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但仍有一些問題制約其發展,比如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特別是我國一些中小型企業由于種種的缺陷,為了節約成本,簡化甚至忽略企業內部的審計問題。因此,研究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問題是有現實意義的。本文從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出發,闡述內部審計工作的相關理論、作用、發展趨勢,指出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與困難,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內部控制
一、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機遇
第一,市場經濟逐步成為中國經濟的主體,其體制的逐步完善為內部審計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尤其中小型企業把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和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作為自己的自覺行為,這是外部壓力、內部隱患和自身責任相互作用的結果。
第二,政府監管部門對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管日益增強。也是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和改革的客觀要求。
第三,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內部審計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在不斷探索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不斷地汲取外國成功的經驗。經濟的日益發展使得內部審計在不斷地自我突破和自我創新
第四,社會各界對內部審計職業的加深和對其進一步地重視。隨著內部審計人員的不斷擴大和機構的不斷壯大,社會各界對內部審計認識進一步提高。國家通過對審計人員加薪酬等激勵措施,提高了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五,經濟全球化為內部審計走向國際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隨著各國企業交流的增加、全國資本市場的不斷擴大??鐕窘洜I活動日趨活躍,內部審計的國際合作與競爭的趨勢促使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接受世界經濟新形勢的洗禮和挑戰,緊緊抓住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在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小型企業有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又面臨這應付國內外大型企業的吞并和國外企業的擠壓。在企業設立內部審計,不但使領導者清楚企業自身內部的狀況,從而在經濟瞬息萬變的今天做出迅速、正確的決策。還可以規劃內部各部門的職責權限,更有利地與國內、國際企業競爭。據統計,全國現有內審機構8萬多個,從業人員20多萬人,每年完成內審項目50萬個左右,每年查處違紀違規、損失浪費所創造的價值1000億元。在國家財經紀律維護、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和遏制腐敗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2、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建立一個有效的內部審計部門的必要條件有以下幾點,處于成立初期或者正在逐漸完善中的中小型企業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
(1)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審計認識不到位
中小型企業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企業資源的分配使用方面,必然要進行較為嚴格審慎的考慮。有不少中小型企業的管理層為了節約成本,把內部審計看作是一筆費用,只看到了它對企業消耗的資金,沒有看到它所帶來的報酬。這就給內部審計工作在中小企業中的開展與推廣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2)內部審計人員的素質和該企業的技術低下
中小型企業為節約資本,部門人員往往身兼多職、硬件措施不達標。機構設置不合理,使得審計人員對審計的理論知識不夠專業,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向現代企業的轉變,他們可能會力不從心,在新技術面前還有些無所適從。審計手段落后,使得工作效率低,準確率差,嚴重影響了審計作用的發揮。
(3)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
有些法規對內部審計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不具有專業性。如《審計法》29條及審計署發布的《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從行業性質來看還是不夠完善的,使得審計人員在評估一項經濟決策或者判定職業道德規范時,缺少必要的理論依據。
(4)內部審計機構設置的不合理
從2003年6月1日開始實施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印發的《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具體準則以來,各企業在企業設置了內部審計機構,但大多數企業是被迫成立的。只為應付檢查,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內部審計理論發展較晚,適合大企業的經濟發展,而針對中小型企業的內部審計理論研究相對滯后。從而導致企業機構設置混亂、使得中小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無法達到預期的目的。
三、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改善措施
針對我國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所出現的問題,為使內部審計部門更好地發揮其作用,與國內大型企業、國際企業競爭,我提出以下幾點改善措施:
1、加強企業管理層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
企業領導層要把內部審計工作看作是“投資”,而不是“費用”。應該要看到內部審計所帶來的經濟報酬,實現由被動接受審計人員的審計到主動請審計人員審計的轉變。
2、配備能勝任的內部審計人員
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中小型企業應該借鑒國內、國際大企業的成功經驗,應當根據自身企業的的需要、業務規模和特點等靈活的制定適合本企業情況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評估方法。保持內部審計人員高低互補的業務水平結構。通過增加職工福利等激勵措施,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創新性。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小型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
3、完善法律制度
我們應制定專門應對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相關的法律、法規。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的經驗,參照國際通行準則,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有中國特色的內部審計法規和條例,使得審計人員在進行其工作的時候能做到有法可依,有一定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我國先后頒布的《審計法》、《注冊會計師法》、《2006新編企業會計準則與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實施手冊》等對于加快中小型企業的現代化進程和保護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4、建立適當的內部審計機構
中小型企業應根據企業自身的經濟規模、工作繁易程度建立適當的組織機構。如果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可以設置總審計師,負責各分支機構審計工作的順利完成。總審計師由董事會任命,從而與管理層沒有直接的經濟利益和沖突,保證了企業整體審計的順利進行。對規模較小的企業,行政上的最高管理者可以是審計委托的主體,其獨立性也可得到保證。亦可不設立審計機構,其內部審計工作可通過投標方式向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包發,但企業應設立內部審計長,以監督審計業務的執行,并但當在社會中介機構和管理層之間溝通的媒介。外部審計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既有好的企業經營儲備,又有差的企業教訓吸收,能更好的完成內部審計業務,是中小型企業加強內部審計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余濤,趙栓文.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實現途徑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0,23(1)
[2]朱玲.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問題及決策[J].現代商業,2009(8)
[3]聶雪艷.關于加強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探討[N].企業導報,2009(6)
[4]馬志彤.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J].財經界(學術),2009(5)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豐都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