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發展方向,是我國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探討金融如何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文章以湖南省郴州市為例,結合當地實際,探討了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意義、存在困難并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金融支持 新興產業 轉型發展
郴州市作為一個資源大市,要把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就必然要選擇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并著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技術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能否有效打破技術瓶頸和資金瓶頸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關鍵。本文就如何打破資金瓶頸的束縛,支持郴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
郴州金融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既要圍繞國家確定的發展方向,又要結合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長遠發展需要,確定自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重點。基于郴州擁有的以下五大優勢,金融可以突出以有色金屬和非金屬新材料產業為主,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為輔的重點支持方向。
(一)資源稟賦優勢
郴州礦產資源豐富,被稱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有色金屬儲量占湖南省總儲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鉍礦儲量32.2萬噸,占全國已探明儲量的63%,占世界已探明儲量的42%,居世界第一位,超純鉍用在核反應堆冷卻劑、高性能陶瓷和半導體;鎢礦儲量154.6萬噸,居全國第一,鎢高端的合金材料廣泛用于航天軍工及核技術領域;鉬礦儲量17.33萬噸,位居全國第二,鉬主要用于制造高端鋼材,還用在核電反應堆、太陽能電池、半導體材料等方面。石墨儲量1620萬噸,占全國的72.56%,是亞洲最大的微晶石墨產地,石墨是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烯半導體、碳纖維等新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錫礦儲量69.6萬噸,占全省的59.2%,居全國第三位,其高純錫、納米銦錫復合氧化物、錫基合金等材料廣泛應用在高端裝備和航空航天等方面。鉛鋅儲量分別為101.98萬噸和107.54萬噸,位居全國第三和第四,產能分別達到了70萬噸和15萬噸。這些資源都是國家戰略性資源,也是許多新材料產品重要的原材料,豐富的資源稟賦力推新材料產業發展,確立有色金屬和非金屬新材料產業作為郴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是科學合理的必然選擇。
(二)產業相對優勢
不斷完備的產業優勢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從郴州市工業的整體情況看:2010年規模工業總產值達1432億元,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總產值432.7億元,占比3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480.35億元,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加值121.97億元,占比25.39%。從高新技術產業的情況看:2010年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產值268.5億元,增加值78.4億元,銷售收入260.2億元,完成利稅額28.7億元,完成投資8.16億元;其中新材料領域實現產值207.6億元,占比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77.32%;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完成高新總產值134.8億元,占比高新技術企業總產值50.21%,為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
(三)技術領先優勢
近幾年郴州加大研發力度,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支出7.3億元,是2005年的17.8倍,年均增長77.8%,其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研發經費支出3.8億元,占全部高新技術企業研發經費的52.3%。2006-2010年,郴州取得各類科技成果640項,專利申請3063件,專利授權1430件。 “十一五”末期,全市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家、企業技術中心3家、市級研發中心31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活動人員達到2255人,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508人,占22.5%,比2005年提高7.5個百分點。
(四)區位比較優勢
區域經濟一體化將為新材料產業發展創造新的條件。郴州市毗鄰粵港澳,是湖南的南大門,區位優勢明顯。區內交通發達,武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廈蓉高速、106和107國道貫穿其中,都將對郴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郴州位于“珠三角”向“泛珠三角”擴散的過渡區域,處于重要的交通樞紐位置,是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集點。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明顯加快,將有利于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要素向郴州聚集,從而為郴州新材料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政策扶持優勢
政策扶持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2007年4月,郴州市被國家商務部授予首批“全國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將郴州市列為“先行先試”政策試點城市,正式下發了《關于支持郴州市承接產業轉移先行先試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土地、財政體制、金融服務、交通建設、物流發展、項目審批、園區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給予34條“先行先試”政策。良好的政策環境將加快沿海產業梯度轉移速度,為郴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金融支持郴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有益探索
(一)明確支持新興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郴州金融機構重點支持的產業。2010年12月末,銀行類金融機構對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余額為51.68億元,占全市貸款總余額的13.79%;到2011年6月末,郴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余額達84.4億元,比去年年底增加32.72億元,增長63.3%,占全市貸款總余額也上升到19.46%。
(二)重點扶持龍頭企業
據對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調查顯示,銀行類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主要集中在新材料產業的龍頭企業。2010年貸款余額前十位企業的總余額達46.46億元,占全部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的89.8%,新材料產業貸款余額46.26億元,占比89.5%;2011年上半年貸款余額前十位企業的貸款余額達72.03億元,占全部新興產業貸款余額的85.3%,新材料產業貸款余額76.21億元,占比90.3%。
(三)不斷完善金融服務
郴州市近幾年大力推行“金融先行”的發展戰略,積極引入各類金融機構,加快對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金融體系日趨完善。新入駐郴州的浦發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三家股份制銀行成為郴州市存貸款業務增長的亮點,截至2011年6月底,這三家股份制銀行新增存款19.06億元,占全市新增存款的17.3%,新增貸款19.61億元,占全市新增貸款的31.8%。兩家村鎮銀行也已開業,全市有8家小額貸款公司,各類擔保公司9個。
(四)努力拓寬融資渠道
隨著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進入快速發展期,郴州加快了企業股份制改造上市的步伐,股權融資也成為這些企業重要的融資手段。據郴州股權融資情況調查發現,私募股權基金為該市重點企業提供了11.3億元的融資額度,其中融資規模過億的有四家企業,引入了包括達晨創投和湖南高創投在內的多家股權投資基金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了4家龍頭企業股份制改造工作。
(五)大力創新金融產品
今年該市金融機構首次對新興產業發放并購貸款,由農業銀行和浦發銀行分別貸款3億元和7億元共計10億元給新組建的南方石墨有限公司,用于該市石墨礦產資源的整合,為精深加工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2010年累計發放創新型有色金屬質押貸款4.12億元,較好的支持了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此外,銀行機構還為企業開展了除傳統的貸款和票據貼現外的貿易融資、信用證、保函、承兌匯票等業務。
三、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產業轉型面臨的瓶頸
1.產業集群效應不明顯,貸款缺乏新增長點。郴州市在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產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但由于產業集聚度不高,造成產業鏈不長,從事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的企業很少,研發力量和投入不夠,精深加工新產品不多,貸款缺乏新增長點,貸款還是主要集中在采選企業和初級冶煉企業。以鎢產業為例,雖然郴州鎢儲量和開采量都是全國第一,有26家采選企業,但缺少像廈門鎢業這樣能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大型綜合性高新材料企業。2009年郴州生產鎢精礦14700噸、仲鎢酸銨1774噸,而廈門鎢業一家企業的鎢精礦產量達到5000噸、仲鎢酸銨達到12000噸。
2.龍頭企業帶動效應不夠,貸款吸附能力差。郴州有色金屬和非金屬企業還處于“多而不大”的格局中,產值過百億的大型龍頭企業還沒有,企業貸款吸附能力不足。全市規模以上采礦及冶煉企業近700 家,其中規模最大的30家企業總產值108.11億元,只相當于株冶集團2010年營業收入125.35億的86.2%;2010年郴州采礦和制造業貸款余額54.77億元,而株冶集團一家企業貸款余額達到了34.11億元,相當于郴州62.28%。
3.企業自身素質不高,受綠色信貸制約多。郴州有色金屬及非金屬企業以民營企業為主,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建設比較緩慢,大多依賴于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存在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不規范、財務不透明等弊病,導致在銀行信貸評級中企業得分不高,授信額度不大。加之企業大部份屬于“兩高一資”產業,有悖于銀行“綠色信貸”政策的要求,在“環保一票否決”新的信貸審批體制下貸款約束力進一步加強。同時由于“兩高一資”產業在歷史上也是不良貸款比較集中的行業,銀行有“怕貸”情結,嚴重影響了銀行和企業的互動。2005年以來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剝離的不良貸款中“兩高一資”產業占比達到23.26%。
(二)金融支持中存在的問題
1.融資渠道狹窄,過度依賴銀行信貸資金。目前郴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融資來源渠道比較窄,據對10家龍頭企業2010年到2011年融資情況調查發現,企業外部融資中銀行信貸占比86%,通過股權融資等其他渠道融資占比14%。目前為止,郴州市尚無一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通過股票上市在境內外融資,也沒有一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發行過企業債券融資。
2.信貸產品創新不夠,難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新起點、新技術、新市場,這就需要金融機構能夠提供更多的中長期貸款和類似以知識產權為質押的信貸產品,而目前銀行的信貸產品都集中在短期貸款,抵押物也只認可便于估值和變現的有形資產,郴州尚無一例以知識產權為抵押品的貸款。
3.風險補償機制還不健全。戰略性新興產業比傳統產業有更高的成長性和風險性,金融機構給新興產業發放貸款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這需要相關的職能部門能夠對這類貸款進行適當的風險補貼和補償,但目前對新興產業貸款貼息政策很少,監管機構對新興產業貸款的撥備覆蓋率也沒有差別政策。
4.企業信用征信體系還不完善。目前雖然各地人民銀行建立了企業征信系統,但由于很多中小企業運作不透明,財務報表不規范,導致系統無法準確、全面的收集企業數據。郴州市貸款信息納入到征信系統的只有1246戶企業。沒有征信記錄的中小企業,銀行難以做出是否貸款的判斷。
四、破解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資金瓶頸的政策建議
(一)多元化的制度保障體系
加快財政、金融、監管等相關政策的相互配套,搞好頂層制度設計。
一是地方財政出資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風險基金,為商業銀行因發放新興產業貸款而形成的不良貸款提供一定比例的風險補償。二是實行單獨的貸款額度管理的貨幣政策,仿照2008年央行曾對中小企業貸款給予額外的5%新增貸款規模優惠的形式,在各個商業銀行貸款總規模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單獨新增一個貸款額度,或者規定不占貸款額度,使信貸能夠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力工具。三是對新興產業適當放松監管標準,建立正向激勵機制。可以仿照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支持“三農”和縣域經濟發展方式,對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信貸投放多的商業銀行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
(二)多方位的產業引導體系
一是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大傳統優勢產業向戰略性新興產業轉型升級的引導力度,加速礦產資源整合,優化產業布局,鼓勵采選冶煉企業向精深加工發展。二是引入產業鏈完整的巨頭企業,依托礦產資源優勢引入國內外新興產業的巨頭企業,要讓郴州成為這些企業的資源基地,更要成為高端產品的制造基地和技術創新研發基地,把郴州打造成為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和非金屬新材料基地。三是圍繞園區經濟打造新興產業集群,形成大中小企業相互依存、專業協作的格局。
(三)多層次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
建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多層次的金融機構服務體系。一是組建專門服務于新興產業的政策性銀行;二是商業銀行內設新興產業信貸中心;三是加快發展小額貸款公司;四是做大做強融資擔保公司;五是增設本地信托投資公司,形成一個由信托、擔保公司、銀行等多個市場主體參與的新興產業融資平臺。六是積極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體系。建立對知識產權的評估體系,建立郴州地區的股權交易托管中心,盡快完善人民銀行的企業征信系統,為商業銀行和新興產業的企業提供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減少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
(四)多渠道的融資體系
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大力發展直接容融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相連接的多渠道融資體系。一是貨幣市場融資。鼓勵本地龍頭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 嘗試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為新興產業中的優質企業發行集合票據。二是資本市場融資,對于符合戰略性新興產業標準的龍頭企業,鼓勵其通過上市融資和發行企業債券通過債券市場直接融資。三是民間資本融資,鼓勵發展各類基金。設立本土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產業投資基金,鼓勵民間資本組建私募股權基金。
(五)多樣化的金融產品體系
加快金融創新步伐,豐富金融產品,建立銀、信、證、保相結合的多樣化的產品體系。一是推進知識產權、股權質押融資以及產業鏈融資等信貸產品創新。二是推出“投保貸”創新產品。商業銀行為新興產業企業提供授信支持的同時,利用銀行的資源優勢向企業推薦優質的投資機構,為企業引入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三是開展采取“信托+理財”的融資方式,商業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然后委托信托公司對企業進行投資。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郴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