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保法》規定,抵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不轉移資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在授信業務中,銀行授信方案的制定或審批條件中往往把設備抵押或追加設備抵押作為降低風險的風險緩釋措施。毋庸置疑,抵押設備使抵押權人對該項資產擁有優先受償權,針對性較強,作為第二還款來源在風險防控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但從實踐中發現,設備抵押也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隱患,使用不當無異于作繭自縛。
一、抵押物的選定中存在的風險。
設備抵押時應審慎選擇抵押物,對抵押設備的范圍作出界定。通常抵押物的選擇應牢牢把握“產權清晰、易于抵押;堅固耐用、不易毀損;通用性強,容易變現;價值穩定,不易貶值”的原則。
如果抵押設備產權不明確,權屬瑕疵引起法律糾紛,抵押物不能處理,抵押行為形同虛設。所以辦理抵押時應逐項核對設備發票,現場清點抵押設備,同時避免重復抵押。
其次必須通用性強,易于變現。設備抵押原則上不接受非標準設備。專用設備或已到使用年限的設備設定為抵押物,處置時難度大且不易變現。選定抵押設備時首先選定企業價值高的關鍵設備。曾有一小企業在申請授信時采用自身設備抵押,為達到規定的抵押率羅列了大量大大小小的設備,甚至低值易耗品也拿來湊數,這樣的設備抵押實不足取。
同時設備應該價值穩定、不易貶值。如果抵押物選擇不慎,未考慮功能性貶值、實體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等因素,抵押物價值大幅縮水,真正的抵押擔保能力遠遠低于設定的評估價值。那么我們授信時設定的設備抵押尤其是追加的設備抵押反而讓我們畫地為牢,曾經的保險變成了一道枷鎖,同時也為保證人推脫責任提供了借口。
二、抵押物價值難以合理確定的風險。
現實操作中抵押物價值評估的合理性難以確定,存在價值高估現象。銀行抵押物價值的確認一般依據有資質的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但評估機構存在誠信缺失,不盡職不規范,往往根據抵押人的意愿出具評估報告。現有抵押物評估方法有不同的應用前提,局限性大。評估人員多采用成本法,認定的結果多數采用設備的賬面價值,有的評估機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意高估抵押物價值;甚至于按銀行貸款規定的抵押率來倒推評估價值,評估價值公允性差。評估機構為了免責,往往設定很多使用報告的前提條件或特別事項說明。如:“評估結論受本機構具體參加本項目人員的執業水平和能力的影響,資產占有方存在的可能影響資產評估的有關事項,在委托評估時未作特殊說明且在評估人員根據管業經驗一般不能獲悉的情況下,評估機構及評估人員不承擔相關責任”、“本評估結論是反映評估對象在本次評估目的下,根據公開市場原則確定的市場價格,沒有考慮將來可能承擔的抵押、擔保事宜,以及特殊的交易方式可能追加付出的價格等對評估價值的影響,也未考慮國家宏觀經濟政策變化及其他不可抗力對資產價格的影響。當前述條件以及評估中遵循的持續經營原則等發生變化時,評估結果一般會失效。”可以說,評估報告出具的是抵押物最好的一面,而我們需要時,往往是最壞的結果。筆者曾在一中型企業調查,企業新上大型設備,價值2000多萬元,在持續經營的條件下,該設備對企業生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一旦企業無法持續經營,該設備只能以一堆廢鐵論定。
所以使用評估結果時應采取謹慎態度,要求評估機構以清算價格作為抵押資產的評估價值。同時配備專業素質較強的內評人員及時進行不同頻度的動態評估和監測,反映押品的公允價值。
三、抵押物持續監控中存在的風險
盡管設定了抵押,但抵押物仍掌控在抵押人手中,由其支配和使用。抵押機器設備等動產由于其極易拆除或轉移,銀行可控性差。如某企業設定抵押,使用本企業在用及存量貴金屬,雖然在價值上滿足了抵押率要求,但一旦發生了不利于銀行的狀況發生,這種資產也許早已無法控制。工商部門在辦理設備抵押登記過程中,僅以當事人提供的抵押設備名稱和型號作登記,并未到現場作標記。而且設備發生所有權變動時,根本不需要去辦理登記手續。在沒有第三方擔保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對抵押物監控不嚴,在辦理設備抵押登記后,企業擅自將設備轉售他人或重復抵押,抵押擔保將如同虛設,一旦出險,損失慘重。
所以對抵押機器設備等動產要辦妥保險手續并經常實地查驗,審查押品是否設有優先于銀行抵押權的權利,密切關注抵押物是否再抵押、出租、轉移、出賣、拆除等可能影響押品變現或處置的潛在風險因素,并盡力采取限制抵押人轉移資產的措施;如發現抵押物價值非正常減少,應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第二還款來源可靠。
四、抵押物處置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抵押物和抵押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范圍,抵押人必須對抵押物擁有明確的所有權和處分權,同時要規范抵押物相關管理手續,及時辦理抵押登記和保險手續,確保抵押登記真實有效。在辦理設備抵押過程中,我們往往通過企業取得設備的購買合同、發票等,來確認企業對這些設備的所有權。如果企業提供虛假的資料,將不屬于借款人或法律手續不完善的設備作為抵押物,那么我們將承擔極大的風險。所以對于抵押設備必須現場核實并做標記。
擔保方式的設定其實是考慮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尤其是抵押物更是我們為最壞結果做的防范。但事實上抵押物的處置更是存在較大的風險。《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同一債權既有保證又有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對物的擔保以外的債權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放棄物的擔保的,保證人在債權人放棄權利的范圍內免除保證責任。我們授信方案中設備抵押同時設有第三方保證。起初貌似多了一層保證,最終反而給保證人免了部分責任。另一方面目前銀行抵債資產大多通過法院裁定抵債,通常由法院委托拍賣機構對抵押物先行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確定保留底價進行拍賣,如果流拍可酌情降低保留價,以不低于前次保留價的80%再次進行拍賣,多次流拍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的司法解釋,法院可以最后一次流拍的保留價裁定將資產作價抵償銀行債權。申請執行人拒絕接受或者依法不能交付其抵債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查封、扣押,并將該財產退還被執行人。而且如果法院主持拍賣流拍,拍賣費用將由銀行負擔,考慮強制執行費用、擴大公告等費用,高估資產價格造成多次拍賣必然增加銀行的訴訟成本。高價抵債同樣也會增加抵債資產收取過戶的相關費用。
中國銀行副行長朱小黃曾表示,商業銀行支持小企業融資不應過分依賴抵押。當前企業在用設備大多為量身而做的專用設備,尤其是針對小企業而言設備價值較低。設備抵押很多時候帶給我們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在現實操作中隱患多、風險大。擔保方式應慎用設備抵押。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聊城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