招:跑過去哄,讓孩子別哭;或者鼓勵,勇敢點,自己爬,別哭;再不就拿地出氣,說這地真壞,看我不打它……,效果呢,盡可以去猜,總之,根據生活經驗,都不會出現什么奇效。)
很顯然,小女孩的做法能取得這樣好的效果,是因為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是以一個共同遭遇者的身份,而不是以一個高高在上的身份出現在孩子面前。
而這共同遭遇者所蘊涵的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智慧。
新課程積極倡導智慧教育,在大力提倡學生個性張揚、尊重學生發表獨特感受的大背景下,在開放互動的教學情境中,課堂中必定會出現學生認知的不同、觀點的創新,這些都是教師不曾預設的,因此在它的背后更蘊涵著有價值的教學資源。
下面是我們平時的教育教學實踐片段偶得,雖談不上什么策略,也許能起到一些拋磚引玉的作用。
前天聽了一節課,上的是蘇教版十二冊《印度洋上生死夜》,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皮埃爾舍棄深愛的妻子救來往船上的人,表現皮埃爾崇高、偉大的精神。怎么達成這一目標?有這樣的教學片段(T表示老師,S表示學生):
T:皮埃爾在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什么?放棄了什么?
S:放棄自己深愛的妻子,選擇救船上的人。
T:再讀課文,從哪里體會到皮埃爾愛他的妻子?
S:心在抽搐,抱住克勒松……“親愛的,原諒我……”“輕輕說著……”
T:他深愛妻子,可危險關頭為什么卻放棄了深愛的妻子而救其他人?
S:那些人的生命比妻子更重要。
S:假如不告訴船上人,生存的機會只有兩個人,船上很多人要面臨滅亡的災難。
S:假如不告訴船上人,別人會追究責任的。
S:假如不告訴別人,良心上會過不去的……
T:皮埃爾的精神多么崇高啊!把高尚的品質讀出來。
教師隨機出示文中的一段文字:
“不,我不能走,現在我可能是唯一知道海嘯即將發生的人,我有責任向來往船只通報這一消息。”
同時指導學生朗讀以上文字。
……
T:現在,你們看出皮埃爾是個什么樣的人了嗎?
對于這位老師的課堂教學片段,我不置可否,但是聽的時候我就想:能否智慧一點,用我們的慧眼去洞察文本,下面的片段是否獨辟了一條目標達成的蹊徑?
T:皮埃爾在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什么?放棄了什么?
S:放棄自己深愛的妻子,選擇救船上的人。
T:出示:
“不,我不能走,現在我可能是唯一知道海嘯即將發生的人,我有責任向來往船只通報這一消息。”
T:朗讀這段話,皮埃爾有沒有責任通報這一消息?
S:有責任,因為他知道海嘯要來了。
S:有責任,因為他如果不通報,船上的人都有危險。
S:有責任,而且如果他不通報,良心上過不去。
S:有責任,過后其他人會追究他們的責任。
……
S:沒有責任,因為皮埃爾的妻子已經很危險,為了妻子,他在沒有傷害人的前提下保護自己和妻子沒錯,他也是凡人,有血有肉,不能一定要求他做出偉人的選擇……(如果有個性的學生,不迎合老師的答案,真實的回答一般會有這一看法。)
綜觀學生的回答,一般可以歸納為以上兩類,這樣抓住是否“有責任”,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在爭論過程中因學生的知識背景、個性特征、價值觀、道德認知等不同,生成了多層次的課堂動態資源。
這時教師及時抓住這課堂動態資源引領學生,讓學生感悟皮埃爾的內心。
以上這一片段,從預設與生成的角度看,一開始學生都會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皮埃爾,此時,我們教師就要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引領學生借助文本,抓住爭論中學生的不同觀點這一資源,引領學生的價值觀,體會皮埃爾非同一般人的選擇,體會他的崇高;從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角度看,抓住學生對“有無責任”這一話題的討論,讓學生在思辯爭論中提升自己的道德觀。
學生通過感悟皮埃爾這一典型人物的崇高,引導以后的道德行為,當他們以后人生路上面臨選擇的時候,在保住底線的基礎上,他們就會思考作為崇高的人該怎么選擇自己的行為?這樣既借助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時拓寬了教材的深度,拓展了教材的寬度,這無痕的教育是不是更具智慧?這樣的教育是不是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精彩?
當學生的思維活動與教師課前的預設產生沖突的時候,教師要隨時調整教學程序,重新選擇教學思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思維潛能,在一個充滿人文性的“對話場”中,使我們的教學從另外一條教學活動過程中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這樣的一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間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化、生命成長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才是我們語文教學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
……
“因智慧而精彩”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在有效的課堂互動中,在稍縱即逝的瞬間,我們教師要牢牢把握,發揮智慧,讓“教育智慧”在我們每位教師身上綻放五彩的光芒,讓我們的課堂因“教育智慧”而釋放無窮的力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新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