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培養學生的作文素養則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與靈魂。從中考試卷的分值上來看,150分的總分中,作文占60分。而與作文相關的語言表達、閱讀理解幾乎占據了余分的全部。因此,重視作文訓練已是大家的共識,如何快速提高畢業班學生的作文素養,筆者就此淺談幾點個人的體會。
一 用片段小作及時訓練學生記下生活感悟,從真情實感的角度培養學生寫作的特色
無論是采用口頭形式還是書面形式,訓練時都要求突出一個“我”字,我的觀察、我的體驗、我的思考、我的發現……比如,抓住一個瞬間,寫下我的發現;抓住一點結論,談談我的看法;抓住一次活動,記下我的做法……?不求洋洋灑灑,但求自我展現。肖像描寫、動作神態、心理刻畫、景物烘托等,都可以作為一次訓練。
由于其篇幅短小、形式多樣、反饋及時,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而且這種訓練還可以針對當前不少學生作文“真我缺失”的毛病提供補充,也是適應如今信息化社會快速傳達、準確鑒別的生活需要。當然,效地進行這樣的小訓練不僅需要教者的高瞻遠矚,更需要教者的敏感調度,即要善于激發學生的興趣點,找準訓練的切入點,靈活運用評價的自由點。而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把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在閱讀中培養作文素養,在作文中提高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一文時,我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片段訓練:假設你是一名記者,今天讓你來采訪生活在桃源中的人和發現桃源的那個漁人,你準備提哪些問題,他們又分別會如何回答呢?先讓學生分組模擬討論,然后推選出兩組學生現場演示。由于切入得有針對性,便于學生自由發言,因此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最后的點評更是見仁見智,有的說:“某某同學提的問題比較好,因為這正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有的說:“某某同學注意到了對人的尊重,雖然是要批評漁人的背信棄義,卻表達得非常委婉”;有的說:“某某同學扮演的桃源人太過被動,比不上文中人的淳樸熱情”……這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也有利于學生個性表達能力的提高。課外,我又布置學生寫一個片段,向桃源人描述一下我們今天幸福的現代生活,題目是:出來吧,桃源人!有的學生這樣寫道:“汽車在高速路上日夜奔馳,飛機在天空把地球環繞,電腦在家里向你把市場行情匯報!集體農莊,科學種田……如今的村落不再雞犬相聞,如今的人們不僅是怡然自樂,他們老有保險,小有早教;幼兒園、養老院、俱樂部、工作所……人們的生活多么現代,人們的生活多么幸福!出來吧,桃源人!外面才是你們應該永遠定居的家,外面才能充分展示你們的才華,外面才能實現你們生命的價值。”
類似的片段不勝枚舉,訓練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訓練的內容也完全可以不拘一格。有時根據實際需要還可以有所側重,有所反復。
二 用滿分佳作反復引導學生鑒賞吸收,從積累運用的角度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
初期,要求學生人手買一本當年全國各地的中考滿分作文選,每周設立一節閱讀課,專門用來進行對優秀作文和名篇的閱讀欣賞。首先是通讀整本文選,老師檢查學生摘錄的每篇作文里的佳詞妙句,不作評價,只要學生自己喜歡則給予肯定,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找第一感覺。完成這個目標確定為開學前三周。然后選擇四篇左右的美文進行鑒賞記誦,一周背誦和默寫一篇,美文由教師推薦和學生自選各半,側重進行扣題呼應、結構思路、修辭表達技巧賞析。要求學生默寫以后,第一篇要畫出應題的語句,第二篇要標出排比、引用的語句,第三篇要寫點評,第四篇要寫出自己喜愛的理由。經過訓練,讓學生初步明白滿分作文的亮點所在,接下來的幾周進行命題作文訓練。這個階段要特別重視作文點評:找出每次的學生佳作,大張旗鼓地讓他們的代表上臺朗讀,請他們介紹構思體驗。由于大家都是同齡人,因此心里的感受容易溝通,相互切磋、提升也就更快一些。需要注意的是,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不能要求過高,每次作文都應有幾篇滿分,只要學生作文中有亮點,我們教者都應給予肯定。
第二學期在欣賞背誦練筆的基礎上,還要總結出幾點搶分經驗。比如“只取一瓢飲”的小處入筆法,有亮點范文《三次改名》;“舊瓶裝新酒”的借古諷今法,有亮點范文《阿Q正傳》;“暗度陳倉”的轉換視角法,有亮點范文《我是一條狗》;“登山臨水”的比照言志法,有亮點范文《向小草學習》;“舉一反三”的聯想開拓法,有亮點范文《橋頭情思》;“點石成金”的喻寓法等。教師的經驗加上學生的讀寫總結,時常碰撞,就能打開思維的閥門,激發靈感的火花。
當然這期間還要穿插一些課時對必讀名著進行梳理和點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
其實,重視對中考中滿分作文的積累引路作用,不僅僅是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對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眾所周知,除去學生的課外閱讀書目,從一年級開始,他們所學的課本,所背的篇目,熟悉的歌詩,恐怕也是“五車八斗”了!可是為何每次作文時大多無話可說,內容干癟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會運用,所謂“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也。因為一學一撂,長期不用,材料發霉變質,所以結果是學與沒學一樣。而這些滿分佳作,最大特色就是活學活用,課內的、課外的,旁征博引,縱橫勾連。當學生養成了活學活用、用處思學的習慣后,不但語言表達流暢了,作文內容充實了,而且對老師所教的課文、自己所讀的名著也會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更深一步的體驗。
通過上一學年的努力,我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語文教學和作文訓練的思路,在此先進行更加完備的構想,然后努力進行大膽實施,我相信,皇天不負有心人,明年的語文教學定會猶如桃花一樣開得更加燦爛。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