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核心,培養具備集體主義精神的大學生是高校的歷史使命。本文根據對大學生集體主義思想現狀的調查,研究高校集體主義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集體主義教育 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013-01
一 集體主義的時代內涵與重要意義
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核心,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的保障。其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的辯證統一,推動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二是尊重和維護個人正當利益,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三是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集體利益。在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之下,有些人錯誤地認為集體主義已經過時,實際上,集體主義對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乃至促進人類文明進步都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第二,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第三,有利于人類可持續發展。
二 當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現狀調查與分析
為了準確掌握當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現狀,課題組開展配額抽樣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50份,回收有效問卷210份。在對問卷信息統計分析基礎上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第一,僅少部分學生能比較全面與準確地說出集體主義的內容。大多數學生認為自己了解集體主義,但卻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或只能說出其中的一部分內容。這說明對大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效果不能持久。
第二,學生普遍認為集體主義具有重要意義,數據顯示92.8%的學生認為集體主義很有意義或有意義,但是,大部分學生卻不能闡述清楚集體主義意義到底何在。這說明集體主義教育能起到一定成效,使得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影響,但是這種教育更多局限于“填鴨式”的灌輸教育,受教育者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教育效果值得商榷。
第三,高校缺少優秀的班集體來實施集體主義實踐教育。數據顯示僅有17.6%的學生認為自己處于團結奮進的班集體,卻有23.8%的學生認為自己處于比較松散的班集體。另外,學生普遍認為在導致班集體團結與否的因素中,學生素質、學校氛圍、班主任與班干部起著重要作用。這說明高校班集體建設有所欠缺,導致集體主義教育缺少一個最天然的、也是最重要的實踐基地,進而使得教育效果流于理論說教。
第四,數據顯示,53.8%的學生認為當今大學生缺失或比較缺失集體主義精神,并普遍反映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道德環境的惡化。這說明大學生群體對集體主義思想水平存在較低的自我認知,并表示出對成長環境的不滿。
第五,在日常行為決策中,16.2%的學生表示往往優先考慮集體利益,同時卻有16.7%的學生表示往往優先考慮個人利益,另有55.7%的學生表示會統籌平衡兩者關系。這說明大學生群體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正在逐漸淡薄,更多的是追求個人本位與社會本位的均衡。
第六,在學生意識中,保護個人利益的強烈傾向,與愿意為集體奉獻的崇高精神共存。83.8%的學生表示集體應當尊重與維護個人利益,同時卻有77.6%的學生表示,當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愿意犧牲個人利益。這說明了當今大學生雖然關注個人利益,但依然具備集體主義精神的核心要素,即顧全大局,具有犧牲精神。
三 提升高校集體主義教育效果的對策
第一,構建集體主義教育體系。高校應該重新審視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并為之創建一套完善的立體教育體系,從理論創新到教育實踐,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展示集體主義的魅力與意義,使得集體主義思想真正內化為大學生的思維習慣與行為特征。
第二,加強有關集體主義的理論研究。集體主義需要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背景條件下,應賦予集體主義新的時代內涵,以切合當今大學生的成長之需要,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之需要。
第三,建設優秀班集體,實現以集體教育個體的目標。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所以我們應該培養優秀的班主任與班團干部,建設優秀的班集體,使得大學生在集體活動中獲取有關集體主義的第一手感觀材料,提煉有關集體主義的經驗認識,形成集體主義行為習慣。
第四,加強教師隊伍的集體主義教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可通過自身的言行舉止作用于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所以,各門學科的教師首先應真正理解與接受集體主義的思想,并有意識或潛意識地給予學生以集體主義精神的熏陶。
第五,優化校園環境與社會氛圍。良好的校園環境是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元素,優美的生態環境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積極向上的人文環境能夠促進良性競爭,鍛煉出優秀的集體;開放民主的人際關系可以塑造健康的人格,尤其是公平公正地處理各項大學生評獎、評優,更能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切身感受集體主義的偉大光輝。
同時,集體主義教育還需要不斷地輸入良好的社會氛圍。但值得警惕的是,轉型期社會出現了許多沖擊大學生是非觀的不端思想與不良行為,社會整體道德環境不斷惡化。所以集體主義教育還需要合全社會之力共同圖之。
參考文獻
[1]〔英〕丹尼爾#8226;貝爾.資本主義文化矛盾(趙一凡譯)[M].北京:三聯書店,1989
[2]杜鴻林、趙壯道.國內外集體主義思想研究綜述[J].道德與文明,2011
[3]高明星、王剛.發揮第二課堂育人功能加強大學生集體主義教育[J].商業經濟,2010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