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員交往”是指參與學習的聾生與教師之間全體參與的交往,它既有個體的交往,更有群體間的交往,而且交往的形式是多向的、多次的、多種形態的,并且它更重視聾生群體與群體的交往,從而充分利用聾生集體的教育力量,使聾生的主體性得以表露和發展。
一、小組學習
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的改變,它提倡以“交流與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強調群體意識和合作學習,調動聾生積極投入自我探索,促進聾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在檢查別人的過程中檢查自己,在評價對方的過程中學會評價自己,在信息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別人,在小組交流討論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和思維能力。如在教學“加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時,教師引導聾生把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與加法各部分名稱聯系起來,得出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然后要求聾生運用加法的研究方法,通過小組合作,自己探究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聾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加與減的關系,從而加深對加減之間的逆運算關系的理解。
二、研討
三、游戲
低年級聾生比較喜歡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群體性的游戲。通過這類游戲既能使聾生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聾生的交往能力,促進聾生個體社會化的發展。如結合有關人民幣面值和100以內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設計“小小商店”活動。活動的主題是模擬商品的買賣,有售貨員、顧客的角色。在購物的過程中,就要發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既有顧客間又有顧客與營業員之間的聯系,聾生在活動時要靈活地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妥善地處理在購物中遇到的偶然事件,借此培養聾生交往的靈活性、主動性,培養他們與人交往的自信心。活動結束后,還要聾生對活動進行總結和討論,交流各自的體會,從而培養聾生進行交流的習慣和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教學交往問題,建立師生、生生雙向、多向共同參與的新的課堂教學,有意識地擴大聾生的社會生活范圍,形成自覺的、豐富的社會關系,自覺促進聾生個性健康發展,突出聾生的主體地位,融洽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讓聾生在“主動、探究、合作”學習中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光華學校)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