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體廣泛關注奧運會所能帶來的潛在經濟推動作用的同時,一些負面的社會經濟等問題也成為了注目焦點,甚至被放大。諸如,對英國社會居高不下的犯罪率,支離破碎的家庭,放蕩不羈的青少年,加之先后遭遇全球經濟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報道,使得人們相信英國人已深深地陷入絕望的泥潭中。然而,隨著倫敦步入奧運會一周年倒計時,相關籌備工作按計劃穩步推進,英國能否通過這一盛大賽事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呢?2000年在悉尼舉行的第27界奧運會,盈利7.65億澳元(約合3.5億英鎊),是現代奧運會中經濟效益最高的一屆。悉尼奧組委稱,奧運會對其旅游業的帶動是最顯著的。英國旅游業能否借此東風迅猛發展呢?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先來看看奧運會籌備情況和當地民眾的心聲。
一、把脈英國奧運經濟
在目前經濟低迷與緊縮階段,奧運會籌備與建設帶來的動力及對奧運會開幕的期待,是英國民眾心頭一抹溫馨樂觀的亮色。人們期待2012 倫敦奧運會有望成為英國經濟的“強心劑”。對于研究舉辦奧運會對英國經濟的影響,可以分成兩個方面——投資和收益。
投資。倫敦作為主辦城市,因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和通信系統良好,所以大部分資金將用于新場館的建設。相比巴塞羅那、漢城和北京這些對城市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良和升級的城市來說,倫敦需要的投資較小。2005年7月倫敦獲得奧運承辦權時,其提交的預算是24億英鎊。但是由于國際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的影響,奧運場館的實際投入要大于當時的預算。2007年倫敦奧運會的預算增加到93億英鎊,比贏得申辦權時增加了四倍,其中60億英鎊是直接來自政府的。鑒于英國正處于如此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拿出如此大額的資金用于公共服務,必然招致人們批評的聲音。每日電訊報曾在2008年11月12日就以 “倫敦奧運會是經濟衰退籠罩下的錯誤” 為題來批判政府的大額開支。為減輕來自輿論及財政的壓力,英國政府開創性的將贊助商推到了前臺,多次召集商界領袖,共同探討2012倫敦奧運所能帶給他們贊助商的機遇。英國商務部長馬克普里斯克在鼓勵大、中、小型企業積極參與贊助本屆奧運會時說:“奧運會是全世界的櫥窗,我們可以使用它來展示我們國家最好的商品”。
從收益方面看,政府舉辦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的開支可以刺激經濟,增加就業機會。倫敦奧運會主場館及奧運村所在的斯特拉福德地區,是倫敦東部最貧困、經濟發展最滯后的地區之一,而倫敦奧運會的舉辦,給這里帶來了歷史性的大變身:充滿現代運動活力的奧運會主場館,及嶄新的奧運村,將永久甩掉這里的落后帽子。而在增加就業方面,政府在2009年1月就宣布,2009年和2012年之間將新增超過30,000個新的就業機會。從2008年9月奧運交付管理局公布的2701名工人中,有24%是當地居民,58%都來自倫敦,其中有9%在此之前處于失業狀態。倫敦以外的區域發展機構也積極地發展跟奧運會相關的技能工作。例如,東英格蘭發展局鼓勵失業人士加入到2012年奧運會文化和體育志愿者的行列中去,以此來獲得的技能和經驗,將可能幫助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找到有報酬的工作。屆時,全國各地用于奧運會運輸和服務的企業將提供高達75000個用人機會。
二、復雜的民眾奧運情節
目前距離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開幕式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普華永道對500家英國企業及2000名普通民眾進行了一項奧運態度的調查。結果表明,三分之一的企業和民眾不支持賽事的舉辦,而多數受訪者仍對2012年即將召開的倫敦奧運會以及它將要帶來的影響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有趣的是,在對企業調查的結果中僅有三分之一的企業管理者認為,他們已經考慮好了將如何處理在奧運期間工作人員參與、觀看奧運會比賽及確保業務能夠正常運行的問題。這些措施包括:允許靈活的工作時間、允許一部分人在家中工作、給員工額外的假期去觀看比賽和提供電視/大屏幕給在工作場所的雇員觀看比賽。而大多數—— 63%的企業管理者認為他們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定相應的計劃去利用奧運會所帶來的機遇。這可能意味著奧運會對他們業務發展的積極影響不大。
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英國消費者(54%)相信倫敦奧運會將對英國經濟產生積極的影響。雖然只有4%的英國民眾成功買到了奧運會的門票,但是民眾對奧運的熱情依然不減。奧運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已經完成,年齡段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區間,其中18-34歲的青年占了最主要的比重。9%的民眾選擇提前或推后外出旅行的計劃,還有16%的民眾決定奧運期間留在英國,都是為了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精彩的奧運瞬間。
三、針灸奧運“旅游熱”
前面提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為當地旅游業帶來了迅猛發展。奧運會作為當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全球性體育盛會,其對舉辦國旅游業的影響是其他任何活動都無法匹敵的。在一個特定時間段內,主辦地將成為世界的矚目的中心舞臺,吸引著全球人民的目光, 并向成千上萬的潛在旅游者,展示其作為國際旅游目的地的風采。從國際經驗來看,奧運會為舉辦城市所建設和保留下的或多或少的“遺產”,增強了該地開展國內外旅游、會展和體育賽事等服務輸出的能力,為日后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特別是會后3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外,伴之的旅游消費收入也是相當可觀。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入境國際游客無論是在住宿、交通、餐飲、通訊、觀看比賽,還是旅游購物時的消費水平都比平時高出一倍或數倍。從旅游收入構成來看,奧運會的舉辦,必定為酒店業、餐飲業以及與旅游相關的產業帶來巨大的收入。最新的旅游行業報告稱,盡管屆時倫敦酒店住宿價格將提高至現在的五倍,但仍將供不應求,其中四成的房間已被奧組委提前預訂。
但是歐洲旅游經營者協會(ETOA)的一份名為《奧運會毒性反應》的研究報告又使人們擔憂起來。報告指出:2012年倫敦作為奧運會的主辦城市,屆時將有大量的國內、外游客涌入城市觀看比賽。大批量游客的突然涌入可能會導致主辦城市在賽事期間將變得擁擠不堪,物價也會高出正常水平。報告還援引對比了歷屆奧運會主辦城市預計與實際來訪人數:2000年悉尼奧運會預期13.2萬人,實際到訪9.7萬人、2004雅典奧運會預期10萬人,實際到訪1.4萬人、2008北京奧運會預期40萬人,實際到訪23.5萬人。報告形容此種現象為奧運會的毒性反應,并預言倫敦也難幸免。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倫敦奧運會的組織者和市長鮑里斯約翰遜只得出面說服海外游客:在奧運期間,倫敦的物價不會上升,同時告誡飯店業主不要去嘗試提高價格。
盡管歐洲旅游經營者協會的一些研究提出了一些擔憂,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2012倫敦奧運會將從根本上撼動整個英國旅游業。
首先,有效地促進了入境游客的持續巨量猛增。資料顯示,洛杉磯、漢城、巴塞羅那、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入境的游客分別達到23萬人、22萬人、30萬人、29萬人。奧運會作為超大型 “ 人文旅游品牌 ” ,其對國際游客的吸引力超過當今世界任何超大型活動,其地位無可替代。雖然2012年奧運會在英國舉辦,但是倫敦將是活動的主要中心。倫敦奧組委預測,奧運會期間來倫敦觀看比賽的海外游客將約為35萬,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人數眾多的運動員、教練員,隨隊工作人員以及記者,大量的運動員的支持者和海內外觀眾,還有奧運旅游觀光團。每天需要額外的1.3萬間客房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倫敦的酒店業主們將會把這些直接給酒店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收入囊中,尤其是那些靠近奧林匹克公園的飯店業主。這些額外的客房需求最終將會轉化成每間可出租客房產生的平均實際營業收入。
其次,大幅度增加了旅游業的外匯收入。奧運會期間,入境國際游客無論在住宿、交通、通訊、餐飲、觀看比賽,還是吉祥物、紀念品等旅游購物的消費水平都比平時超出一倍或數倍,集中消費程度高,舉辦國外匯收入增量巨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餐飲經營者在2012年需要度過一個漫長而艱難的(但盈利)準備過程。據估計,在奧運期間餐飲供應商及餐館將為參賽的運動員和觀賽的游客提供超過18萬次的用餐服務。
再者,迅速提升了舉辦國的旅游品牌形象。在奧運會舉辦期間,舉辦地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巨大的聚焦效應,成為舉辦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巨大、最佳傳播載體。舉辦期間,超過1萬名記者的大強度、高密度采訪報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宣傳報道活動,其規模無與倫比,價值難以估量,方式最為自然,影響極為深遠。屆時,“品牌英國”戰略將使英國每個地區的每個商家都受益。盡管英國已成為良好的國際旅游目的地,但是為舉辦奧運會新建的場館及設施將在未來的歲月中為英國的旅游市場開辟新的客源。
一系列積極的經濟影響期望,像是為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組織者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但是經濟學專家顧海兵指出:在計算奧運經濟賬方面,熱算有余而冷算不足,算賬時對收入估計比較樂觀,算的很足,而對支出估計偏輕,算的不足。無論如何,在肯定奧運會主辦地形象具有比較好的改善效果的同時,我們應用理性的態度去預測及看待奧運會對經濟和旅游業的影響。
(作者單位:英國謝菲爾德哈萊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