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保險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現有人民銀行系統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從分析現行人民銀行系統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入手,探索切實可行的改革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人民銀行 養老保險 改革
中國人民銀行于1994年建立了系統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完善,養老統籌在維護人民銀行事業的穩定發展、保障廣大職工“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切身利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我國社會保險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化,作為行業統籌,現有人民銀行系統養老保險制度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改革迫在眉睫。
一、人民銀行系統養老統籌工作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制度不統一,政策法規依據不足
社會保障問題關系到職工的切身利益,社會關注度較高,政策性很強。目前我國在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方面已發展得比較成熟,但尚未建立統一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由于地區差異及認識不一致,導致各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局面,這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人民銀行系統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目前,人民銀行各基層行實施的是參照機關事業單位的相關制度進行管理,沒有自身專有的行業養老保險制度,只能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考企業或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探索實施人民銀行系統內部養老保險制度。制度的不統一使養老保險工作的開展缺乏嚴肅性, 政策法規依據不足。
(二)退休人員不斷增加,基金缺口逐年增大
以湘西中支為例,目前中支機關共有在職人員155人,每月繳納基本養老金17.32萬元,其中單位繳費13.24萬元,個人繳費4.08萬元。每月支付41名離退休人員工資13.24萬元,平均約3個在職人員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才夠支付一個人的離退休工資。而現在中支平均年齡43歲,50歲以上34人,其中一半已接近退休年齡。另如圖一所示,2005至2009年間,全轄養老金支出逐年增加,呈現出支出增長速度超過收入增長幅度的趨勢,基金缺口壓力逐年增大。
(三)退休待遇與參保情況不掛鉤,繳費缺乏激勵機制
目前,人民銀行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仍以退休時的基本工資和國家、地方津補貼為標準發放,與職工個人繳費時間長短及繳費多少不掛鉤,體現不出繳與不繳、多繳與少繳、繳費時間長與短的差別,無法調動參保人員積極性,不利于形成“多工作、多繳費、多得養老金”的激勵機制。
(四)繳費比例偏低,個人賬戶得不到有效積累
人民銀行開展養老保險僅十多年時間,統籌基金積累有限,再加之繳費比例(單位13%,個人4%)低于社會養老保險繳費率(單位20%,個人8%),在支付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方面壓力較大。如圖二所示,湘西中支支付離退休費總額增長速度已超過單位繳費總額上漲速度,支出額占單位繳費額的比例已由2005年的100.15%增長到2009年的130.76%,單靠單位繳納養老金部分來支付退休金,已出現收支倒掛、入不敷出的現象。為了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期足額發放,不得不動用本應留作積累的個人賬戶基金。系統統籌基金透支和占用職工個人賬戶基金,使系統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混賬運行,個人賬戶得不到有效積累,若以后改革加入地方統籌,過低的個人賬戶基金勢必將影響職工的退休工資。
(五)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困難,基金支付壓力增大
人民銀行養老保險實行的是行業統籌,與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基金籌集、支付標準不統一,人員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流動后,保險關系及保險待遇銜接方面存在較大困難。隨著近幾年來人民銀行系統招錄社會在職新行員工作的進行,這部分在職人員在原單位的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尚未得到妥善處理,截止2010年底,湘西州中支共有3名新進員工應辦而尚未辦理養老統籌關系轉移,其原單位或地方社保部門因各種原因而不愿意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手續,致使這部分員工入行前的基金個人賬戶不能接續,使其個人賬戶資金出現“縮水”,給他們的未來利益帶來損失。然而,調出人民銀行系統的人員既要轉關系又要轉基金,只出不進的狀況,將增大基金支付壓力。
二、對策及建議
人民銀行應根據國家相關政策法規,進一步完善養老保險制度,明確實施養老保險的范圍和對象,合理確定繳費基數和繳費比例,嚴格核定養老金支付項目和標準,建立科學的養老保險基金增長機制,在規范和保證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統籌基金積累,增強統籌基金的支撐能力,實現社會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基金的有效結合和分別管理,確保人民銀行養老保險的可持續發展。
(一)擴大基金增值保值渠道,緩解基金缺口壓力
目前人民銀行系統養老統籌基金大都存入國有商業銀行,僅有利息收入作為增值來源,渠道單一。為緩解基金缺口壓力,可參照目前社會保障基金運作模式,搞好人民銀行系統養老統籌基金的運營和增值。一是要積極探索基金的運作渠道,如購買國債等,合理確定基金在各渠道的最高運作比例;二是建立基金運營準入機制,允許養老基金以委托方式有選擇地參與一些穩定性高,風險較小的投資;三是政府對養老保險統籌基金運營制定保護性政策措施,如按照國際慣例,對基金采取保護性銀行優惠利率,對基金投資實行稅收優惠利率等。
(二)改進養老金計發辦法,實現新老制度平穩過渡
一是改變現行的退休人員以本人退休前工資額為主要依據的退休金計發辦法,實行養老金待遇水平與職工繳費年限長短、繳費金額多少、工作貢獻大小掛鉤,個人賬戶積累越多,享受的退休待遇相應更高,充分建立參保繳費的激勵機制。二是綜合考慮社會平均工資水平、人均消費性支出等重要指標,建立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以保障離退休人員待遇水平的科學增長。
(三)提高個人繳費比例,增加個人賬戶積累
根據人民銀行“以支定收、略有結余、留有部分積累”原則制定的養老保險基金收繳政策已執行多年,然而隨著人行系統退休隊伍一年年的擴大,以及近年來離退休工資的上調,養老金支出日益增大,許多統籌機構已出現支大于收現象,原來制定的個人繳費比例將愈發不適應當前的實際情況。今后除從嚴審核基本養老保險統籌項目的發放,以減少養老保險基金的支出外,人民銀行系統應逐步提高個人繳費比例,增加個人賬戶基金積累,以保障人行系統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后退休職工工資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
(四)出臺行業統籌轉移政策,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
一方面,人民銀行總行應聯合相關部門出臺統一政策規定,對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不同行業不同性質單位人員的互相流動、調入調出各時段基金的計算、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等問題分門別類做具體規定,統一標準,及時解決轉移接續問題,切實保障人民銀行系統參保職工應享受的權益。另一方面,人民銀行要加強與地方各級社保部門的聯系協調,取得地方社保部門對人民銀行保險統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進一步確立和提高人民銀行養老保險行業統籌地位,確保國家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能全方位貫徹落實。
(五)積極探索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
基本養老保險只能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職工不同層次,不同水準的保障需要通過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來實現。多層次的養老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人壽保險。實行多層次養老保險,可以使職工在整個工作期間逐步積累基金,以保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降低,以使基本養老金水平得到控制。人行系統應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經濟負擔和職工個人收入情況,積極舉辦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湘西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