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的開設已有幾個年頭了,而我有幸趕上了英語課改的大潮。在從事小學英語教學的這幾年,我發現學生對英語有一定的愛好。所謂愛好是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孩子們愿意學、愛學。如何進行高年級英語的語篇教學,如何保持高年級學生對英語的持續愛好。面對大篇的情景對話與較長的文章,傳統的“讀課文—譯課文—回答問題”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的教學形式。我認為在教學中應勇于創新,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我現在擔任六年級的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我嘗試以下教學思路:
一、總攬教材,提前滲透
《牛津小學英語》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板塊間緊密聯系,融為一體。
1.當教師拿到教材后,要總攬一下教材,要對教材有個整體了解,然后憑借教參和自己的教學經驗,總體把握教材,對語篇難點提前滲透。如6A Unit 2 Ben’s birthday語篇中“What date is it today?”及日期的表達較難。如果一上來就教,難點就比較集中,學生會學得困難。教師可利用Free talk,在新學期開始時滲透,甚至可在教5B時就滲透,這樣語篇中的難點就化解了。
2.教師在教學時,可先教學B、C、D部分。B部分通常是與本課話題相關的新單詞,C、D部分是與本課話題相關的重點新句型,如果先教學這些部分,讓學生對這些新詞新句了解后再進行語篇教學,學生對語篇的學習就不難了。如Unit 6 Holidays的語篇,初一看很難,課文的新句子、新單詞很多,如delicious food,relatives,dress up in costumes,the Mid-Autumn Festival,Christmas等;但是如果先讓學生預習B、C部分,這些新詞就可以先解決了,學生在學A部分語篇時難度就降低了。教學B、C、D時,可根據具體句型與本語篇的特點,適當把語篇中的重點、難點句型移入句型教學中,如5B Unit 2 A Telephone call D部分的句型是“A:What’s wrong with you?B:I’ve got a fever,A:I’m sorry to hear that.”考慮到語篇中新句型“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移入D部分教學比較合理,符合情境,我就把“I’m sorry to hear that.”“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一起教學,降低了語篇教學的難度。
二、指導預習,有備而學
語篇相對較長,涉及的詞組、句型、文化信息較豐富,如果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切入,很多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難以適應,會增加學習難度,降低學習興趣,因此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使學生有所了解、有所準備地進行語篇學習。教師可根據教材語篇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預習指導。對于一般性的文章,教師可讓學生聽錄音、跟讀語篇、適當翻譯中文意思,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組與句子,對于一些有趣味性、文化性較強的語篇,教師可先讓學生了解相關文化。
三、再設情境,靈活運用
雖然通過教師滲透、學生預習已經降低了語篇教學的難度,但是,有新的詞句還未解決,如果直接呈現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失去它的語用環境;如果在閱讀語篇中呈現,就會打破語篇的整體性,讀讀停停的被動學習易使學生覺得枯燥,缺少信息溝通,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通過再設情境來實現難點突破,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但這個情境要能突破難點,不宜太繁,要簡潔,要有針對性,同時要與本課話題相關,與本語篇相聯系,便于知識與情境的遷移,使導入語篇學習順理成章。
四、巧妙設計,聽說實踐
新課程指出:“每篇語篇都是聽說訓練的好材料。”在語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整體感知和理解課文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將視聽教學結合起來。然后教師呈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問題。便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抓住有用信息,抓住主要信息,使學生能聽、會聽語篇,提高聽的能力,同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五、適當指導,讀寫結合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就能不用老師的幫助自己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進步。作為高年級的學生,能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既是新課標二級、三級目標中所要求達到的基本素養,又是學生后續學習之所需。教材中的語篇是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好材料。教師給予適當的閱讀指導和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目的閱讀,抓住有用信息。
六、推薦閱讀,課外拓展
將課堂進行適當的拓展,使語篇閱讀延伸到課后,教師可根據教材中的語篇內容,收集相關的閱讀材料,發給學生閱讀,并利用好訂閱的英語報刊,有選擇地進行閱讀,或通過介紹相關的英語故事網站,如www.boytoman.com,www.wwenglish.com,讓學生網上閱讀英語小故事。另外,可指導學生和家長自由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閱讀材料進行閱讀,鼓勵定時定量閱讀,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讓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中積累知識,豐富經驗,提高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
好的教材就像一塊發著香味的面包,而良好的教學設計和方法是水。沒有水,面包干干的,就難以下咽。有了水,吃起來就又香又甜了。教材雖好,但假如仍然用傳統的方式來演繹,那是體現不出它的優勢的。這就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更新觀念,革新舊的思維模式,在實踐中摸索,去尋找那清澈的“水源”。在有限的時間里,既關注學生的情感,又能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與提高能力。持續保持學生對英語的愛好,從而讓我們的學生津津有味地“吃”完每一套“大餐”。
(作者單位 江蘇省溧陽市東升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