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財務報表審計業務一直是各國會計事務所的主要業務。然而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會計事務所單一業務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而以財務顧問為主的咨詢業務業已成為會計事務所業務新的發展趨勢,國內會計事務紛紛開展外包企業的財務顧問業務。本文在分析了會計事務所外包企業財務顧問原因和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其外包企業財務顧問的優勢,并對開展此業務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會計事務所;財務顧問;優勢
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作為我國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長期以來,把提供歷史性財務報表審計服務作為其單一核心業務的局限性越來越明顯。隨著市場經濟和企業的不斷發展,審計業務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審計市場已趨于飽和,這就加大了審計業務的風險,收益也隨之下降。尤其對于一些中小會計師事務所來說,由于其自身規模小、注冊資本少、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從而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審計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其生存發展狀況令人擔憂。而外包企業單位的財務顧問,為企業提供財務顧問等非審計業務的利潤往往高于審計服務本身。因此,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積極開展財務顧問等非審計業務對于會計師事務所來說是具有十分重大意義的舉措,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的基本生存與長遠發展。
一、會計事務所外包(兼)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的原因
上個世紀末,會計事務所的業務開始向以企業財務顧問為主的咨詢服務領域進攻,并且在國際大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中咨詢業務有取代傳統審計業務的核心地位的趨勢,在我國雖然該項業務起步較晚,但是業已成為會計師事務所行業新的經濟增長點。究其原因,除了滿足客戶需求和增強會計師事務所自身的競爭力之外,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市場競爭的結果。當下,會計事務所面臨著行業內部和外部雙向的競爭壓力。從行業內部來看,會計事務所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使得事務所的市場份額原來越小。因此,開展創新業務確保收入來源,不斷提高競爭力成為會計事務所的當務之急。企業財務顧問作為會計事務所收入可觀的一項業務,理所當然成為開拓市場、增加收入的起點;從行業外部來看,財務顧問服務是會計事務所與其他咨詢顧問公司之間激勵競爭的一個領域。因此,面對著日益興起的咨詢顧問市場,會計事務所應當積極爭取,以保證其市場的不斷擴展,同時增強會計事務所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
第二,分散風險的需要。眾所周知,傳統的審計業務風險很大。如果會計事務所還像從前那樣進行單一的審計業務,只要稍有不慎,就會使自身陷入困境甚至一蹶不振。而會計事務所提供的財務顧問服務不同于審計服務,其目的主要是為企業提供合理的咨詢建議,并不用對客戶之外的第三方做出任何保證,所以其業務開展風險相對要小得多。這也促使了財務顧問業務在會計事務所行業中的涌現。
二、會計事務所外包(兼)企業財務顧問業務的內容
從廣義上講,財務顧問業務是指金融中介機構按照客戶企業的需要,為企業的企業改制(包括MBO)、投資融資(公發和私募)、資本運作、資產及債務重組、企業發展戰略等日?;顒犹峁┑淖稍?、設計等服務。會計事務所作為國內重要的金融中介機構,也可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優勢,為企業積極開展如下的財顧問業務:
首先,指導企業負責人合理組織管理財務會計工作。在我國,目前不少的民營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沒有真正分離,企業主自身直接參與經營與管理。但是由于其自身缺乏必要的財務會計知識,無法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經營,急需財務顧問的指導籌劃。對此,會計事務所的專業人員可以為企業負責人有針對性的提供指導服務,與企業負責人積極進行溝通,為其介紹最新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信息,逐步引導他們轉變經營理念,合理組織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以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其次,指導會計人員規范會計核算。不少企業外聘財務顧問的直接原因是本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人員的素質不高,經驗不足。因此,指導企業的財務會計人員準確完整的開展會計核算工作,規范其核算程序,以更好的發揮財務會計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作用,是擔任企業財務顧問的一項重要任務。
再次,幫助企業做好稅收籌劃。節約稅收成本,合理規避涉稅風險是現代企業外聘財務顧問的又一重要原因。現在,不少的民營企業經營規模在不斷擴大的同時,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卻顯得十分滯后,且提供的對外會計信息內容不夠真實和完整,這就加大了稅收成本和涉稅風險。隨著我國會計和稅收法規的不斷完善,會計核算資料已經成為計算稅收的重要的直接依據。因此,做好企業的納稅籌劃必須要從規范會計核算入手,會計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理所當然成為擔任納稅咨詢顧問的首選人物。
最后,幫助企業協調股東利益。目前,許多企業普遍存在內部治理結構不完整,治理機制不規范的現象。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權利與責任不明,制衡機制嚴重缺失。因此,股東之間經常發生利益摩擦。于是如何協調股東利益逐漸成為財務顧問的又一重要任務。
此外,會計事務所財務顧問的服務內容還應包括培訓財務會計人員、建立并完善企業內部控制、企業重組等重大事項的政策法規解答和《公司法》等相關法規的咨詢等。
三、會計事務所外包(兼)企業單位財務顧問的優勢分析
(一)會計事務所人才與專業優勢
近年來,國內注冊會計師事務所特別是大型事務所,十分注重既懂財務會計、審計、稅收、金融理財等本專業知識,有掌握外語、信息技術、工程等多領域多行業基本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引入,從而為事務所大力開拓服務領域奠定了人才方面的基礎。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在財務顧問咨詢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會計師大都是財會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經過在事務所里的鍛煉,和企業不斷的接觸和相互促進學習,已經成為財務方面的理論專家和高級實務工作者的統一體。加之復合型人才的不斷被引入,使得這一部分人才為事務所開展財務顧問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會計事務所專業知識和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聯合優勢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不斷發展,民營經濟也實現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的過程,為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以浙江省為例,浙江省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占GDP比重在已經超過70%,成為推動浙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引擎。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歷史較短,治理結構不夠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內部管理相對薄弱。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和第二次創業如火如荼的開展,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內部管理,已經成為擺在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上規模民營企業的緊迫問題,鑒于此,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應該順利市場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管理咨詢業務,充分發揮自身在專業知識和現代企業管理兩方面的綜合運用優勢,為民營企業提供給更多咨詢服務。
(三)會計事務所項目全程跟蹤審計優勢
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天然的開展跟蹤審計的專業優勢,最近幾年來,國內一些會計師事務所大膽創新,突破傳統思維,利用自身在審計方面的特有優勢,積極開展工程項目審價業務領域,率先提供了基建項目全程跟蹤審計,一改以往基建審計的事后審計和被動審計的傳統做法,有效解決了之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并未建設單位有效控制和節約了建設資料支出。如某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某市體育館工程項目全程跟蹤審計委托,在項目開工的第一天,就隨建筑企業入駐工程現場。當會計師翻閱工程圖紙發現圖紙的設計標高明顯高于該市其他公用設計的一般標高時,立刻叫停施工,并與市體委進行聯系,市體委通過調查認可了事務所的提議;僅此一個單項就為整個項目節約了120萬元。該事務所的跟蹤審計,成效顯著,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深受建設單位和當地政府的好評,并提高了社會聲譽。
四、關于會計事務所外包(兼)企業單位財務顧問的建議
第一,繼續高度重視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鑒于咨詢行業的固有特點,人才始終是這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內財務顧問市場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可以說是處在“戰國時代”,事務所要擠占這部分市場,分得一杯“羹”,就必須要深入挖掘人才的潛力,加強復合型人才的比重,提高他們的專業和多領域業務能力。
第二,深入挖掘現有客戶的潛力,積極開拓服務范圍和空間。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牢牢樹立顧客至上的服務理念,深入挖掘現有客戶的潛力,改變以往的單純開展審計服務的思維定勢。要通過深入分析客戶的需求,結合自身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多在企業收購、重大資產置換、公司IPO前的財務安排以及上市后的財務重組等領域的咨詢服務,目的是以較低公關成本取得咨詢業務訂單,順利走向職業化、專門化咨詢行業道路。并在成長成熟到一定階段后,加大開拓新客戶的力度。
第三,繼續努力做大做強傳統審計業務,為開展新業務提供堅實的財力和人員基礎。國內事務所審計市場的競爭已經處于白熱化的地步,截至2010年1月中旬,我國已有會計師事務所6813家、分所789家。在這樣一個市場中,事務所之間的兼并已再所難免,中小所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事務所要爭分奪秒,打破常規思路,快速做大審計業務,避免被其他所兼并,并在做大的基礎上做強審計業務,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唯有通過這樣的途徑,事務所才有實力和基礎拓展自身業務,在財務顧問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取得必勝把握。
五、結論
綜上所述,會計師事務所由于在人才及專業勝任能力、客戶及市場開拓潛力等諸多方面有著難以超越的優勢,能夠比較順利的進入財務顧問市場,參與有力競爭。財務顧問業務,必將在未來一個時期內,迅速成長為會計師事務所行業新的閃亮的利潤增長點,并成為該行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同時,財務顧問業務,也必將為事務所及客戶企業雙方建立長期穩定的商業往來搭建第二橋梁,為企業實現和保持快速增長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毛興國.擔任企業會計顧問的實踐經驗[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0(6):68-70.
[2]唐華.獨立性視角下的非審計服務探析[J].財會通訊:綜合,2009(8):133-135.
[3]何文玉.事務所開展管理咨詢服務的思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7(11):66-67.
[4]沈利剛.對會計師事務所開展非審計業務的一些體會[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7(3):43-45.
(作者單位:福建省廣拓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