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智能化的計算模式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整個社會的結構會更加扁平化,各種矛盾沖突可以被更加及時地發現和化解,社會總體會更加和諧。技術改變生活,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未來值得期待!
移動互聯網+云計算=?
2009年7月ABI Research推出一份研究報告,提出了“移動云計算”的概念,移動互聯網與云計算的結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無疑是當今IT互聯網領域的兩大趨勢,兩者的概念和內涵都不一致,但是內在的精神卻驚人的一致。正像IBM中國新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毛新生在《互聯網周刊》舉辦的第三屆環渤海地區互聯網經濟論壇暨2011中國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發展高峰論壇所言:“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計算和智能帶到所有地方”。
云計算沒有移動互聯網,將是一個巨大的缺憾,因為數量龐大的移動用戶將無法受益于這項新興的科技。如果移動互聯網沒有云計算,其本身的能力要大打折扣,因為移動智能終端在計算能力上的局限性,需要云端強大的計算能力來互補。
兩項技術的結合,瞬間迸發出耀眼的火花。
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似乎天生就是絕配。智能手機結合了通信和互聯網的優勢,便攜性好,使用方便,但是相對于PC,卻在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上相對不足。云計算擁有強大的“資源池”,卻需要借助廣大的終端傳遞服務。如果云計算只關注PC,無疑將喪失一塊巨大的市場。而且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智能手機取代PC,如果云計算沒能成功結合移動互聯網,這項技術的發展前景也岌岌可危。因此,探討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結合之道,是當今IT互聯網行業新的熱點。
6月18日,《互聯網周刊》借助第九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的平臺,舉辦了第三屆環渤海地區互聯網經濟論壇暨2011中國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發展高峰論壇,討論這一話題,受到廣泛關注。大連市外經貿局副局長崔鐵在論壇上表示:“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結合將有力推動大連以及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個人云計算時代到來
云計算業務的目標客戶非常廣泛,包括政府、企業、個人等各個層面的社會存在。政府在公有云的建設中具有關鍵作用,云計算可以幫助政府更好地搭建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體系,這些體系非常龐大,針對所有有需要的社會成員,因此非單個企業可以承擔,政府需要在政策和資金層面予以支持。不過當前政府在公有云的建設上,步伐還比較緩慢,尚無明顯的成果。
針對企業市場,云計算的落地也是困難重重。首當其沖的是安全問題,由于企業業務涉及企業本身的商業機密,將數據放在云端,企業普遍擔心這些數據被竊取。當前云計算的安全體系還不夠完善。另外還有管理問題,為了掌握所有的控制權,企業需要把安全策略和全部的業務策略整合起來,并使得它們平衡協調。那些使用云計算服務的組織必須要能夠影響云服務供應商的政策或他們組成的聯盟,只有使用者才能決定供應商。
而云計算的集中化模式可能導致一個危險的結局,就是行業格局進一步走向壟斷。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會逐漸顯現,而實力不足的企業將被擠出市場。這對于云計算業務的使用者來說,并不是好消息。云計算的本意是降低企業的運維成本,如果造成壟斷的局面,這一目標可能無法實現。而且大量數據放在云計算的“資源池”,可能會使企業的自主權受到損害。因此,綜合各方面的考慮,企業在使用云計算業務上還是顧慮重重。
但是在個人市場上,云計算有著足夠的突破點。
首先,云計算的理念并不是全新的,互聯網用戶之前也接觸到類似的服務,而且已經有大量用戶使用這些服務。例如郵箱服務,用戶已經非常信任這種服務,大量的個人信息放在郵箱中,而不用擔心被竊取。因此,只要推出能夠滿足個人實際需求而在價格上又有優惠的業務,這種業務就對用戶有足夠的吸引力,也就不難推廣和普及。
所以,個人云計算是云計算的一個很好的落地方式。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使終端覆蓋消費者幾乎所有的日常生活,通過終端傳遞服務的業務空間非常巨大。而現有的移動終端由于受到計算能力以及內容和應用領域的限制,還沒有被充分開發出來。這對很多企業來說,都是潛在的巨大商機。
不論是蘋果這樣的終端廠商還是電信運營商以及微軟等IT企業,都在瞄準這一市場。美國Cloud Engines公司推出了“個人云”解決方案,其核心思想是設法把個人所有的相關數據統統存儲在自己的“個人住所”,而在用戶本人的任何移動設備上,例如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等,均能夠經由互聯網方便、快速地存取這些數據。由于不同移動終端之間的互聯,個人的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加方便。在個人云的基礎上,還可以建立家庭云,即家庭成員之間通過云計算實現資源共享,個人云計算的前景為業界所看好。
數據中心變革如火如荼
IDC是云計算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是云計算“資源池”的核心所在。在云計算的三種模式SaaS、PaaS、IaaS中,IaaS是基礎。在云計算理念的影響下,傳統IDC正在向CDC(云數據中心)轉型,并面向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云計算業務。
云計算對IDC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現有的IDC主要的業務領域還集中在主機托管、帶寬出租等基礎業務上,這些領域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電信運營商雖然在其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利潤空間并不大。向網絡安全服務、代維服務和數據存儲等增值業務方向發展是未來IDC發展的必然趨勢。
云計算可以通過良好的擴展性和規模效應,將業務的成本大幅降低,從而為IDC拓展業務創造更好的條件。例如通過云計算建設,IDC可以整合多個物理服務器到同一物理服務器,降低40%軟件和硬件成本,提高每臺服務器的平均利用率,有效降低包括數據中心空間、機柜、網線,耗電量,冷氣空調及人力成本等多方面的運營成本。IDC的業務部署時間將大大減少,服務器重建和應用加載時間也極大縮短,硬件維護、升級將得到加強,設備宕機率也會大大地降低,幫助IDC中心建立業務與資源之間的關系,使現有IDC資源和業務優先級對應,所有服務器可以作為資源池進行統一調度和管理,且按需動態分配。
包括中國萬網、中國電信等國內的IDC企業,均在面向云計算進行革新,目前在IaaS等領域成效顯著。中國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云計算的發展,云計算的前景值得肯定。不過當前數據中心還存在一個薄弱環節,就是面向移動互聯網的云計算平臺還相對缺失,數據中心需要進行技術創新,以更好地支持移動終端設備的訪問。
從總體上說,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相輔相成,可以有效推動彼此的發展,也表明了整個IT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未來,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智能化的計算模式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整個社會的結構會更加扁平化,各種矛盾沖突可以被更加及時的發現和化解,社會總體會更加和諧。技術改變生活,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未來值得期待!
《互聯網周刊》第三屆環渤海地區互聯網經濟論壇暨
2011中國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發展高峰論壇嘉賓觀點
大連市外經貿局副局長 崔鐵: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是環渤海地區發展的新引擎
環渤海地區是中國北方地區經濟最活躍的區域,大連更是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龍頭城市之一。大連正在以制造業為基礎,向高科技、低密度、生態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大連市的四大產業之一。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快速發展帶來新的巨大機遇,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發展的引擎。我相信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的結合將有力推動大連以及環渤海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
IBM中國新技術研發中心總經理 毛新生:城市云和行業云是未來云計算發展的兩大方向
云計算平臺給我們帶來一個突破性的嶄新的服務平臺,它使服務的構建、運維、交互的成本非常低廉。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計算和智能帶到所有地方,不僅給互聯網企業帶來機會,也使非互聯網企業獲得創新性轉型的工具。云計算的發展給非互聯網企業傳統的商業模式帶來巨大挑戰,不過隨著非互聯網企業的積極轉型,云計算將使它們獲益。在城市發展上,特別是數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構建上,云計算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云計算發展的突破點在于行業云,云計算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將帶來巨大的商機。發展云計算產業,需要發揚開放和合作的精神,推動云計算的標準化,實現云計算產業鏈各方的共同發展。
英特爾亞太研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何京翔:集中化和分布式架構應當平衡起來
在云計算的實現過程中,面臨著集中化和分布式架構的平衡問題。當前的云計算偏重于采用集中化的發展模式,但是城市用戶的高度集中為中央基礎架構帶來了挑戰,例如高昂的電信費用等。云計算要求數據中心具備良好的擴展性,分布式技術能夠使數據中心的架構更加靈活,使其運營效率更高,服務更加穩定,而且成本更加低廉。所以采用分布式技術的云計算能夠減少中央基礎架構的擴展負擔并且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質量。當前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應當更加重視分布式技術的作用,將集中化和分布式架構有效結合起來。
中國電信江蘇公司IDC市場總監 陳志華:云計算給IDC發展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
中國電信正在深化戰略轉型,努力成為綜合信息服務價值鏈的主導者。而云計算作為戰略性創新業務,將給中國電信帶來了更多機會。云計算具有靈活、低門檻、低成本等特征,利用云計算技術,IDC可以有效改善自身的運作效率和盈利能力。中國電信正在加大對云計算領域的投資,旗下的IDC業務向云計算的轉型正在提速。中國電信江蘇公司的數據中心品牌“數據方舟”即是中國電信云計算發展戰略的最好證明。
悠易互通CTO 趙征:云數據庫技術是實現精準營銷的關鍵
精準性是網絡廣告的靈魂,精準定向廣告的發展前期主要依靠內容渠道的整合,后期則依賴基于行為分析定向技術的海量數據挖掘。數據庫技術是將廣告定向鎖定到每一個受眾個體,實現真正的精準定向的關鍵。悠易互通建立了“云”結構的DFS系統:HDFS,解決了海量數據存儲的問題。HDFS有著高容錯性(fault-tolerant)的特點,并且設計用來部署在低廉的(low-cost)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傳輸率(high throughput)來訪問應用程序的數據,適合超大數據集(large data set)的應用。云數據庫具備容量大、容災性能好、吞吐量大、開發/維護高效等優點,未來云計算將對網絡營銷產生深刻的影響。
中國萬網副總裁 范春瑩:利用云計算技術優化數據中心運營
當前數據中心的運營面臨多重困境,例如單點故障,升級遷移困難,能耗高,服務交付延期,性價比不高等。云計算技術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云計算技術可以幫助IDC降低運營管理成本,提高其業務和管理效率;提升數據中心應用的可靠性與承載能力;還可以幫助數據中心實現彈性擴展和規模效應。中國萬網已經推出云計算解決方案,能夠幫助客戶迅速構建云平臺,提供云產品及專業服務,幫助企業最快時間應用云計算技術,降低IT運營成本,打造強大的企業信息化應用平臺及電子商務平臺。
天云科技執行董事 張福波:云計算需要“普惠”勞動大眾
云計算的目的應是“普惠”勞動大眾,解決消費者的現實需求是云計算的首要目標。“城市云”是未來云計算的發展重點,城市云包括個人云、家庭云、醫療云、政務云等,城市云有兩大應用:醫療健康云和城市居民云,北京云基地致力于城市云的建設,目前已經可以提供云計算解決方案,云計算基礎軟件和硬件,云計算應用及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