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外方利潤以三種形式存在:購匯匯出、轉增資或再投資、滯留境內。在盈利的外商投資企業中,有的既沒有將外方利潤購匯匯出,也沒有將外方利潤轉增注冊資本或從事再投資,而是滯留境內。長期以來,外方利潤境內滯留行為成為外匯監管的真空地帶。不僅如此,人民幣升值預期背景下外方利潤長期滯留境內易對國際收支平衡造成沖擊。在減順差促平衡的外匯管理新形勢下,積極促進外方滯留利潤有序流出對于優化外匯收支結構促進外匯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張家界中支對外方利潤滯留境內的原因和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提出了促進外方利潤有序流出的政策建議。
一、基本情況
數據來源:直接投資外匯管理信息系統。
2008-2010年度,張家界地區盈利的外商投資企業數量逐年增長,分別為8家、10家和11家,但是匯出外方利潤的企業數量沒有變化,均只有3家;匯出外方利潤企業數在盈利企業數中的占比逐年下降,分別為37.5%、30%、27.27%。2008-2010年度,張家界地區外方利潤滯留境內的金額逐年增長,分別為2346.21萬人民幣、2789.73萬人民幣、2842.63萬人民幣;外方利潤滯留境內金額在外方利潤中的占比逐年上升,分別為31.2%、35.71%、41.38%。
二、外方利潤滯留境內的原因分析
由于《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外匯管理條例》等對外商投資企業經營行為進行規范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既未對企業利潤作強制分配規定,也未對外方已分配利潤作強制匯出規定,企業可出于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將外方利潤滯留境內。
一是將未分配利潤留存企業周轉以有效降低其融資成本。2010年10月以來,我國先后5次上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56%上調至6.56%。貸款利率上調直接增加企業融資成本。為確保流動資金充足,降低融資成本,有的外商投資企業對產生的利潤不予分配,將盈利資金留存企業賬戶周轉,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利潤相對客觀但處于成長初期的外商投資企業傾向于將利潤留存企業運作,降低融資成本,擴大生產規模。以我市從事肉制品加工銷售的中外合資企業A公司為例,該企業總投資3000萬人民幣,注冊資本2000萬人民幣,是市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涉農企業。為確保企業流動資金充足以擴大生產,企業股東在公司成立之初就簽訂了內部協議,約定5年內暫不分配利潤。目前,該企業已負有2000萬人民幣貸款,但融資需求達4000萬人民幣,仍有2000萬人民幣融資缺口。截止2010年末,該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達2932.4萬人民幣,將此筆未分配利潤用于企業周轉有效填補了其融資缺口。根據企業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的發展規劃,今明兩年內企業將繼續增加熟食品生產設備等固定資產投入,流動周轉資金需求量將繼續增長,在貸款利率上調的政策環境下留存企業利潤能夠有效降低其融資成本。
另一方面,利潤微薄的小型外商投資企業更傾向于將外方利潤留存企業,節約企業成本,維持企業資金流動性。2008-2010年度,我市凈利潤低于100萬人民幣的外商投資企業分別有3家、3家和5家,分別占當年盈利企業總數的37.5%、30%和27.27%,其中有的外商投資企業年度凈利潤不足1萬人民幣,利潤微薄。不僅如此,利潤分配問題需提交董事會決議、利潤匯出需進行年度審計和上繳企業所得稅等利潤處置環節將進一步增加企業成本。對原本利潤微薄的小型外商投資企業而言,在國家未強制要求匯出外方利潤的政策環境下留存企業利潤可以有效節約利潤處置成本,維持企業資金流動性。
二是將外方利潤留存境內尋找轉增資或再投資機會。一方面,張家界雖然地處湘西北,屬老少邊窮地區,但經濟增長速度較快,近6年來GDP年均增速達16.6%,經濟發展態勢較好且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能吸引外方利潤增加企業注冊資本擴大投資規模或從事再投資。另一方面,隨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逐漸減弱,世界經濟已經觸底反彈并恢復性增長,世界經濟環境好轉、外部需求增長為出口企業提供了增加投資提高收益的機遇。
以我市從事服裝加工出口的外商獨資企業B公司為例,該企業成立之初的投資總額為320萬人民幣,注冊資本320萬人民幣。2003-2009年期間,該企業年均凈利潤為38.52萬人民幣。截至2009年底,該企業未分配利潤累計達135.29萬人民幣。隨著國外經濟環境好轉外部需求增多,該企業于2010年將未分配利潤中的120萬人民幣轉增企業注冊資本,將資金用于改進生產設備提高生產效率,最終提高了企業盈利水平。2010年度,該企業實現凈利潤47.09萬人民幣,較前7年年均利潤提高了22.25%。
三是人民幣升值和存款利率上調吸引外方利潤留存獲取額外收益。一方面,今年以來,人民幣保持持續升值的態勢,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突破6.40關口。不僅如此,人民幣升值預期日益增強,甚至有企業認為至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突破6.20,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吸引外方利潤留存境內獲取升值收益。另一方面,自2010年10月以來,我國先后5次上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5%上調至3.5%。與此同時,由于我國“負利率”(即通貨膨脹率高于銀行存款利率)局面仍未扭轉,因此未來依然存有加息空間,加息預期吸引外方利潤留存境內坐享利息收益。
三、外方利潤滯留存在的問題
一是對外方利潤滯留境內行為的監管處于真空狀態。一方面,《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等法律法規雖然對企業利潤的分配程序和法定公積金的提取比例進行了明確規定,但對企業利潤是否應予分配、何時分配、以何種比例分配等環節并都沒有進行硬性規定。企業對利潤分配擁有較高的自主權,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分配、分配的規律以及外方利潤的處置方式等。另一方面,現行外匯管理政策雖然對外商投資企業利潤處置中的利潤購付匯、轉增資或再投資行為進行了明確規定,但尚未建立針對外方利潤滯留境內行為的相關管理規定,對外方利潤滯留境內行為的監管處于真空狀態,不利于外匯管理部門及時準確掌握滯留利潤的規模和動態。
二是外方利潤滯留形成變相外債,不利于外債監管。應屬外方的利潤滯留境內如不從事轉增資或再投資,實際上形成了變相的對外負債,成為隱形外債。由于現行外匯管理政策尚未建立起針對滯留外方利潤的監管制度,導致外方滯留利潤游離于外債統計與監測范圍之外,不受外債管理政策約束。不僅如此,在人民幣持續升值和利率上調背景下,滯留境內的外方利潤坐享升值收益,引起隱形外債規模擴張,不利于外債監管。外匯年檢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末我市應付外方股利和外方未分配利潤形成的隱形外債規模達3640.92萬人民幣(折546.39萬美元),遠高于我市同期外債規模,是同期外債規模的1.9倍。當世界經濟提速增長、本外幣利差倒掛,外方滯留利潤出于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考慮可能大規模集中外流,轉而流向其他經濟增長國家或地區,屆時將引起國際收支劇烈波動,影響國內金融穩定。
三是外方利潤滯留境內的真實流向難以監管。由于我國尚未建立起針對外方利潤滯留境內行為的監管制度,因此外方利潤滯留境內后的真實流向難以監管,如流入房地產或資本市場將可能助推我國資產價格上漲,加劇資產價格泡沫風險。一方面,雖然自2007年以來,我國不斷加強外商投資房地產行業監管力度,加大房地產行業外資準入審批力度,嚴格控制外資購買境內商品房,但外方滯留利潤仍可能通過劃轉至關聯企業等手段迂回流入房地產市場炒作投機。另一方面,在西方發達經濟體資本市場動蕩的形式下,我國相對穩定的資本市場行情易吸引外方滯留利潤變相流入,從事短線投資,這將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
四、促進外方利潤有序流出的政策建議
當前我國外匯凈流入大幅增長,外匯儲備快速增加,國際收支失衡現象較為突出,嚴重影響我國宏觀調控大局。減緩銀行結售匯順差、優化外匯收支結構、促進國際收支平衡成為當前外匯管理的工作重點。在此形勢下,積極促進外方滯留利潤有序流出對于減緩銀行結售匯順差、促進國際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建立健全外方利潤處置管理規定。一方面,我國應建立健全外方利潤處置相關管理規定,修訂完善《公司法》、《外商投資企業法》等法律法規,細化外方利潤處置管理規定,要求外商投資企業每年定期對利潤進行處置,規定外方利潤滯留境內的期限。對于沒有在規定期限內轉增資或再投資的外方利潤,相關法律法規應強制其購匯匯出,不允許其繼續滯留境內。另一方面,外匯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對外方滯留利潤的監管制度,要求盈利的外商投資企業每年定期向當地外匯局報送外方利潤處置報告,說明外方滯留利潤的余額和處置計劃,對于以套利為目的的外方滯留利潤應予以強制匯出。
二是將外方滯留利潤納入外債監管范疇。建議將未轉增資或再投資的外方滯留利潤納入外商投資企業外債監管范疇,規定滯留的外方利潤占用企業“投注差”(投資總額與注冊資本之間的差額)額度,壓縮企業借用外債的空間,同時要求企業按照外債管理規定到當地外匯局對外方滯留利潤進行外債登記。對于外方滯留利潤超出“投注差”額度的企業,外匯管理部門應要求其購匯匯出超出“投注差”部分的外方滯留利潤。
三是加強對外方滯留利潤流向的監管力度。一方面,外匯管理部門應通過外匯年檢系統加強對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滯留利潤規模的統計監測,同時完善外商投資企業外方滯留利潤統計監測制度,對滯留規模較大的企業應予以重點監測分析,對于涉嫌超生產經營范圍使用外方滯留利潤的企業應開展現場核查。另一方面,對于超生產經營范圍將外方滯留利潤用于房地產、資本市場投資等用途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匯管理部門應予以堅決打擊,從重處罰并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向社會公開披露,遏制外方滯留利潤逐利資本的行為。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張家界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