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的交際是一種創造性的語言運用過程。在交際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將事先背好的句子用于復雜多變的情境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等教具展示出物品的特色及精彩情境,以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關鍵詞】英語 表達能力 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40-01
英語新教材在內容上增加了“語言功能”,它強調語言的交際性和實用性,更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因此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說英語應是老師在對話課上的主要教學任務之一。
為了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我們可以模擬一個課堂交際情境,通過一些有效的課堂訓練達到效果。
一 使用直觀的方式進行教學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教好外語的首要條件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和運用外語。學外語就像學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潛入水里面去,并感到得其所哉,這樣他們最后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了。”其實學生只有通過實際運用英語,才能獲得運用語言的能力,才能學好英語。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借助于動作、實物、圖像等各種各樣的情境給學生提供在課堂上運用語言的機會,同時,把要學的詞法、句法、語法等內容及語言技巧融匯于英語環境之中。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等教具展示出物品的特色及其精彩情境,以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些單詞、詞組或對話片斷,如:zoo, park, duck, bird, middle, hill, climb the hill, fly the kite, at school, go to school等,教師都可用教學掛圖或簡筆畫,邊畫邊教。又如教football時,我們就可以使用直觀教具,指著足球問:“What’s this?”然后用英語介紹:“It is a football.”接著又把football再重復一下,讓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中,以后看到足球他們就會脫口而出。再如,在教形容詞或副詞的比較級和時態時,由于漢語沒有這種現象,學生很難理解。可出示一長一短的兩支鉛筆,做一個顯示出兩支鉛筆長度不同的動作,然后說:“This is a long pencil. That is a short one. This pencil is longer/shorter than that one.”學生邊看邊聽,直接用英語感受到這種現象,而不必再用漢語翻譯。碰到類似現象,學生頭腦里就能用英語描述所見現象,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二 采用示范性訓練
教育理論表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必須通過學生才能得以實現。然而學生天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師采用示范性訓練,往往能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如用模擬、示范動作或面部表情介紹詞匯。如:Look——I am opening the door. I am writing some words on the paper. 然后利用手勢、動作指導學生模仿做。再如,教師在教導對話時,教師首先介紹新的對話材料并和一位學生一起示范,接著指定兩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給全班示范,最后通過集體訓練,達到熟練程度。這樣學生既有身臨其境之感,很快進入角色,又能準確根據老師與學生的示范、學生與學生的示范,模仿說出每個情境對話,這樣使新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掌握。課堂上還應注意示范性朗讀。示范性朗讀主要是教師示范或錄音示范,學生邊聽邊認真模仿,注意其語音語調。在示范性朗讀過程中,教師應將一些朗讀技巧,如升降調、重讀、連讀做必要的講解,反復示范,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練習性朗讀可以在學生中分成小組朗讀、分角色朗讀,將課文分成若干部分,從第一個學生開始朗讀,一個接一個地朗讀下去。在練習朗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基本掌握從音調的高低強弱等方面分辨出驚嘆、疑問、肯定、否定等語調,以充實自己的朗讀實踐。
三 借用能激發興趣的教學方法
各類游戲活動都為學生所喜愛,可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課堂上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各種游戲,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在游戲活動中廣泛進行英語訓練,為學生創設愉快的、有競爭意識的訓練場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安排各種興趣活動,比如,我在教完“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這一句型后,我讓學生扮演記者采訪其他同學,還讓學生扮演醫生問病人,警察問迷路的小孩等。表演完后,我還讓學生對唱或輪唱“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等歌曲。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不僅滿足了其求知欲和好勝心,而且還對同一語言知識的反復出現加深了印象,加強了記憶。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從而能更全面地掌握所授語言知識,理解其音、形、義之間的聯系。還可以利用錄像、幻燈、電影、電視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從而吸引學生,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集中注意力,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立.英語新課程與學科素質培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
[2]孫勉志.漢語環境與英語學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