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科學和人才的優勢是國家繁榮、民族振興的決定因素和最重要的資源,而創新又是科技發展的驅動力,創新是人類文明社會和進步的永恒主題。21世紀,國家需要創新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小抓起。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則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新課題,現就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的培養談幾點個人體會。
一、質疑問難中培養創新思維
李政道曾說過:“做學問、需學問、學會答、非學問。”這就明確地告訴我們學會提出問題是任何創造發明的源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難,促使他們把在學習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和不同的見解提出來,學會“問”,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比如在教“梯形認識與面積計算”時,先出示三角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教師提出:“你認識哪些圖形?了解這些圖形的哪些知識?不認識的圖形你又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積極動腦思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學看書,讓他們談不懂的問題、談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說:“梯形橫放時,兩個底能不能叫左底和右底”;有的學生問:“計算梯形面積可不可以用割補法”;有的還說:“連一根對角線把它分成兩個三角形,其面積計算公式很快就可以得出來了”;還有的說:“這個公式也可適用于矩形、平行四邊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有重點的討論:“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這種自學討論,充分發揮他們在學習中的質疑問難,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想象力,對所認識的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創新的思維馳騁于知識的海洋。
二、在求異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用不同的知識去剖析數量關系,縱橫溝通,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尋求新穎獨特、與眾不同的解題方法,在異中創新。比如進行“天津到濟南鐵路長357千米,一列快車從天津開出,同時有一列慢車從濟南開出,兩車相向而行,經過3小時相遇,快車平均每小時行79千米,慢車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教學這一問題時,可讓學生自讀課本,理解題意,找出解法。學生能從不同角度、不同的數量關系去分析、思考,能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新性。
三、讓學生展開想象,發展創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具或事物模型,結合生產、生活、科學實驗等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多想、大膽地想,甚至是異想天開。教師要經常給學生講童話故事、科幻故事、制作模型并鼓勵他們改編、仿編、自編童話故事或科幻故事,直到形成扭轉,從而激活學生的創造心向,這時想象力就會充分發揮出來。這樣,學生在自由自在、異想天開的創造空間中,創新精神得到了培養,創新思維得到了發展。
一句話,中國教育需要改革,需要創新,唯創新者才有將來。教師的教育觀念應落實到創新教育上來,要敢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廣大教師要用創新觀念,走出一條培養出數萬計的創新人才之路。
(作者單位 河北省灤縣新站學區秦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