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長期以來英語學科,課程結構單一,除學科課程外,活動類、實踐類課程往往有名無實;課程的設置多年不變,不能反映現代化建設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尤其是忽視本應在基礎階段大力加強的能力培養。面對這種教育現狀,我們應改革傳統的英語課程結構,探索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建立英語聽說能力的評價機制,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徹底轉變觀念,構建新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主動地、創新地學習,并獨立思考。
【關鍵詞】中學英語 聽說 課堂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088-02
一 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1.目前存在的狀況
長期以來,由于中學英語課程結構單一,課程的設置多年不變,不能反映現代化建設對基礎教育的要求,尤其忽視本應在基礎教育階段應大力加強的聽、說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缺乏語言實踐環節,缺少“聽、說”語言技能的訓練過程,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情境。教師仍然是講授型或知識訓練型的教學,學生學習英語仍停留于啞巴英語,聾子英語的狀態,不能說,不會聽。這種英語教學現狀,造成了學生的不堪重負,嚴重地損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到了義務教育的普及。
2.全國教育改革的推進為課堂教改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條件
現代教育科學和技術不斷涌進中學,為教學結構、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學英語教學如何充分利用這些設備和手段與課程改革和教學相結合,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改革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課程結構、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適應新形勢的教育教學,已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 教學改革的依據
1.理論依據
第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布魯納在《教學論》中指出“知識并非被動接受的,而是有認識能力的個體在具體情境中與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構出來的,這樣獲得的知識才能真正為學生所擁有?!爆F代教育理念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對知識的自覺和主動吸收,只有這樣,學生的英語學習才會有所創新和成效。
第二,主體性教育理論。主體性是現代教學的本質特征,其表現為三個不同層次: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實現指導思想的轉變,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一切英語教學內容和活動的設計都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充分發展服務。一切教學方法都應從受教育者自身的經驗、活動中引申出來,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認真地學習,真正地做到“知識是為我所學、為我所用”。
2.情境、體驗教學的新課程理論
教師要善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良好學習心態與學習行為。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考慮師生互動、多感官參與、靈活多變的學習方式,立體教學信息傳遞以及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師生身心愉悅的氣氛,使學生的心態和思想不受拘束,保持自由與開放,讓學生展開想象與思考的翅膀,去學習、研究實現自身的價值。
3.英語教學的整體性理論
英語教學的整體性理論認為,“英語教學是一個整體,教學過程應從整體著眼,教學的材料是一個整體,教學活動也是一個整體”。對英語語言的教學應在一個整體性上充分發揮作用,學生的需要,教師的需要與現實環境的可能性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英語語言的各門課程,如精讀、泛讀、聽力、寫作、會話等也應是一個整體。根據整體性教育理論,英語教學中應對學生的需要、教師的發展和學生語言技能的運用,即聽、說、讀、寫等均應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予以高度重視。因此,我們的課題正是針對其現實的弊端,加強英語語言教學的整體性,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學生素質及運用語言的技能,探索英語教學的新路子。
三 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1.落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式的英語情境表演教學方式
所謂英語情境表演,即教師創設一種生活情境(或課文所出現的情境)讓學生結對成組的方式,用英語來模擬此情境活動,表現此情境活動過程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不僅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有了交流、溝通的機會,而且也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激發起來,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掌握了語言的表達技巧和語言的溝通方式,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了解英美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
2.大力加強聽力教學的改革
傳統聽力訓練是通過聽錄音磁帶實現,不能實現錄音內容情境的真實再現過程,對學生聽力能力的培養,長期下去,學生會聽得乏味,失去吸引力。我校在課題的實施中,將聽力訓練改為三種不同的形式:一是傳統的錄音磁帶式訓練;二是大屏幕投影反應式的真實情境再現式的訓練練;三是一人一臺的多媒體計算機交互式的真實情景再現式的訓練。通過三種不同形式的訓練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加深學生的有意和無意識記憶能力,這無疑是一種聽力訓練的最佳結合方式。本課題實施以來,先后選用了八種英、美國家原汁原味的聽力材料。
3.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英語教學活動
課外英語教學活動是課內英語教學的一種重要展開形式,而且由于這種課外英語教學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能吸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課外英語教學活動對推動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升和激發英語學習的動力起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我校在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視此活動的開展,先后開展了課本劇、英語口語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書法比賽等,這對于我校的英語教學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亦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成長,提供和創造了很好的平臺。
4.加強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評價檢測,并將學生的口語能力成績納入學生的英語總分中
以前,我校無口語能力測試的評價機制,同時過去聽力測試也只包含于試卷中的一小部分聽力測驗題?,F在,將聽、說能力的檢測用專門的口語測試來實現,每學期期中和期末按學校統一安排,利用一周的時間由教師對學生的聽、說進行全面測試,按照統一標準評分,學生隨機抽題,教師按3人一組作為測評小組的辦法,對所有學生進行檢測并打出分數。聽、說測試的分數與筆試成績一起記入學生英語學科的總分,作為學生英語學科的成績。通過這樣的評價機制有力地促進了英語教學,尤其是聽、說能力的培養和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更加促使教師積極改革課堂教學,加強聽、說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使聽、說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了實處。
四 小結
“聽、說”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需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發展在課堂上提供一個好的空間。師生間的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確實是處于作為一個指導者作用的地位,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通過研究,我們制訂出了體現師生互動的英語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即“情景—活動—體驗”、“自主—交流”式教學,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在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把學生以探索和求新的心理投入到學習中去??傊咧杏⒄Z教學就是要創造和諧愉悅的情境,充分尊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言技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
參考文獻
[1]王建英.課堂管理技能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河西學院學報,2004(04)
[2]王玉東.課堂管理方法的系統運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
[3]魏奇.中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楊毛.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管理[J].現代教育科學,2004(06)
〔責任編輯:李繼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