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能力是在聽的練習中培養起來的,只有有意識地注意聽力能力的訓練,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
一、創設聽力環境,培養聽的習慣
在課堂上,學生聽教師和其他同學講英語是培養聽力能力的主要途徑。教師在組織教學時,說些簡單的英語課堂用語,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很好的練習。教師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實際聽力水平,有計劃、有步驟地使用課堂用語。在教授新教材時,用學生已學過的英語解釋新的語言現象,復習學生已學過的語言點。課堂用語是教師上課時,結合教學情境的即興談話,具有針對性,有的放矢,學生容易聽得懂,在反復接觸中也易于理解和記憶。教師要盡量少用漢語,在單個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時,其余學生都要用心聽,察覺出說話人講英語時,語音語調上的特點,這樣才能分辨出他發音上的正誤。
二、聽音理解
聽錄音是培養聽力能力的有效方法。訓練聽力要讓學生多聽英美人士的聲音,學習地道的語音、語調。對課文中的錄音材料及配套的同步聽力材料要充分利用。通過聽前的準備活動,課文的標題和教材所提供的聽力測試題等,預測要聽的范圍和大體內容。聽前通過與學生的自由會話、復習等形式來展現與聽力內容相關的詞匯和句型。為聽力內容的正確理解鋪平道路,聽完課文,學生還應不斷聯系,利用后面聽到的信息來補充前面信息中有疑問和漏聽的信息,并對預測加以推理、分析和修正,以提高理解的準確度。
三、聽讀結合
教師朗讀課文,學生看著書或合上書靜聽,注意課文的情節和語言。若課文難度不大,在教課文前進行,教師可以邊讀邊解釋一些難句或生詞,也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誘發學生積極思考。若課文較難,可在學完課文之后,再讓學生朗讀,以提高學生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仔細聽的習慣。在聽力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多提供表示所學內容的直觀形象、實物、圖片、多媒體等,使聽力教學情景化、交際化,以加強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和記憶。
四、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教師要鼓勵學生課外收聽英語廣播,收看英語電視教學節目。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教學手段更為現代化。錄音機、電視機、VCD等多種電教媒體為英語學習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各種英語教學音像制品名目繁多。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給學生推薦一些難易適中、生動有趣的視聽節目,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
五、聽寫結合
聽寫是英語教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拼寫訓練手段,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和理解能力。聽寫測試所包含的全部內容忠實地反映了一個人在聽力處理語段過程中通常必須完成的活動的關鍵方面。聽寫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多項語言基本技能,如識別與區分不同音素及語音、語速的能力;拼讀單詞的能力;識別詞匯及詞匯所表示的語意與語法意義的能力;理解語篇,獲取口頭信息的能力。從教學實際出發,聽寫可以分為聽寫單詞、聽寫詞組、聽寫句子或短文。聽寫時應掌握好速度,控制好時間。聽寫一般分為三步:教師先用正常語速讀一遍,學生靜聽,捕捉重要信息;再讀時,留出適當的時間,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去記憶和書寫;最后一遍,學生檢查核對聽寫的東西,查漏補缺,改正錯誤。
新課標,新高考,英語聽力必不可少,培養英語聽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早抓、快抓、有序地抓,才能得到應有的效果。
(作者單位 河北省景縣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