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包括網易在內的門戶網站紛紛加入視頻大戰,再加上視頻行業本身存在的瓶頸以及廣電總局對于視頻網站政策的逐步鎖緊,對于各個視頻網站來說,在繁榮背后早已“兵臨城下”。
5月27日,國內首個微電影節“2011網易微電影節”在京落幕。從今年4月開幕以來,徐崢、姜武、陳小春等眾明星都為網易微電影節制作了專門的獻映作品,共有百余部微電影作品參與展映。丁磊顯然也意識到,僅僅靠網絡游戲和養豬不足以支持網易作為中國四大門戶網站的地位,也無法完全釋放出門戶網站的潛力。
紛紛入場的門戶
視頻行業的前景早已得到所有人的首肯,無論是在固網上抑或是移動互聯網上。《Allot Mobile Trends Report》顯示,移動數據帶寬使用量在2010年下半年 (H2) 增長73%,繼續大幅上漲。視頻流繼續推動這一增長,而且繼續成為增長最為迅速的應用類型,占據了37%的移動帶寬份額,很顯然視頻業務前途無量。
實際上,不止是網易,國內的其他門戶網站也都已經或正在進軍視頻行業,不提新浪和搜狐的先知先覺,就在今年5月鳳凰新媒體上市后,馬上在京召開視頻戰略發布會宣布,啟動鳳凰視頻“鳳鳴計劃”,騰訊視頻也在2011騰訊智慧上海站大會上高調發布全新戰略,一向喜歡后發制人的騰訊也終于要發力視頻領域。
實際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規律,門戶網站做視頻業務(如網易、騰訊、搜狐)與視頻網站起家的公司(如土豆、優酷等)側重點會有一個微妙的差異,門戶網站更加相信自己或專業內容制作方的精品高質視頻,無論是花大價錢買版權還是投入大量資源制作自制劇。相比較而言,傳統視頻網站更加倚重普通用戶,不管是UGC流行時普通用戶的視頻分享,還是現在類似土豆映像節等活動(其中大部分視頻都是所謂“草根”制作而非專業制片方)。正如網易娛樂總監王爾岡所說:“微電影現在還是嘗試階段,我們微電影這個產品推出大概半年時間,它原本的模式是以網易官方出品的模式提供給用戶的內容產品,其實是到了微電影節才開始嘗試作為一個平臺去接觸更多創作力量、團隊的。”
盡管作為出品方來說,網易表示仍然通過微電影節這樣的活動,再接觸其它一些創作團隊,如果有更多合作模式產生,網易也會深度地參與其中。但網易的主要身份絕不僅僅是“舉辦方”,正如王爾岡所說,“作為出品方,我們仍然會不斷提供微電影的作品出來”。
門戶網站的視頻攻略
同樣在今年5月,YouTube發言人Jacques Hebert稱,用戶現在每分鐘向YouTube上傳大約48個小時的視頻。這一方面說明了視頻行業眾多的用戶基礎,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視頻行業潛在的問題。
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每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無論貧窮或富有,可以說現在視頻網站上的視頻資源已經遠遠飽和,每分鐘48小時的內容,刨去用戶對不同內容的需求差異性,仍有許多內容是多余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國的門戶網站上在視頻業務上選擇的精英路線并沒有錯。
近日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加強互聯網傳播新聞類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對視頻網站設立的“資訊”、“新聞頻道”等新聞欄目版塊進行嚴查。廣電總局此舉最大的目的無疑是鞏固了現今視頻行業本已高昂的門檻,逼著所有的視頻網站必須向產業鏈上游整合,獲取自己的內容資源。截止到記者發稿,土豆網原“資訊”頻道已下線,改為“熱點”頻道,優酷、酷6仍設立“資訊”頻道。
實際上,無論是網易還是其他門戶,短期內一般并沒有盈利目標,正如王爾岡所說,“最重要的目的是兩個,一是提供比較有識別性的、高質量的視頻產品給用戶;二是產品的設計、制作方向上也有我們品牌推廣的訴求在里面,商業方面暫時不是最主要的考慮。”
此外,據網易總編輯唐巖透露,“我們從2011年推出網易微電影,網易娛樂一共投資拍攝了近30部作品。瀏覽量最高的作品已有超過300萬的播放量。”
門戶網站經營視頻業務,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通過視頻業務帶動自己本身門戶的用戶基礎。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門戶網站更加重視精品視頻,優酷、土豆等傳統視頻網站為了在短期內實現盈利,在如今廣告收入為主的視頻行業,就必須盡最大努力增加用戶數量;而門戶網站沒有盈利的壓力,因此它們所追求的是與其他視頻網站內容的差異性(盡管傳統視頻網站也已認識到了這一點,但在盈利壓力面前,它們不得不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哄搶熱門內容上)。就如唐巖所說:“通過這些視頻網站比較高昂的操作成本以及廣告市場的成熟度,大家都能看得到,目前我們肯定不打算在這塊進行跟進,包括網易公開課、包括微電影,包括接下來我們要做的視頻方向比較大的動作,其實都是走差異化路線”。而今年騰訊持股華誼兄弟的行為,盡管從短期看這筆投資不會為騰訊視頻帶來顯著的好處,但長期來看,未來在內容資源上,這就是騰訊推出與其他視頻網站差異化內容的伏筆。
App@視頻平臺
盡管門戶網站有著種種優勢,但是其仍然面臨著視頻行業的共同瓶頸,從短期來看雖然沒有資金壓力,但不盈利的產業無疑是不正常也不穩定的,僅僅寄希望于更加成熟的廣告營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年2月, YouTube的新CEO薩拉爾·卡曼格(Salar Kamangar)準備投入大量資金吸引好萊塢影星,以提高內容質量。據《紐約雜志》的博客稱,卡曼格正在擴大網站的名人關系政策,并與名人機構接觸,以增加名人制作內容的頻道。YouTube為換取名人制作正版、原創的三分鐘長視頻,允許名人保留頻道內容的所有權,而YouTube將獲得廣告收入。
視頻網站需要開放,但真正稱得上平臺的并不多,視頻分享號稱是平臺,但不盈利的平臺不能算是真的平臺。如果采用將欄目完全開放給第三方內容供應商的模式,從本質來講就是一個視頻領域的類App Store模式,但蘋果的App Store模式能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不是免費的,因此內容提供商能夠最快捷、最直接的獲取利益。而現在國內的視頻領域中,想要真正收費還遙遙無期,因此即便視頻網站同意將頻道開放給內容提供商,后者卻不見得有意于此;而若想真正實現收費模式,優質內容資源是最基本的前提。
從這個角度來看,“優質內容”與“收費視頻”是互相促進的關系,只有優質的高識別性視頻,用戶才可能愿意為之買單,只有用戶愿意付費,才能激發內容提供商的積極性,但現實的情況是,這個循環因為沒有人邁出第一步,而有可能由一個良性循環變成惡性循環。邁出第一步的代價自然不菲,而內容提供商們自然不會為此買單(大的內容提供商有其他渠道出售其內容,小的又沒有實力),因此現在的情況是,視頻網站必須為了將產業的生態系統建立起來做第一筆投資。
現在的情況是,盡管幾乎所有的視頻網站都在投入大量的資金到內容成本上,但卻可分成兩類,一些視頻網站渾渾噩噩盲目跟風,另一些則是看到了視頻平臺未來的發展趨勢,盡管雙方做的事情看似是一樣的,但出發點卻截然不同。無論如何,只要明確平臺發展的方向,門戶網站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必然會對整個視頻行業起到一個促進的作用,幫助其從這種不盈利的怪圈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