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澤民同志指出:“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不僅要加強對學生的文化知識教育,而且還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除了新教材、新觀念,教法更新也極為重要。“尤其要加強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新課程 理念 政治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11-01
新教材體現了“求實、求新、求快”等特點,著眼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既有理論的力度,又生動活潑,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一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筆記法
學完一課或一個單元,要求學生把學到的知識、感受最深的寫一篇學習筆記。
2.做卡片法
摘抄名言、法律術語、精彩案例、相關鏈接故事,定期歸納整理。
3.講案例法
政治課中有很多案例、生活感悟,親臨其境,教育性很強,可以用班會或課外活動時間,以故事會的形式講出來,在此基礎上,評選“說案大王”。
4.模擬法庭法
教師擔任“庭長”,宣讀法庭規則,由各組長輪流擔任“審判員”,指定若干同學為“被告”,審判內容由老師要求記憶的問題中選出,對回答好的,用成功經驗激勵學生,這樣既增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5.發表法
利用學生手抄報或班級黑板報,選登典型材料,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自己的感想。
6.展覽法
舉辦法律知識和“我在成長”“傾聽他人的心聲”“活動在線”“在合作中發展”等知識競賽活動,選出學生運用探索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知識“十佳筆記”,“十佳卡片”。
7.征答法
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迎接經濟知識的挑戰,在學習一些新的相關知識課前,對于一些常見問題可向學生征求答案,在規定時間內予以回答,對答案正確者予以表揚。
8.演講法
利用課堂3~5分鐘演講時間,要求學生演講應著眼于未來社會的需要,“為生存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主線的、與教材有關的內容,師生共同評議,共同記分,可用高分政策鼓勵學生學習的熱情。
9.交流法
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及時有效地學習新知識,舉行心得交流會,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10.表彰法
綜合一學期學習情況,對勤于動手,勤于動眼,勤于動腦,善于發現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強,生活感悟深,掌握知識多的積極分子,予以表彰鼓勵。
以上幾種方法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 觀念要新,做好備課
1.把握好備課中的五性
新教材不再說教,通篇大道理內容陳舊單一的教材已成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線。生動實用的新教材,突出了心理教育、品質教育、法律教育等,運用興趣多樣的教學方法,必須在備課中把握好五性,即科學性、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實用性。
2.備課中應重視的問題
確定課型:確定好課型,有利于改變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設計問題:備課中要精心設計,設計出科學而有質量的問題。選出教具:在教學中,根據實際選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實現了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高效性、廣泛性、互動性,增加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靈活運用,有助于學生記憶,理解知識,提高了教學功效。設計板書:做到科學、規范、簡明、美觀,突出教學重點,提綱挈領,一目了然,便于學生課堂記憶。
三 教法新,吸引學生
利用以上教學方法,無論是課堂還是課外完成,都必須把握住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打破陳規,不教條死板,組織運用生動有效,發揮教材的力量,引導、揣摩其風格,“實、新、快”的特點,對于框定的相關鏈接、故事引導,并不是完整系統地逐個講解,而是以其為依托,著力提高學生的感悟和實踐探究能力。排列教學內容的順序,要盡量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靈活處理教材,克服“一刀切”的任務式教學,有針對性,把書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現實社會實踐相結合,重視素質能力培養,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克服你考什么,我教什么的傾向。
我認為良好的教學形式,除運用以上幾種設計方法外,還應多讀讀、講講、議議、練練,增強與學生的合作探究。
四 新教材,把握好考試關
運用以上方法教學,應轉變觀念,認真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第一,知識和能力的關系。突出能力,為適應新法教學,突出能力的考查,確定能力考查細則。第二,概念和運用的關系。突出運用,不死摳名詞術語,強調運用,增強親身經歷,生活感悟意識。第三,課內和課外的關系。要注意延伸,課上思想理論的灌輸,應向課外延伸實踐,要求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去貫徹、去做、去落實,以理論指導行動,以考查學生的實際能力。
另外,觀念也要改變,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并與備課、教課、考試結合起來,從政治課教學的實際出發,博采眾家之長,體現自己的特色,重在讓學生識記、理解、運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活力,從而提高了政治課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政治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