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的前提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及學習的方法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本文主要就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分別從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態度和教師教學模式的改變及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等方面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其特點,并對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師 學生 存在問題 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081-01
隨著高考和中考對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考察力度的逐漸加大,學生在考試中出現的失分現象表現得更為突出。而與這一現象直接相關的就是學生和教師,即與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而在其中出現的問題也在逐漸增多,也愈加明顯。所以,我們針對這一現象的應對之策也應從學生和教師著手。那么,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呢?怎樣使教師的教學方法更適應學生的學習呢?下面就一些常見的問題及相應的對策進行簡單的說明。
一 對學生而言
問題一:學生幾乎沒有英語學習的環境和氛圍。
解決措施:給學生營造學習環境和氛圍。
第一,課余時間播放英語歌曲或童謠。最好是歌詞較簡單,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并與學生的學習生活有密切相關的歌曲。第二,提倡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用簡單的英語進行問候和交流,其目的是突破學生開口說英語的難關。第三,加強早間英語閱讀,以便在第一時間把學生和英語聯系起來,閱讀的對象主要是詞匯、課文及試題。
問題二:學生普遍存在由懼怕心理轉變而成的懶惰心理。
解決措施:幫助學生消除這種心理現象,逐漸改變因考試成績不好而造成的學習興趣低甚至害怕學習英語的心理。
第一,指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較之以前有所提高的成績。主要是加強方法思路規律性知識的講解和訓練,讓學生覺得自己是有進步的。第二,幫助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和他們多溝通,了解情況,同時加大表揚力度,鼓勵其所取得的進步,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從而對學習英語產生興趣和自信。第三,教師要加強對英語課余作業的檢查,以克服學生懶惰的心理現象,形成良好的、健康的學習習慣。
問題三:學習態度有待改變,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高。
解決措施:引導學生提高對英語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第一,教師可對當前考試的現狀加以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在各種升學考試中所占的比例,以及英語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因對其他科目過分喜好,或對英語教師的偏見或其他原因而放棄對英語的學習,教師應在情感和心態上對學生多引導,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喜歡英語課,加強學習信心,進而轉變其學習態度。
二 對教師而言
問題一: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材結構特點的脫節。
解決措施: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即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接受性學習結合起來。
第一,在詞匯教學上,可以采取自主學習和接受性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語音及詞匯的變化,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之間用詞匯自主地進行交流。第二,在閱讀教學上,可以把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接受學習相結合。如對于文章的初步理解,使用自主學習法,即學生在現有的知識狀況下,對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做初步的預測。更深刻地理解可以使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共同討論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從文章中獲取的價值取向和情感觀。而文章中重點句式結構和特殊詞匯的用法則使用接受性學習的方式,教師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規范英語學習。第三,在寫作教學上,主要使用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結合的方法。師生可以共同探討對英語寫作的看法和認識,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提高寫作技能。
問題二: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整合教材的各個環節,造成環節之間的脫節。
解決措施:把各個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即采用詞匯閱讀寫作環環相扣的方法,把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
第一,詞匯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學習詞匯時,可引導學生把詞匯編成故事來提高寫作技能。第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相結合。一是,要求學生聽課文,初步理解課文。二是,在精讀的基礎上,教師提供關鍵詞,學生口頭復述課文。三是,就同一論點,要求學生寫一篇文章。即聽—讀—說—寫的過程。
問題三:教師的專業素質與課程目標和考試目標的要求不同步。
解決措施:加強教學理論的學習,更深層地研究考試大綱和目標。
第一,可以使用脫產進修或短期培訓的方法。第二,堅持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活動。第三,舉行公開課教學比賽活動。
總之,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即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學習愛好、生活樂趣著手,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和教學觀;要不斷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學行為,并采取開放的、多種的教學模式,教師之間、師生之間也都應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的途徑。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新課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而教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學生相關能力的提高和新課程目標的實現。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研究如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通過英語學習來促進學生積極的情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重視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情感,以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并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做到與學生共同成長,不斷追求新的自我。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