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一些不良現象,認為體育教師應立足體育學科的本位,正視體育教學的規則,糾正課堂教學的行為,回歸體育教學的本真。
【關鍵詞】小學體育 非“體育元素” 透視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79-01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由于體育教師對“大體育”教學觀的推崇和對學科整合的誤解,使當前的體育教學脫離了傳統體育教學的優勢。在實際教學中,大量的非“體育”元素充斥著體育課堂,使體育教學逐漸空泛和虛化,學生的體育素養也正逐漸缺失。下面筆者列舉四個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常見的現象并加以分析,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同行糾正。
一 過分對常識性知識進行講解——科學課傾向的非“體育元素”現象
隨著體育新課程的全面推進,體育教育的發展趨勢正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教學內容也由單一的技能、技巧訓練向綜合化的人文性知識轉變。這主要反映在體育課堂教學上,要求體育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能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把握體育的特征、了解體育表現的多樣性及認識體育的發展規律與趨勢。知識傳授的綜合化使學科之間架起了橋梁,但在具體的實踐中,也出現了體育課知識、技能傳授時出現偏差的現象。例如,一位體育教師在上《投擲》一課時,她不是從投擲的角度對孩子進行講解,在一堂課的時間里過多地注重對如何疊紙飛機的知識進行講授。這位體育教師還向學生出示了各種各樣的紙飛機,讓學生進行觀賞……這樣的教學設計,給人以十足的科學課味道,使人覺得這是在上科學課而不是體育課。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能是否得到形成和提高是體育與其他學科整合的先決條件。筆者認為,學科整合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機械疊加,而是一種無痕的教學,是對體育教學提出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因此,教師要避免在體育學科教學內容的構成上,或只重視技能的傳授,而輕視體育技能的練習;或走向另一極端而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 過多依賴多媒體——電腦課傾向的非“體育元素”現象
用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現代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促進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個重要舉措。實踐證明,教師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對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有益處。但是多媒體課件的應用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已,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講解。如果教師過多地采用多媒體,課堂教學必要的技巧演示步驟和制作過程就會被一張張冰冷的畫面所取代;就會忽視體育教師對學生學習動作技能的及時反饋這一特性。例如,在體育教學中,也曾出現教師把電腦當做一種“高級演示器”。甚至有一段時間,評價一堂體育課的優劣,把教師是否運用多媒體作為一項課堂教學的評價指標來進行操作,而不管運用得是否適時、適量、適度。對現代教育技術片面、浮淺的理解,給體育教師形成了一種誤導:不使用多媒體,就不是一堂好課!如果哪位體育教師不會運用電腦課件輔助教學,則成了一件怪事。過多地依賴多媒體,雖然掩蓋了體育教師某些基本功的不足,但由于過多地采用“電灌”,使教師對問題引領與講解的意識逐漸缺失;過多的人機對話,使師生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如果整節課都用花花綠綠、有聲有色的多媒體課件來展示教學內容,則出現在課堂上僅僅是一些資料堆砌的現象,這樣的教學,教師不僅手忙腳亂,學生也會出現視覺疲勞,看似熱熱鬧鬧的一堂課,不僅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收到的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筆者不否認多媒體課件對傳統體育課堂教學帶來的生機與活力,但我們更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并不是排斥傳統教學方法的存在。在強調運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同時,要避免拋棄傳統教學中那些已經證明是優秀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事實上,有一些體育課,教師清晰的講解,或是教師直接進行課堂示范,或是與學生一起動手展示,其教學效果不但不會降低,而且還會遠遠勝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夸大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既要認識到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積極意義,又要對多媒體課件存在的不足之處(例如較為機械,缺乏師生的對話交流,播放的畫面效果與實物存在差異等)做到心中有數,還要發揮體育教師的特長,使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高質量、高效率地進行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有機整合。
三 過于把體育當作德育的媒介——思品課傾向的非“體育元素”現象
體育作為重要的小學基礎學科,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體育教學中也包含著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學生的道德教化同樣起著宣傳和導向作用。正如毛主席所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但現代體育教育普遍存在功利主義價值取向,導致體育教學過程重理性教育、輕情感體驗,其反映在德育教育觀上,也是重理性道德的灌輸、輕教學過程中“情”的教育。
總之,本文只是對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一些不良現象進行了思考。同時,我們體育教師要早日走出誤區,立足體育學科的本位,正視體育教學的規律,糾正課堂教學的行為,回歸體育教學的本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4
[2]常銳倫.體育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