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期正是良好行為規范養成的關鍵期,在此時形成的一些行為習慣,將影響到幼兒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等一生中的各個方面,因此教師在幼兒一日教學活動中,都非常重視幼兒的養成教育。運用音樂藝術培養幼兒生活常規就是把音樂教育的美感藝術和常規教育有效地結合起來,把音樂藝術滲透在常規教育的每一個環節當中,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境當中建立起良好的常規。具體方法如下:
一、運用豐富的節奏,使常規教育“游戲化”
當今的幼兒教育都在提倡教育的個性化,給幼兒提供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常規培養的活動中,我根據常規培養的目標,設計了一系列的游戲:如在組織培養幼兒集中注意力的環節當中,我設計了起步較低、由易到難的系列節奏游戲。這種游戲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讓幼兒在最短的時間內輕松自然地集中注意力,借助音樂教育手段培養幼兒的常規教育以及體驗成功的喜悅。
二、運用優美的旋律,使常規教育“藝術化”
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同時,運用情感交流與肢體語言相結合,把音樂語言和生活常規教育結合在一起,給幼兒創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心理環境,使常規教育“藝術化”。比如在以下常規教育環節中我是這樣進行的:
1.組織教學活動音樂
在組織教學活動前,我常給小朋友欣賞一些安靜的音樂如《小杜鵑》。在音樂欣賞中編上一些情景指導性語言,這樣幼兒就和著歌曲的節奏開始一邊拍節奏一邊演唱。當幼兒跟著老師有表情地把歌曲唱完之后自然也就安靜下來了,很自然地過渡到主題教學當中來。
2.午餐音樂
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在進餐時主要播放一些緩慢的、優美的中外名曲作為背景音樂。在欣賞這些音樂的同時我編配了一些指導語的用語:今天的音樂十分的優美,老師看看哪位小朋友表現最棒,不破壞這優美的旋律。
3.排隊音樂
老師在組織幼兒排隊時不需要大聲地說話,使用肢體語言就可以輕松地把隊伍集合好。大部分幼兒在有節奏的踏步行進的同時,把整個周圍的氣氛給調動起來了,潛移默化地帶動了其他的幼兒一起以最快的速度把隊伍排好。
三、不斷提高幼兒音樂素質,使常規教育“簡單化”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作用。因此,在常規教育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與音樂語言完美地相結合。以至于在教學中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能很快地傳遞給幼兒正確的信息,讓幼兒很快就能理解老師心中所表達的意思。這種良好的生活體驗、欣賞教育對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ㄗ髡邌挝?江蘇張家港市金港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