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追蹤測試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重慶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適宜性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表明,重慶高校大學生經常參與的跑步項目適宜在重慶高校普及,但由于項目過于枯燥,影響著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持續性。
【關鍵詞】大學生 體育鍛煉 心率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047-01
高校體育教育在春風孕育中茁壯成長,然而,完全的“拿來主義”近年來出現了不少問題和困難。體育運動項目的普及舉步維艱。本文通過對重慶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適宜性的調查研究,試圖找出體育運動項目普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尋求促進重慶高校體育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 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1.調查對象
本文調查對象為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大學、重慶醫科大學、西南大學、重慶工商大學等多所高等學校。
2.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追蹤測試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重慶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適宜性進行調查分析。
二 分析與討論
1.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分析
重慶高校大多數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身體健康,增強自我適應能力。這主要是由于重慶特殊的潮濕氣候,個體存在一定的生理適應,致使增進身體健康,增強自我適應能力成為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首要目標。
2.大學生經常參與的體育項目分析
在調查結果的顯示中,重慶高校學生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主要有:籃球、足球、跑步、羽毛球、乒乓球、跳繩、武術、健美操、攀巖和臺球等。男同學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主要集中于籃球和足球;女同學經常參加的體育項目主要集中于跑步、羽毛球和乒乓球。男同學中選擇籃球和足球的占72.52%,女同學中選擇跑步(慢跑)的占59.95%。男同學每次參與體育鍛煉持續時間在0.5~2小時的占76.59%,女同學每次參與體育鍛煉持續時間在1小時以下的占67.44%。女同學參與體育鍛煉的態度較差,主要是她們對參與體育運動興趣不高,而經常參與的鍛煉項目又比較枯燥,沒有很好的情感體驗,嚴重地影響了她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重慶高校女大學生參與跑步的心率分析
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參與跑步的主要形式為繞操場慢跑,運動時間基本集中在2~60分鐘。在重慶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二年級抽樣的10個班級,利用上課時間每班隨機抽取10名女同學進行實驗,實驗時間為上午11∶00~11∶30或下午3∶30~4∶00,地點為學校400米田徑場,首先測得學生安靜時的心率,然后學生進行800米慢跑,時間控制在4分~4分30秒,測得運動結束時學生的即刻心率。
重慶高校大學生靜息平均心率相對內地明顯偏高,可能與氣候、環境、學生體質等因素有關。女大學生用4分~4分30秒的時間慢跑800米,運動后即刻平均心率為128.46次/分,該運動心率在130~140b/min以下,為有氧運動,在重慶可以認為有利于增進身體健康。
4.重慶高校男大學生參與籃球比賽的心率分析
抽取重慶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籃球選修課兩個班學生10名,并對其課堂籃球教學比賽(2×20分鐘)分別做3次跟蹤調查。
重慶高校男大學生比較喜歡參與籃球鍛煉和比賽,長期從事該運動對身體也有明顯的好處,但運動后偶爾也有身體上不適,疲勞或恢復慢等現象出現,影響人們從事運動的興趣,制約籃球運動項目的普及,進而嚴重影響終身體育的發展。我們建議,重慶高?;@球項目開展不能照搬內地或國外項目模式,必須因地制宜,搞好這項運動的管理,因材施教,通過改變籃球項目的運動形式或通過其他途徑,使其能夠適應重慶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需求,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有利于項目普及。
5.重慶高校男大學生參與足球比賽的心率分析
抽取重慶師范大學足球選修課兩個班學生22名,并對其課堂足球教學比賽(2×40分鐘)分別做3次跟蹤調查。
調查結果表明,足球項目運動比賽強度相對較大,不利于重慶大學生運動項目普及和身心的健康發展,然而足球運動又是其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最為普及的項目,怎樣促使該項目在重慶推廣,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已成為重慶體育科研刻不容緩的任務,但遺憾的是近年來重慶在該課題的研究沒有任何進展。
三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第一,重慶高校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主要集中于慢跑,該項運動適宜普及,但項目的枯燥,制約著重慶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第二,重慶高校男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項目主要集中于籃球和足球,目前這兩個項目的參與形式還缺乏有組織的管理。
2.建議
第一,重慶高校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項目過于單一,沒有特色,因此我們要力爭創新,大力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適宜在高原長期普及的運動項目。第二,對一些大眾廣為喜愛的運動項目,我們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過改變其運動形式或通過其他途徑,使其轉化為適宜普及的運動項目,并使大學生能參與到多種多樣的體育運動中來。第三,必須高度重視重慶高校體育科研的開發,力爭改變大眾“不知道運動什么,不知道怎樣運動”的尷尬局面。
參考文獻
[1]田聰明、葉如陵等.高原保健指南[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
[2]尹昭云、孫興賦等.青年人在高原適宜負重的實驗研究[J].航天醫學與醫學工程,1994(3):202~208
[3]雷慧.藏族大學生體育態度調查研究[J].蘭州學刊,2005(2):304~305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