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講述了在物理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滲透“生活元素”,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以生活現象的回憶,導入新課;(2)以生活情境的導入,提出問題;(3)以生活經驗的感受,解決問題;(4)以生活應用為素材,做為練習。
【關鍵詞】生活 物理教學 問題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67-01
《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因此,每位物理教師都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出物理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我們身邊,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物理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一 以生活現象的回憶,導入新課
觀察和實驗是學好物理的方法,善于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現象,根據日常生活現象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探究解決問題。運用生活情境引入新課時,要求教師所創設的物理情境必須為解決新課的主要內容服務。物理情境本身應富有啟發性,要能創造出一種既能躍躍欲試又有利于積極思考的氣氛,因此,物理情境必須生動有趣。例如,進行第十二章《機械能和內能》第三節《物質的比熱容》教學時,讓學生回憶在炎熱的夏天,下雷陣雨后,天放晴,光腳走在水泥路上和走在水塘里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走在水泥中上有點燙腳,而走在水塘里卻有點涼爽。教師提問:為什么會形成如此不同的現象呢?從而引入這節課的教學。
二 以生活情境的導入,提出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時,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師要善于抓住生活情境,盡量地創造一些有助于學生創造的生活情境,并從中提出問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素之中。例如:進行蘇科物理九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第一節《杠桿》“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教學時,將瓷制大、小豬分別放在蹺蹺板兩邊,學生看到大小豬的憨態會感到有趣。然后提問:能用小豬將大豬托起嗎?誰愿意上來試試。多名學生上臺實驗,此時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中。又問:能用小豬將大豬平衡在水平位置嗎?誰愿意上來試試。又有多名學生上臺實驗。再問:你們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通過實驗發現:使蹺蹺板水平平衡,兩邊的距離必須不一樣。學生由此產生問題的意識。這時將大小豬換成大小象,再請學生上臺實驗。此時學生的問題意識進一步增強,很多學生意識到使蹺蹺板在水平平衡,不僅與壓力大小有關,還與距離有關,提高了學生自己總結的能力。
三 以生活經驗的感受,解決問題
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受生活的啟迪。初中物理知識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著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聯系生活經驗,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思考物理問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從而強化學生的物理意識,培養學生的物理能力。例如:教學蘇科物理九年級下冊第十二章《機械能和內能》第一節《動能勢能機械能》“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時,木塊從斜面上滑到水平面上會獲得一個速度,問木塊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滑下,到達水平面時哪個速度大?學生通過借助自己騎自行車從高處往低處運行的生活經驗,知道從高處沖下后到達水平面時運動快,運動快也就是速度大。由此,迅速得出了在斜面上高處滑下時,到達水平面時速度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物理問題外,還要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的依據,使學生能借助生活經驗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 以生活應用為素材,做為練習
《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究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生產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因此,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領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道理。有些物理知識完全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感知,學會從生活實踐中悟出相關道理,并解決有關物理問題。例如:蘇科物理九年級下冊第十一章《簡單機械和功》第一節《杠桿》時,出示這樣一道題目:小張和小劉準備外出旅行,在整理箱子時意見不一致,小張認為拉動旅行箱時把重的物體放在靠近輪子處省力,而小劉則認為把重的物體放在靠近拉桿處省力,請大家討論誰的說法正確。該題的物理情境貼近生活,有實際意義,在了解了力臂、杠桿平衡條件等物理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現象,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使學生深切感受到身邊處處有物理,充分體會到物理是有趣、有用的,有利于增強他們今后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的變化,教育是為了生活,離開了生活,教育就失去了意義。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從課堂和書本中走出來,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要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能使書本知識變活,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從社會生活中吸取綜合的多方面知識,從而激發學生自我提高的動機。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必須千方百計、持之以恒地讓學生在生活實際的情境中體驗物理問題,讓學生自覺地把物理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把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學生的物理素養得到真正的提高。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