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經濟金融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票據業務和電子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相繼于1996年、1997年制定實施的《票據法》、《票據管理實施辦法》、《支付結算辦法》已不適應目前支付清算業務發展需求。加之2003年新修訂的《中國人民銀行法》、《銀行業監督管理法》對目前支付結算管理的職責界定不清,表面上看人民銀行、銀監會都在管,其實很多支付結算監管業務又處于真空狀態。因此,給基層的支付結算業務監督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存在很多問題,亟需進一步規范完善。
一、存在問題
(一)法規更新完善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如《支付結算辦法》中的信匯、郵托等業務已逐步消失,2007年隨著全國支票影像系統的成功上線,支票已可在全國通用,但在相關的法規中未作修改。
(二)支付體系監管職能不清,支付結算監管職能弱化。2003年銀行監管體制改革后,新修訂的《人民銀行法》和《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未明確支付監管職能的主體,更無具體的實施細則,僅僅規定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維護支付、清算系統的正常運行,組織或者協助組織清算系統及清算事項,提供清算服務,并會同銀監部門制定支付清算規則。”《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則無明確的支付監管規定,形成支付結算管理職能不清,造成支付結算監管真空,削弱了支付體系監管效率。
(三)支付結算的監管手段落后。目前人民銀行支付結算監管手段仍停留在以手工方式為主的初級檢查階段,監管的技術手段和信息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足,致使金融機構能夠規避監管。如人民銀行在辦理金融機構的繳財政性存款業務中,僅僅考核金融機構旬末、月末財政性存款科目余額,未對日常余額進行動態監控,出現金融機構人為減少繳存財政性存款的情況會時有發生。
(四)商業銀行對客戶的支付結算收費不合理。2006年小額支付系統在全國推廣完成,為社會提供了低成本、大業務量的公共支付清算服務。小額支付系統上線后,雖然人民銀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于印發小額支付系統收費試行標準的通知》(銀辦發[2005]299號),明確了人民銀行的收費標準,但人民銀行確定的收費標準只是針對商業銀行收取,而商業銀行對客戶辦理的大、小額支付系統業務收費仍然按照2001年國家計委、人民銀行聯合發文《國家計委、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制定電子匯劃收費標準的通知》(計價格[2001]791號)規定,采取分段計費,最低檔5元,最高200元標準收取。對于異地資金匯劃執行此標準收費無可爭議,但對于縣轄內的同城資金匯劃也執行此標準收費就顯得不合理,導致出現“現金搬家”的情況。
(五)支付結算監管亟待加強。目前支付結算領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客戶在網上辦理現金存、取款業務和轉賬業務,不同的銀行有不同的收費標準,導致銀行之間可以通過非正當競爭,或采取非正當手段拉攏客戶開戶的情況時有發生。
二、工作建議
第一,為適應經濟金融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促進票據業務持續健康發展,亟需對《票據法》及與之相配套的《票據管理實施辦法》和《支付結算辦法》進行修改、補充和完善。
第二,人民銀行要強化對支付結算工作的監管。建議上級部門制定支付結算監督管理的實施細則,明確人民銀行與銀監會分設后具體的支付結算監管范圍,確定各級人民銀行結算監管的對象,加大支付結算的監管力度。建立與銀監部門信息共享的監督制度。
第三,嚴格執行統一的支付結算法規制度。人民銀行各級行要加強監管,維護支付結算制度的統一性和權威性,對違反統一制度規定的,必須嚴肅查處。各金融機構要認真按照支付結算制度的各項規定準確、及時、安全地辦理支付結算業務,不得違反統一的支付結算制度,各自為政,無序競爭。建議每年至少開展一次支付結算工作檢查,重點檢查支付結算制度的落實情況。
第四,建議人民銀行總行進一步加大與國家計委、銀監會等有關部門的協調力度,共同協調修改銀行向客戶收取的電子匯劃收費標準,進一步擴大非現金支付工具的使用范圍。降低客戶辦理支付結算相關業務的費用,使廣大社會公眾真正享受到現代化支付系統帶來的實惠。
第五,建議商業銀行既要考慮目前的實際成本收益,也要認真評估開展新業務能夠使服務水平提高所帶來的長期利益。通過科學估算系統內的運行成本,合理確定各項中間業務的收費標準。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玉溪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