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計算機專業學生操作能力低下、專業設置太過籠統和學生綜合素質不高三個方面指出了本專業教育存在的現狀,并從教育教學方法、方式(實施項目教學、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學生自我肯定—自信心培養)和教師技能實踐能力改革兩方面,論述了如何進行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的改良。
【關鍵詞】職業教育 計算機專業 教學改良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20-0187-02
隨著IT產業的發展和計算機、網絡應用的普及,目前國內對計算機應用方面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這為中職學校創造了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良好機遇。我們應該發揮職業教育的優勢,提高辦學效益。但現在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育出來的學生,在學校雖然學習了辦公自動化,卻不能勝任一個打字員崗位,對最基本的文字處理、版面設置、打印等都不能熟練操作。
一 計算機專業教育的現狀
1.學生操作能力低下
很多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很“清楚”,但卻對放在眼前的主板、CPU、顯卡、網卡等實物不認識,或雖然認識,但對如何組裝一臺電腦,卻一竅不通。
2.專業設置太過籠統
學習計算機的人都深有體會,計算機包括硬件、軟件,硬件包括組裝、電子電路知識、顯示原理、打印原理、掃描儀等多種知識。軟件更是包羅萬象,既有編程開發又有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等多種知識。計算機知識可謂無窮無盡,而且知識更新快,稍有懈怠就難以跟上最前沿的技術,中職學生利用二年或三年的時間,就想全面地學習計算機軟件和硬件知識根本是不可能的。
3.學生綜合素質不高
有些計算機專業學生埋頭苦學專業知識,整天沉迷于電腦所帶來的快樂之中,忽視了待人接物的技巧的培養。其實作為一名合格的勞動者,良好的團隊精神、高尚的個人情操、個人修養、勇于創造的科學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質有時比專業知識更重要。
針對以上現狀,計算機專業的教育教學要想適應專業設置、適應社會的需求就必須進行專業教育教學的探索與改進。
二 教育教學方法、方式的對策
1.實施項目教學
項目教學是一種能力本位的教學法。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實地進行,使學生能夠了解和把握完成項目的每一環節的基本要求與整個過程的重、難點。在計算機課堂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把教學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提出由表及里、逐層深入、逐步求精的學習途徑,便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學好知識和技能。給予學生成就感,從而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滿頭霧水和一臉茫然的結果,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可使學生體驗到探索、發現和創新的喜悅。
2.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2009年1月14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養的模式,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學生走出校門以后發現自己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完全不能與企業需要相銜接,缺乏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和實地操作能力。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彌補了單一學校教育的缺陷。通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學習了一定知識技能的情況下到單位企業實地實習,在工作實習中發現自己技能的缺陷,以便更能自主、積極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讓學生完成學校學業的同時,以“職業人”的身份在校外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的生產實踐。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是實施學生學校學習與工作實踐交替進行,學、用緊密結合;用人單位參與人才培養;具有兩種教育教學場所;學生具有雙重身份。這種教學方式為用人單位又好又快地培養了急需的新技術人才,同時解決畢業生的后顧之憂,提供了有力保障。
3.學生自我肯定——自信心培養
自信是人們事業成功的階梯和不斷前進的動力,對人的發展具有巨大作用。與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職生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消極、孤僻。長期缺乏自信會使他們產生“無能”的心理,嚴重的甚至可以導致心理扭曲,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等可怕心理。教師要根據計算機的專業特點和學生自身的特點和個性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自己完成任務。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自卑感較強的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能,發揮其特長,及時讓學生發現自身的閃光點,盡可能多地給學生以肯定和贊揚,從而使他們在不斷的成功中培養自信,激起他們對成功的追求。
三 教師技能實踐能力的改革
建設一支高水平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師隊伍,是推進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關鍵。要想教出高水平的學生,必須要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計算機知識更新換代較快,教師需花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去學習新知識,否則就有落伍的危險。社會與學校應提供多種渠道讓教師獲得增長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拓寬老師的知識面。教師的水平提高了,教師、學校和學生都會受益,實現教師與企業掛鉤,只有教師與企業、社會不脫節,才有學生與企業、社會的密切合作。
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育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應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在完善中逐步走向強大。職業中學計算機教育也應針對社會需求,與實際銜接,注重學以致用,問題必能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華康清、程寶山著.職業中學辦學思想與實踐[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4
[2]趙建華、李克東.協作學習及協作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0
[3]肖勝陽.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開展項目教學法的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10)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