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作為國家設置的、以提供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事業單位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事業單位卻普遍存在著國有資產管理不善、資金利用效率低下、財務管理監督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事業單位的運營效果和服務質量到底如何?是否有效發揮其社會職能?目前評價事業單位的運營效果和服務質量主要以績效評價為主,但是現有績效評價體系存在著一些弊端,如缺乏數據使得結論不具有說服力、沒有形成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等。鑒于從財務角度建立績效評價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克服現有績效評價體系的不足,因此本文在分析現有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的弊端的基礎上,探究如何從財務角度建立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體系。
關鍵詞:事業單位 財務績效評價體系
事業單位,作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它不屬于國際上統稱的NGO-非營利組織;作為國家設置的,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部門,它不屬于政府機構。事業單位的存在是我國的特色,它通過提供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社會服務參與社會管理、履行自己的職責,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了力量。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事業單位的運行效果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事業單位也在慢慢摸索符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怎樣評價事業單位的工作成果和服務質量?績效評價最初作為管理學中評價員工的績效水平,同樣對事業單位的運行狀況也有一定的適用性。
一、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弊端
目前事業單位所使用的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也不健全,亟需進一步改革,才能適應我國事業單位的現時狀況。綜合來看,目前事業單位的績效考核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非財務指標占據主要考核地位,缺少財務指標。
事業單位是非營利性的、公益性組織,因此服務性是事業單位最鮮明也是最本質的特征。為了滿足社會發展和公眾的需求,必須以社會效益為主要考慮,而考慮社會效果主要是以非貨幣形態為主,從總體上大致把握,但這很難真實的反映被評價單位的運營狀況、服務質量,由于這種定性分析缺乏相應的數據,難以讓人信服。而利用具體數據量化事業單位的成果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目前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體系是以非財務指標來做定性分析,缺少大量的數據尤其是財務指標來綜合、真實的反映事業單位的運行狀況和服務效果。
2、以單項指標評價為主,沒有形成完整的績效評價體系。
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區分,是我國的一大特色。對企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研究包括四個方面: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管理、利潤分配管理,怎樣通過對這四個方面管理使得企業價值最大化是財務管理之精髓。然而,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于“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種,多半是來源于財政撥款,因此不需考慮籌資與利潤分配管理。投資與營運管理方面,事業單位只能提供個別指標為方案提供參考與借鑒。由于缺乏完整的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因此不構成對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體系,難以對事業單位投入產出、運營效果做出正確適當的評價。
3、注重短期效果,忽視長期效益。
事業單位的績效評價工作由于缺乏完整的指標體系做支撐,只進行定性分析或者是只使用個別指標來評價事業單位的工作,這使得領導者過于看重相關任務的完成狀況,也就是只關注自己的團隊做了多少事情,完成了多少任務,而不注重財務方面的問題和資金的使用效率,更不關注整個工作的長遠發展,造成很多工作流于形式,給資源帶來的極大浪費。而且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決算直到績效評價結束后才進行評估,使得評估的結果不具有決策相關性,不能糾正和改善工作執行過程中的低效率環節。
二、建立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緊迫性
從財務管理角度看事業單位存在很多弊端,如財務管理監督制度不健全、不重視預算編制和資金管理、對國有資產不重視造成利用效率低下等。如何從財務角度建立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防范這些問題,是亟待解決的難題。目前政府機構、事業單位都在尋求轉型,因此建立事業單位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既是必要的也是緊迫的。
1、促進事業單位不斷完善,加快其市場化發展進程
一直以來,無論是政府機構還是事業單位都在尋求改革,不斷發展和完善自己的職能。隨著事業單位機構數量及從業人員的不斷增加,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如何更好的管理和發揮事業單位的作用是一個值得重視和斟酌的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沒有哪個組織能夠脫離競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長期發展,必須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對于事業單位機制改革的今天。怎樣衡量事業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和發揮的功能性作用呢?怎樣了解事業單位職能性改革的正確與否呢?這需要建立一個績效評價體系來反映事業單位的發展變化。如同財務指標體系對于企業業績評價的效果一樣,事業單位采用財務指標體系不僅能完善現有的評價體系,還能用數據真實的反映事業單位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不僅能為組織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也能使公眾增加對事業單位的信心。結果就是,人們支持事業單位的工作,積極參與公益服務,對于事業單位來說,也便于吸納社會資金,從而大大促進事業單位向市場化發展,加快事業單位的改革進程。
2、提高資金運用效率,節省資源,促進事業單位自身健康發展
雖然事業單位的改革如火如荼的在進行,但不可否認的是,財政資金仍然是事業單位的主要資金來源。事業單位需要的資金都通過財政進行預算,這種機制在我國由來已久,也是我國的特色,但是這種機制不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積極性,達不到激勵事業單位的目的,更不用說讓事業單位有效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節約資源了。實踐證明,只有改變這種機制,多方位創造資金來源,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才能促進事業單位長期健康發展。
隨著改革不斷深化,事業單位已經在更好實現服務職能、資金來源渠道和提高資金效率方面做出了改變。怎樣選擇資金的來源渠道?怎樣使用籌集的資金?怎樣運用財政撥款?怎樣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怎樣評價自身的服務職能是否得到改善?通過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促使事業單位研究資金的用途,尋求多方面的資金來源,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從而節省資源、提高事業單位的競爭力,促進自身長期健康發展。
3、展示事業單位的工作成果,加強公眾對其工作的監督
事業單位作為政府設置的、提供社會服務職能的單位,具有不可替代性。如果沒有信息表明事業單位的工作成果,我們就不能對其工作做出有依據的評論。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可以給人們一些透明、可衡量性的信息,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無疑能讓公眾更清楚、明白的了解事業單位所做的工作。同樣,對于事業單位而言,也能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增強人們對自身工作的認可并積極參與其中,這樣也能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促進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另一方面,建立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不僅能讓公眾了解事業單位的工作成果,也能讓更多的人監督事業單位的工作。當更多的人關注于事業單位的發展時,事業單位不存在隱蔽性,無論顯示的是健康的體系,還是曝露出的弊端,都在人們的監控之中,這樣不但能監督事業單位在陽光下運行,還能群策群力,促使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怎樣建立事業單位財務績效體系
(一)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核心是財務指標的選擇
從財務角度建立績效評價體系,最重要的是財務指標的選取。由于各事業單位服務的類型不同,因此對于不同的事業單位應當選擇不同的、能真實反映自身運行模式的財務指標。在選取財務指標的時候,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應當滿足適宜性、相關性。由于我國事業單位規模增加,存在著不同種類的模式,造成運營模式不同,對于資金的預算、利用情況、需要的資金數額各不相同,這樣會造成在用同樣的財務指標核算不同的事業單位時,得到的結果卻相差太多,不能真實的反映事業單位的運營情況。因此對待不同的事業單位,應該設置能反映真實情況的、具有決策相關性、適宜性的財務指標,這樣才能達到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的目的。
(2)應當滿足可操作性原則。事業單位不同于企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雖然其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不用考核資金成本,但是由于其資金的用途不定,輸出的信息復雜不完全,因此不能用某個或某些指標衡量運營狀況,應當設置多種指標,建立一套具有邏輯聯系的財務指標體系來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運營狀況,避免片面評價或評價指標不能全面反映單位的狀況。
(二)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應當加強管理事業單位的資產及資金運用狀況
資金、資產是事業單位的核心,是開展工作的基礎,資金、資產運用的效果如何反映了事業單位工作的成果、服務的質量,因此資金、資產的管理相當重要,怎樣提高資金、資產的利用水平應是事業單位重點關注的方面。
(1)資金的管理。事業單位原有的體制資金來源單一,不注重資金利用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應當考慮資金的管理。具體來說,事業單位要妥善的分配資金的用途,做好資金運用的輕重緩急工作,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投入產出效果最大的項目上,爭取做到用最少的錢辦最多最有用的事。同時建立能衡量資金管理的財務指標來監督資金的管理狀況,最大程度發揮事業單位資金的效用,增強事業單位的競爭力,促進其不斷完善和發展。
(2)資產的管理。資產是資金轉換的另外一種形態,為事業單位工作進一步展開提供了保障和物質基礎,同時也是運用資金發揮其效能的前提條件。資產運用的效用如何,直接關系著事業單位工作成果是否滿足社會服務的水平。因此,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必須要加強資產的管理。這就要求事業單位重視資產的利用率,并進一步提高資產的管理水平。在設置財務指標體系中,應設置能反映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綜合指標,然后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本事業單位應該有的平均水平,在以后的工作總可以做參考和借鑒。這樣才能避免資產的浪費,提高資產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事業單位的服務質量,顯示優良的工作成果。
(三)建立財務績效評價體系,應當使財務績效體系的信息透明化,接受公眾的質疑
由于事業單位目前的評價體系中缺乏相應的數據指標,人們對事業單位信息的了解僅通過信息傳遞者的文字性的描述而略知一二,且事業單位在公布其工作成果時,文字模棱兩可,給人無限遐想,最終公眾并不能夠了解到事業單位的真實情況。建立財務指標體系能夠克服這種局限性,因此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各事業單位應當按照所建立的財務績效評價體系公布其各項指標,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共同解決。同時,建立的財務指標要具有可理解性、透明性,在公眾反饋問題后,各事業單位應當按照相應的步驟,加強對評價信息的管理,改善工作中不合理的環節,不斷完善自身。
參考文獻:
[1] 范麗.事業單位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企業研究[J].2011
[2]方奇勝.建立以財務為導向的行政事業單位績效評價體系,現代商業[J].2010
[3]孫志華.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舉措,企業管理[J].2009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