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來,村鎮銀行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機構為農村金融注入了強有力的生機,為農村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信貸業務作為村鎮銀行的核心業務之一,是其主要利潤來源,選擇合適的貸款定價方法對其持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本文首先簡要介紹普通商業銀行和小額貸款機構的幾種主流定價方法,并對它們進行對比;然后結合可持續發展視角,從村鎮銀行實際情況出發分析現階段定價方法的不適用性,并認為Rosenberg模型是比較適合我國村鎮銀行的貸款定價方法。
關鍵詞:村鎮銀行 金融可持續發展 貸款定價 Rosenberg模型
一、引言
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但是農村金融發展的嚴重不足已經成了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瓶頸。為了解決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加強金融對農村經濟的支持,2006年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放寬了農村地區銀行機構準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并試點允許開設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截止到2010年底,全國已組建村鎮銀行349家,它們在促進三農經濟平穩發展、緩解農民貸款難、支持農戶和小企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信貸業務作為村鎮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是其實現盈利的主要手段,很多學者已經就其貸款利率水平和定價方法進行了研究:吳占權、李利萍、朱田(2009)建議要進一步放開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以便有效地增加農村地區的信貸供給;葉肄聰(2010)等認為應將成本加成法作為目前村鎮銀行最佳的貸款定價方法。
村鎮銀行貸款利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亦稱“持續發展”,1987在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正式提出,其核心思想是以發展為核心,利用各種資源滿足人們的需求,同時為了達到可持續的目的,必須對需求進行限制,不能讓需求超過資源的承受能力,只有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金融可持續發展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在金融領域的延伸,它的目標是追求和保證金融業發展能力的持久性和發展狀態的永續性,我國學者白欽先在9O年代首先引入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
自試點以來大部分地區的村鎮銀行貸款利率基本上保持在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上浮75%左右,低于當地農村信用社利率水平,然而相比于農村經濟的脆弱性、波動性和低收益性及農村資產審核困難等原因導致的農村信貸成本高、風險大等問題,現有利率水平難以補償信貸所需的成本,從而影響到了村鎮銀行的持續發展。另外,目前理論上對于村鎮銀行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貸款定價研究還不夠全面。因此探討出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又能支持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的貸款定價模式十分必要。
二、幾種主流貸款定價方法及我國村鎮銀行現階段常用的定價方法簡介
(一)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方法
商業銀行貸款定價方法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主要包括成本加成法、基準利率加點法和客戶盈利分析法,定價公式、優缺點及各方法適用對象歸納如下:
根據上表分析,考慮到我們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還出于試點初期,缺乏完善貸款數據庫系統和內部信用評級系統,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較落后的現狀,我們認為上述方法不適用于我國村鎮銀行貸款定價。
(二)小額貸款機構的利率測算模型
小額信貸作為專門服務“窮人”的金融,其利率測算需要結合其自身特點,目前國際上較成熟的小額貸款利率測算模型主要有下面兩種:
1、盈虧平衡模型
盈虧平衡模型是morduch教授提出的,他認為可持續經營條件下,貸款利率至少應該能夠讓銀行保持盈虧平衡,即收入能夠彌補其支出,此時的貸款利率就是實現盈虧平衡要求的利率,其求解公式為:
r=(c+s+a-i)/(1-a)
其中:r為盈虧平衡利率;c為除去資金成本以外的所有其他成本之和與平均貸款規模的比率;s為資金成本與平均貸款規模的比率;a為貸款拖欠率;i為除去貸款收入以外的其他收入之和與平均貸款規模的比率。若s為0,表明資金完全來源于捐款等無償供給;i為0,表明銀行的收入完全來源于貸款所得利息。
2、Rosenberg模型
Rosenberg模型用于測定小額信貸機構能夠持續發展所必須實行的的貸款利率。
其求解公式為:r=(AE+LL+CF+K-II)/(1-LL)
其中:AE為行政成本率,即行政成本與平均貸款規模的比值,行政成本是除去資金成本和貸款損失以外的所有其他成本之和;LL為貸款損失率,是年度貸款損失總額與平均貸款規模的比率;CF、K和 II分別為資金成本、預期利潤和投資收益與平均貸款余額的比值。
可見,盈虧平衡模型并沒有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因素,而Rosenberg模型中的預期利潤部分則充分考慮到了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金融機構數據庫系統和內部信用評級系統等的是否完善對其影響不大。因此,Rosenberg模型是比較適合我國村鎮銀行的貸款定價方法。
(三)我國村鎮銀行目前貸款常用定價方法
1.非差別貸款利率方法
該方法是指村鎮銀行在央行基準利率的指導前提下,考慮自身情況,制定一個確定的利率水平,對所有種類的貸款實行統一利率。這種方法在理論和操作上十分簡單,但是不利于銀行區分客戶、控制信貸風險,也會導致村鎮銀行“不思進取”。
2.差別貸款利率方法
我國村鎮銀行目前大多運用差別貸款利率,其中測算方法主要包括成本加成法和以基準利率為基礎,將客戶信用評級授信、擔保情況、投向行業、貸款期限和貸款額度等量化為指標的風險定價方法。
差別貸款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村鎮銀行的成本,考慮到了不同貸款的風險差異,相比非差別利率具有很大優越性。
但是,上述的成本加成法和風險定價方法仍不太適用于我國村鎮銀行的貸款定價。首先,由以上分析可知成本加成法作為一種傳統的貸款定價方法,它適用于較為成熟的信貸市場,而我國農村信貸市場卻剛剛起步,農村金融市場還是一個不成熟的市場,其風險特征與成熟的信貸市場有很大程度的差別。其次,風險定價方法的運用需要客戶信用評級和指標量化,這與我國村鎮銀行處于試點初期,缺乏完善軟件和硬件的現實也是沖突的。而與上述兩種方法相比,Rosenberg模型具有作為村鎮銀行貸款定價方法的先天優勢。Rosenberg模型提出之初就考慮到了小額信貸市場的特點,不受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不成熟,缺乏完善數據庫和信用評級系統的限制。因此,Rosenberg模型是優于其他模型的,適用于我國村鎮銀行的貸款定價方法。
三、Rosenberg模型在我國村鎮銀行貸款定價中的適應性分析
Rosenberg模型是為測定小額信貸機構能夠持續發展所必須實行的貸款利率提出的,它具有作為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定價方法的先天優勢。Rosenberg模型計算利率公式中的5個參數,分別代表資金成本、行政費用、目標利潤、貸款損失、投資收益,它們是影響貸款利率最主要的因素,Rosenberg模型囊括了它們,它是一個考慮全面的貸款定價方法。
下面運用此模型,根據調查的6家村鎮銀行的樣本數據,計算其必要利率,對模型的適應性進行分析:(注:① CF采用2011年7月7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后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56%;② 根據Rosenberg預期利潤率至少是 5%- 15%的建議,計算中K采用10%)
由計算數據可得,Rosenberg模型得出的必要利率明顯高于村鎮銀行現有貸款利率。由于農村經濟的“弱質性”所導致的高風險和農村地區抵押擔保的復雜、缺乏等問題,使得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成本居高不下,現階段基本保持在央行基準利率上浮75%左右的貸款利率根本難以彌補其放貸成本,更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而且經過我們實地調查,農村地區最突出的金融問題是資金供給嚴重不足,而農戶和中小企業利率敏感性則較低,相對于利率水平的高低,他們考慮得更多的是貸款的可得性。調查結果顯示有69%的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認為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可得性太差,因此Rosenberg模型下計算的貸款利率不僅能夠滿足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且能夠提高其資金供給的積極性,真正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好的金融支持。
可見,為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持續發展,監管機構必須逐步取消其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放開對存款浮動的管制,增加利率調整空間,使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通過高利率獲得了目標利潤。只有這樣,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才能真正并持久地為農村和農民服務,避免“脫農化”等不良現象的出現,體現其設立的初衷。
參考文獻:
【1】吳占權 李利萍 朱田.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貸款定價的理論與實踐.河北金融,2009 (4 )
【2】葉肄聰.村鎮銀行貸款定價模型選擇的研究.財經界,2010,(1)
【3】伍虹儒 陳向東.可持續經營下村鎮銀行信貸利率實證研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1)
【4】賈 嶠 蘭慶高.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小額信貸利率研究.會計之友,2010(3)
【4】白欽先.建立面向21世紀的金融可持續發展觀.城市金融論壇,1998,(8).
本文為2010年湖南大學“國家級SIT”項目《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貸款機制研究》課題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