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善于廣擷博采,重視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是學生增強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的關鍵。
一、觀察積累
寫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離不開環境。豐富多彩的自然、社會環境與千變萬化的社會生活實踐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但客觀存在的萬事萬物與豐富多彩的生活現象,只有靠觀察才能發現、掌握與積累,才能形成寫作的素材與題材。因此,中學生要養成處處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觀察自然界的萬事萬物,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并要把觀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種細微特征及時記錄、隨時積累,才會使材料越來越豐富,寫作時便能厚積薄發,得心應手地選擇材料,正確立意。
二、閱讀積累
自然環境海闊天空,社會生活瞬息萬變,大千世界內容豐富,人們靠直接觀察所獲的材料,只能是鳳毛麟角,必須借助間接觀察大量補充。間接觀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閱讀。閱讀包括課內外,而作為積累材料的閱讀,主要指課外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內容廣博,知識豐富,經驗紛繁,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兼容,是前人觀察成果的結晶,更是中學生寫作中可以廣泛采擷的素材。因此,課外閱讀是中學生獲取知識、開拓視野、承受熏陶、積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師要提倡鼓勵和指導中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三、視聽積累
現代社會是信息量豐富、信息傳播手段現代化的社會,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飛躍發展,現代信息傳播手段日益普及,廣播電視等夜以繼日地傳播豐富的信息,且比書刊雜志更形象可感,更生動活潑有魅力,是對青少年具有強烈吸引力的間接觀察手段。教師應高度重視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從現代化視聽渠道中積累豐富的材料,如新聞聯播、動物世界、各種節日晚會、愛國主義影片展播等,對學生有開闊視野、豐富生活體驗等作用,均屬積累寫作材料的范疇;同時要幫助學生提高自控能力,克服純消遣趣味性收視傾向,并學會動態觀察,提高觀察水平和積累的材料質量。
四、練筆積累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上述途徑的材料積累中勤于練筆,積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并從中提高語言運用技能。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中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為養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同時為適應生活的需要,也非多做不可。寫日記、作讀書筆記、作記敘生產經驗的文章,作抒發內容情思的文章,凡遇有需要寫作的機會,決不放過,這也是而且必須做到的。”只有平時注意積累,才能使大量材料為寫作服務,厚積薄發,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 山西省壽陽第二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