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良好的課堂導入設計可以快速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本文針對高中生的身心特點,探討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應用課堂導入的方法與手段,以供參考。
【關鍵詞】課堂導入 高中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097-02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可以給課堂教學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課堂導入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教學課程中課堂導入同時也是承前啟后的環節,教師若導入的得當,會使整個課堂進入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因此,課堂導入是一門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研究探討的課題。本文就筆者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年的工作經驗,探討幾例歷史課堂上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以期起到拋磚引玉之功效。
一 幾種常見的課堂導入方法
1.利用多媒體現代技術進行導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現代媒體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給教學帶來了諸多方便,現代媒體集聲音、影像、視頻、動畫于一體,使課堂栩栩如生,為教師的教學帶來較大的方便。另外,根據歷史教學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涉及許多歷史場景、人物、情節和環境等因素,利用多媒體對課堂教學中涉及的這些因素做一個視頻演示,讓學生可以有種如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偉大的抗日戰爭》課例,教師先搜集相關的資料,然后制成課件,對抗日戰爭做一個簡短的展示與描述,將一些日本人燒殺搶奪的場景搬到課堂上,通過一幕幕真實的場景,讓學生記住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2.溫故知新導入法
顧名思義,這一導入方法需要教師能夠熟練掌握整個教材的知識體系,將以前所學的知識點在本課之前做合理的遷移,即對舊知識起到有效的復習作用,對新知識又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增強對舊知識印象的同時,為新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秦朝的統治》課例,以公元前356年的秦孝公任命商鞅變法這一知識點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對變法的內容和影響進行知識性的回顧,其涉及三個方面:第一,建立縣制,加強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第二,廢井田,變阡陌,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第三,統一度量衡,統一賦稅制度,促進封建經濟的發展。其影響有:變法使秦國逐漸強盛,為實現統一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在復習了這一知識點后,教師再提出新的問題,導入本課的新內容,如:在“除商鞅變法的影響之外,秦朝統一全國還有哪些原因?秦朝又是如何鞏固其統治地位的?為何秦朝統治時間又這么短?”首先溫習已學過的背景知識,然后再帶著新的疑問進入新課的學習。
3.設疑導入法
設疑導入法是歷史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方法簡單有效,學生可以積極地投入到教師所設的問題之中,使學生的思維和注意力在短時間內投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來,但是這一方法在應用時,一定要注意所設問題要緊貼課堂教學的主旨也就是重心內容,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切不能離題過遠。所設問題可以采用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快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課例,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下“趁火打劫”這一成語,然后讓學生猜其涵義。學生們對成語的解釋五花八門,眾說紛紜,教師對此避而不答,然后再連續拋出問題:“一戰后損失慘重的有哪些國家,趁火打劫的又是哪些國家,他們獲得了哪些好處?”讓學生帶著一連串的疑問進入下面的學習。
4.故事導入法
歷史本身就是由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所組成,同樣也是歷史學科的一個特性,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這一特性,利用歷史的典故、名人軼事,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作為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如《金與南宋對峙時的中國》課例,筆者引入了李清照痛寫《夏日絕句》的故事。在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趙宋王朝倉皇逃亡。李清照夫婦也開始了逃亡生活。然而,當時建康知府趙明誠做出了一件令李清照深感羞恥的事。一天夜里,城里發生叛亂,趙明誠亂中棄城逃跑,之后,叛亂被定,趙明誠被革職。1128年李清照夫婦向江西方向逃亡。行至烏江,李清照面對烏江口,想到楚霸王項羽,不由得感慨萬千,吟出“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后趙明誠聽聞羞愧萬分。詩中感嘆當時統治者的軟弱無能,愛國志士為保衛家鄉又不懈抗爭,從側面展現了一幅歷史畫面。這樣的實例很多,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體系,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作故事導入。
二 課堂導入法應注意的原則
1.課堂導入設計要具有針對性
課堂導入是一種教學引導手段,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針對所教學的內容,設計情境和引導方式,要切題,對正文要起到良好的鋪墊和引導作用,要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所選的導入方式要針對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高中生都是“90后”,他們的觀念和思想都比較前衛,喜歡新鮮事物,接收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比較快,因此,教師的課堂導入十分重要,即一定要在有效的時間內吸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
2.課堂導入的材料要新穎、趣味性強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才有繼續學習探知的欲望,正如孔子學說中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導入材料的新穎與否,趣味性強否,都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對于這批“90后”的新時代學生,一定要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總而言之,歷史課堂教學導入的設計,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并根據歷史教材的特點來進行。在教學中,如果能恰當運用多媒體視聽導入、質疑導入、故事導入等方法,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佳兵.對新課程標準實施后高中歷史教學評價的研究[J].考試周刊,2008(03)
[2]張娜.關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思考[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04)
[3]葛文.探究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J].新課程(中學),2010(10)
[4]高英慧.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歷史創新教學法初探[J].新課程(教研),2010(02)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