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質教育已開始全面實施。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它憑借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等對學生進行審美知識和審美情趣的教育,進行審美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同時,音樂教育在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人格素質方面的培養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 素質教育 道德素質 情感審美體驗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19-01
“素質”一詞的涵義很廣,它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藝術素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等,這些素質是相互滲透、相互關聯的,綜合起來就構成了人的總體素質。一個人總體素質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德、智、體、美幾個方面來加以體現,如果其中一個方面忽視或者取消了,那將造成一個人的素質發展不平衡,其結果暴露出某些方面的弱點,甚至使人的身心畸形發展。
近年來,我國基礎教育正經歷著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歷史性變革,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藝術修養是現代公民和現代社會需要的復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為此感到自豪。缺少藝術的教育被認為是不完整的教育,發展藝術教育成為當今中國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和突破口之一。學校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音樂教育不但能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增強學生的審美觀念。同時,還能開發智力,培養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對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 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
《樂記》云:“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荀子認為音樂可以“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確如此,優美高尚的音樂蘊含著潛移默化的高尚情操,聲情并茂的音樂藝術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精神起著激勵、凈化、升華的作用。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而是在社會、家庭,特別是在學校教育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我們的德育是用共產主義思想和道德規范教育學生,而這項工作滲透在音樂教學中,效果極佳。
音樂是傾注了濃重的情感和鮮明意向的藝術,音樂課本中的歌曲都帶有濃郁的感情色彩和思想傾向。通過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從歌詞、節奏、旋律中形象地感受到美,理解音樂內涵的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受到鮮明的形象感染和高尚的情感熏陶。這樣就有助于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 音樂教育中的心理素質教育
學習音樂是一件愉快的事,學生參與其中能得到身心的愉悅。無論是歌唱、演奏,還是排練、演出、比賽,都需要全身心地投入,積極調動全身的各種器官參與,這無疑讓學生的身心在有意、無意中得到鍛煉發展。例如:通過合唱、合奏的訓練能培養學生的協作心理。眾所周知,合唱、合奏是一種要求高度協作的表演形式,經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演唱、演奏出來的音樂美好動聽,使人得到愉悅的享受。但是如果有一個參加者不協作或唱錯了一個音,就會使整體效果大大受到影響。在合唱合奏的訓練中,學生將從中體會到協作的重要性,這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地接受集體主義思想。
三 音樂教育中的文化素質教育
文化素質是指一個人運用科學文化的能力以及具有各個學科的知識。在學校中,文化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課程加以實施的。例如:教唱蒙古族歌曲《嘎達梅林》,教師向學生介紹蒙古人民的生活習慣、服飾特征、居住條件、宗教信仰、民族文化以及地理環境等。在教唱歌詞中,進行朗讀歌詞、正音的訓練,對歌曲的藝術處理結合歌詞分析,向學生敘述蒙古族英雄嘎達梅林率領人民與封建王爺、反動軍閥斗爭的歷史故事。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進行了美的教育,而且還把音樂教育與語文、歷史、地理等課程結合起來,體現了協同教學的原則。
音樂教育中的文化素質除了橫向課程的協同教學外,還表現在培養學生文化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上,例如:利用音樂的可塑性和抽象性,培養學生的聯想力、想象力和發展思維;在音樂技能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和反應力,使他們成為思路開闊、思維敏捷的人。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
四 音樂教育中的勞動技能素質教育
音樂教育本身就是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特別是器樂教學,就是讓學生在認識、練習、熟練的過程中培養演奏技能。音樂課外活動的樂器小制作,也是充分發揮學生動腦動手積極性的手段之一,讓學生自制簡易樂器,在勞動過程中得以鍛煉,提高勞動技能素質。
總之,音樂教育中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無一不在進行素質教育,它對于開拓型人才的培養,對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同時,素質教育的實施又為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音樂教育正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我相信,隨著人類認識方向的轉移和社會的持續發展,音樂教育在促進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征程中,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