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資源不足等問題,借鑒互聯網技術中的Web2.0技術優勢,充分發揮初中英語課堂中的師生互動,提出了Web2.0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索研究,激發了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提升了學習外語的主動性。
【關鍵詞】Web2.0 初中英語教學 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015-02
一 概述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傳播進入Web2.0時代,網絡的參與者成為網絡信息的創建者、分享者,也成為網絡的主導力量。網絡技術借助其快捷、準確等特點,也成功應用于工程、教育、醫療等。學習的本質是通過對新事物認識的強化,從而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網絡技術實現了提升知識獲取的效率、共享與重用。網絡環境下的教與學信息化,“教”的過程相比傳統的教學過程更注重互動,同樣學生“學”的過程可通過網絡化學習(Online-learning)和電子學習(E-learning)等多種方式結合進行。Jung提出了信息與通信的教育模型(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研究信息技術在學習、組織、再生、融會貫通知識的影響以及擴展性學習和教學的特點。Wahlstedt提出相比傳統的學校教育,在信息化環境下教育需注意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相交流關系。Robert從課堂互動游戲教育過程中,學生表現評價機制衡量多媒體教學效率。呂多新以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原則和方法進行研究,并對學生學習興趣、參與積極性進行了對比研究。李念等人將Wiki、Blog等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將Web2.0技術中共享協作的優勢與傳統的初中教育結合起來。
初中英語教學是學生進入外語學習的第一階段,教學目標是必須讓每個學生掌握其基本的基礎知識與綜合發展聽、說、讀、寫的能力。由于農村英語教學師資、外教等資源不足,因而在英語教學中充分且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至關重要。目前存在的網絡化學習研究與應用多數集中在多媒體教育、遠程教育以及工程或高校教育上,初中教學過程中的信息技術應用相對薄弱,所以將Web2.0技術應用于英語教學過程中,可有效地調用網絡資源以及學生互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效率,縮小農村與城市在外語學習上的差距。
二 Web2.0技術
Web2.0技術是以Flickr、Craigslist等網站為代表,以WiKi、SNS、Blog、Tag等社會軟件的應用為核心的新一代網絡模式與標準。Web2.0的概念最早誕生于2004年美國公司O’Reilly與MediaLive國際公司之間的一次頭腦風暴會議,之后Web2.0的概念迅速在全球互聯網領域廣泛傳播。Web2.0的關鍵特征表現為:(1)將Web作為平臺;(2)駕馭群體智慧;(3)分享和參與的網絡效應;(4)豐富使用者的體驗;(5)雙向的互動。所以,Web2.0的網絡技術不僅具有豐富的內容,而且還突出了互動性與用戶體驗。
借助Web2.0技術在學習方面的優勢,國內外大型公司都推出了一系列輔助學習的軟件與平臺,例如:微軟Microsoft Encarta百科全書、維基Wikipedia、Encycopedia Britannica、互動百科、微博等豐富的網絡資源與互相協作的平臺。Web2.0網絡技術的優勢充分體現在用戶的分享與參與,作為一個信息時代的學生,除了在不斷輸入知識的同時,更需要與同學、教師之間分享知識,在分享的過程中加深學習的興趣和知識點的把握。基于Web2.0技術的雙向互動正是體現了這樣一種需求,它不但具備了強大的用戶體驗情境,更是一種自我參與的模擬學習與分享知識的平臺。
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仍然應用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直接用英語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通過實踐、體驗、參與、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者的主體作用,強調生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多邊活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體驗、參與、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在傳統的英語課堂教育中,通常很難突出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主要原因有:
1.缺乏語言應用交流平臺
語言作為人類進行通信的媒介,若在語言教學中缺乏應用或交流,那語言的學習只會加劇遺忘頻率。通過學習曲線(見圖1,f 1曲線)可知,對于初中外語,其知識點包含詞匯和語法,語法又包括詞法(構詞法)和句法(詞組構造法和造句法),知識量根據義務教育標準基本保持一定。在學習外語的過程中,教師通常是通過多次的重復,但在現實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某些知識點重復次數較多,課程變得枯燥;而有些知識點則缺乏重復,遺忘效率高。
語言通過應用則可以自覺地通過多次學習構建多次學習曲線(f n,n>1),從而形成學生對外語知識點的多次應用和記憶。由于目前在傳統的外語教學課堂中老師和學生是一對多的關系,教育資源共享率低,且不能很好地普及每一位學生,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間分享學習經驗和體驗少。
2.缺乏連續學習的跟蹤平臺
語言的學習是連續性的,一段時間不學習就會遺忘。每個學習主體之間會存在差別,有些學生記憶力較好且努力程度較高,復習程度較好,則效果較好。由于對自己掌握的外語知識不連續,從而只能通過強性記憶,所以往往會出現很多外語學習者雖通過大量的努力,但卻收效甚微的情況。初中外語教育關系到學生今后外語學習的興趣和提升潛力,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回顧與跟蹤,就不能很好地接受新知識。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其關注的知識點內容大都是《大綱》要求的內容,不能面面俱到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興趣與知識結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能通過一般性的重點問題進行補充講解,不能照顧到學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一刀切”的教育很難因材施教,從而導致某些學生不能很好地學習外語知識,特別是在農村,有較多外語成績較差并且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
三 Web2.0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Web2.0技術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教學環境的變化促進了相應的教學主體間角色的轉變,通常可采用傳統教學法與新技術相結合的課堂模式。傳統的英語教學環境與新的學習環境的對比(見表1),由于Web2.0的學習環境更強調多種媒體相結合,注重學生主動探索學習與互動語言交流。
網絡中包含了文字、聲音、視頻等多種類型的外語資源,Web2.0技術將這類資源整合,建立了相應的學習平臺。Web2.0技術將傳統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了相互協作的聯系,例如,在網絡化的Wiki中,教師可建立某些知識元,并通過學生的外語學習和反饋,建立學習此知識點的最佳路徑,從而提升以后學習和復習的效率。Wiki技術搭建語言應用交流平臺,學習主體之間的交流學習,效率更高。相應的,在Web2.0平臺上可建立對應每個不同學生的學習路徑圖,學生可根據目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更有目的性的跟蹤學習。
通過Web2.0技術能將課堂中學生與教師的角色很好的連接在一起,形成相互對話交流、反饋的循環。在此循環過程中,教師可將知識點通過介紹、訓練的方式傳達給學生,學生則通過Web2.0交互過程中不斷鞏固和回顧,將認識感知之類的初級知識升華為應用知識,再則提升為己所用的結構化知識,在此循環過程中學生完成鞏固學習的知識和內容(見圖2)。
四 總結
Web2.0技術不僅是目前先進的網絡技術,也是互聯網一種新的模式,若將這類技術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有效地改善教學課堂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Insung Jung, Colin Latchem. A model for e-education: Extended teaching spaces and extended learning space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1, 42(1): 6~18
[2]Ari Wahlstedt, Samuli Pekkola, Marketta Niemel?. From e-learning space to e-learning place [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8, 39(6):1020~1030
[3]Robert F. Kenny, Rudy McDaniel. The role teachers’ expectations and value assessments of video games play in their adopting and integrating them into their classrooms[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11,42(2): 197~213
[4]呂多新.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5]李念、彭立.基于WIKI的多層次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5):23~24
[6]陳明.Blog、Wiki在協作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7]孫茜.Web2.0的含義、特征與應用研究[J].現代情報,2006
[8]陸艷.任務型教學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上的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08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