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學生不能適應數學學習,進而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中學數學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不少學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是擺在高中新生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讓學生了解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特點的變化
1.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
初、高中的數學語言有著顯著區別。初中的數學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語言方式進行表達。而高一數學一下子就觸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語言、邏輯運算語言、函數語言、圖像語言等。
2.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遷
高中數學思維方法與初中階段大不相同。初中階段,多數老師幫學生將各種題型建立了統一的思維模式,因此,初中學習中習慣于這種機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方式,而高中數學在思維形式上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數學語言的抽象化對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能力要求的突變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適應,故而導致成績下降。
3.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
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又一區別在于知識內容的“量”急劇增加了,單位時間內接受知識信息的量與初中相比增加了許多,而輔助練習、消化的課時相應地減少了。
4.知識的獨立性大
初中知識的系統性是較嚴謹的,因為它便于記憶,又適合于知識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數學卻不同,它是由幾塊相對獨立的知識拼合而成的,經常是一個知識點剛入門,馬上又出現新的知識點。因此,注意它們內部的小系統和各系統之間的聯系成了學習時必須重視的關鍵點。
二 高中生要學好數學,必須要解決好認識和方法上的問題
有的學生覺得學好數學是為了應付升學考試,因為數學分數所占比重大;有的學生覺得學好數學是為將來進一步學習相關專業打好基礎,這些認識都有道理,但不夠全面。其實學習數學更重要的目的是接受數學思想、數學精神的熏陶,提高自身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素養,如此將終生受益。有些高一學生覺得自己剛初中畢業,離下次畢業還有三年,可以先松一口氣,待到高二、高三時再努力也不遲,殊不知,第一,現在高中數學的教學安排是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三年的課程,高三全年做總復習,教學進度排得很緊;第二,高中數學最重要,也是最難的內容(如函數、立幾)放在高一年級學,這些內容一旦沒學好,整個高中數學就很難再學好,因此一開始就得抓緊抓嚴,哪怕在潛意識里稍有松懈的念頭,都會削弱學習的毅力,影響學習效果。
至于學習方法的講究,每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基礎、學習習慣、智力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 學好高中數學應注意的問題
1.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才能去實踐它,樂在其中,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自己的特殊語言,并永久地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拓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的再學習能力。
3.把握學習環節,提高學習效率
預習、聽講、復習、練習、測試是學習的五大環節。預習:在老師講之前通過自學,對有關知識做到心中有數。聽講:通過聽講明確這節課的重點,掌握知識的結構。復習:通過復習明確哪些知識已掌握,哪些知識還存在疑點,并對知識做系統的整理(結構化)。練習:在復習鞏固的基礎上通過練習自我檢查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進。測試:通過測試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清楚自己的數學能力水平,同時明確自己在一定范圍內的位置,據此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和改進措施。
4.掌握“看、聽、思、做”四字學習法
第一,看:通過看書應達到合上課本能熟練地說出課本的每一章、每一節的知識內容,同時還應看一些參考資料,開闊視野。
第二,聽:通過課堂聽講掌握知識的重點,解決知識的疑點,提高數學能力。在聽講的同時把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疑點、典型的例題與習題、擴充的知識記錄下來,以備課后復習時用。另外還應聽一聽他人成功的學習經驗,甚至是失敗的方法和一些知識講座,取長補短,開闊視野,提高能力。
第三,思:看書、聽講、練習時都應多問幾個為什么,只有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才能發現難點與疑點、掌握重點、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做:回答教師的提問、做練習和作業、參加測試都是做。只有通過做,才能清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才能發現存在的問題。不通過適當的練習,知識是得不到鞏固的;做題應精煉,要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總之,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不僅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而且還要學會、會學,只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