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網絡被廣大中小學生廣泛使用,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交流思想的重要平臺。據有關部門對大中城市的青少年運用互聯網狀況進行調查顯示:青少年是目前主要的網民,占所有網民的82%。針對這一現狀,當前對學生進行相關的網絡道德教育以迫在眉睫,筆者就這一問題試與同仁探討。
一、青少年網絡道德問題的主要表現
1.網絡充斥的不良信息,造成青少年思想道德觀念混亂。例如有60%的青少年在上網時無意中接觸到黃色信息等,造成學生思想道德觀念混亂。
2.借助網絡,青少年學生道德失范行為日益增多,如屢見不鮮的制造和傳播病毒,制造、傳播色情、暴力信息,黑客攻擊,網絡賭博等網絡犯罪行為。
二、加強網絡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網絡就像一把“雙刃劍”,給青少年帶來好處的同時又帶來負面影響。只有學校、社會和家庭齊動員,編織“德育網”,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主動迎接網絡新挑戰。
1.調整學校德育目標,完善學校德育資源。積極探索合理的德育模式,開辟多樣的德育途徑,開設一些與青少年發展關系密切的社會交往課程、心理健康課程、性知識教育課程以及豐富多彩的課外。發揮學校、老師在“網絡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1)教師首先要主動學習網絡知識,擁有崇高的網絡道德修養,同時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有關教師更應該具備專業的網絡及計算機知識,以適應時代的變化,適應學生的變化,了解學生的網絡行為,最終達到教育學生了解網絡的目的。
(2)學校應在思想政治教科書中增加“網絡道德”教育內容,使青少年懂得上網的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文明上網,上文明網,自覺抵制網絡的不良影響,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養成道德自律的習慣。
(3)提倡學生有目的的上網,教會他們如何分辨其中的有害信息,去偽存真,合理取舍網絡信息。
2.發揮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協助學校做好“網絡道德”教育。青少年在家上網,要想很好地控制和避免自己孩子與不良資訊接觸,關鍵在于家長自身要有使用網絡的能力,采取科學教育方法和手段,避免簡單粗暴反對上網,有效的對青少年進行規范和監督。
總之,網絡是一個重要的信息匯集地,對開闊學生視野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重要作用,如果因噎廢食,一味靠堵,采取讓學生與網絡隔離的辦法,只能導致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網絡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收到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省贛榆縣門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