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評價,彰顯學生的主體意識,形成和發展語文素養。
【關鍵詞】主體發展 激發興趣 角色互動 多元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48-01
現代教育確立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肯定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人的發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彰顯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促進主體發展。
一 激發學習興趣,促進主體發展
“興趣是最好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是推動人們去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學習的最佳動力源自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教材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大膽探索,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文體裁多樣,內容真實感人。教師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核心,結合文本內容,通過身邊資源和現代教學設備,創設與教材相關的具體生動的情境,調動他們的情感,提高主體閱讀的積極性。可結合教材中的童話故事,運用生動形象的道具,讓學生自主選用,不論是狡猾的狐貍,還是美麗的公雞,都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寓教學于表演,學生會很容易地進入教學情境,興趣盎然;教學《九寨溝》、《廣玉蘭》等寫景為主的課文時,教師憑借現代媒體使書面的語言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聲、光、形、色,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他們的學習興趣會更濃,參與熱情更高。只要把握好閱讀的興趣點,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就會真正領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形成內在的學習動機,主體參與愿望才會更強烈。
二 通過角色互動,促進主體發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課堂教學因素就是“互動”。語文教學過程如果離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課堂就不會有生趣,就不會實現激活學生的生命活力。
在師生共同創設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強調師生在目標制定、任務提出、理解感悟、辨析探討、運用發展等過程中一起活動。在適當時還可以由師生互換角色,改變課堂探討方式,讓學生當“老師”,就是教師把講臺讓給學生,教師坐到學生的位子上仔細傾聽學生的講解,讓學生也體驗一下做教師的甘苦。
如教學《誠實與信任》時,讓學生到講臺上去引領全班學生理解課文:課文圍繞誠實與信任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為什么以“誠實與信任”做題目?……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失偏頗的地方,教師可來一句“請讓我談談自己的觀點,好嗎?”在這樣的場景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是過程中的催化者、支持者和協助者。
又如,教學《第一次抱母親》時,假如文中作者就是你,當讀到母親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生活的重擔。你會怎么想,怎么做,進而聯想到自己的母親為了我們含辛茹苦,再苦再累也沒有一句怨言,此時,你想對母親說些什么?學生的情感體驗由外而內,在角色體驗中學會感恩,主體意識得以彰顯,參與熱情空前高漲。
三 運用多元評價,促進主體發展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傳統教學中,評價往往是教師的特權,教師僅憑自己的價值觀,通過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肢體語言在學習的全過程中給予評價,說一不二,學生很少發表自己的獨特感受,很少有評價的機會,教師要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把評價的過程當做培養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行為負責,自我調控的過程,要通過評價,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評價中促進主體發展。
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尚處于不成熟階段,有時對問題的看法也略帶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不但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還要進行相互評價,引導學生從相互評價中既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又學習他人的學習過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不斷完善自我。
如教學《但愿人長久》一文時,進行朗讀訓練,“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么偏偏在別人分離時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當有個學生聲情并茂地讀完這段話后,有的學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有的學生不由自主地豎起了大拇指,有的學生發出了嘖嘖的贊嘆聲:“讀得真有感情,我仿佛也埋怨起月亮來。”我抓住這個時機,請這些同學說一說聽后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她讀出了月亮的無情。”有的學生說:“她通過‘偏偏’這個詞,讀出了埋怨之情。”有的學生說:“她的朗讀,像電視上的主持人,讓我們入情入境。”有的學生說:“如果加點動作就更加完美了。”……學生通過相互評價,對“埋怨”一詞有了更深的感悟,提高了朗讀水平,提升了主體參與意識。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小學語文教學應以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為宗旨,不斷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始終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主體,讓他們在閱讀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的個性就會得到張揚,素養就會得到全面提升。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