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庫部門業務系統實現網絡化實時處理后,電子化、網絡化程序進入到了更高的水平,在一定程序上把國庫人員從繁瑣的核算業務中解脫出來。國庫職能也由傳統的重核算、輕管理向核算與管理并重轉變。
一、當前基層央行國庫事后監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基層央行國庫事后監督以手工方式為主要監督手段的國庫事后監督已與國庫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不相適應,突出表現在幾個方面:
(一)對事后監督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首先是長期以來受人員等因素的限制,特別是縣級國庫部門人員配備上的嚴重不足,國庫事后監督沒有獨立的機構,且大多由會計部門人員兼職,沒有體現出事后監督的獨立性。其次,事后監督的工作辦法由被監督部門制定,被監督部門的上級主管部門對事后監督部門要進行經常性的業務檢查。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加大了核算業務監督和核算業務操作的矛盾,當監督與被監督因業務發生沖突時,裁決很可能具有片面性和傾向性。其次, 事后監督工作在后臺進行,相對于前臺其作用顯得不十分明顯和突出。加之事后監督人員大多對國債管理、財政、稅務等相關知識不甚了解,對事后監督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責任意識淡薄,風險防范意識不強。
(二)風險防范意識不強。長期以來,國庫事后監督檢查偏重于會計憑證的監督,檢查的內容也僅局限于憑證要素填寫是否正確、齊全,金額大小寫是否相符,是否加蓋印鑒、印鑒是否清晰,賬表核對是否相符,傳票張數是否正確等,對國庫會計風險防范方面的監督較少,特別是對國庫會計核算過程中的高風險環節,如重大會計事項的授權審批,聯行業務款項劃轉、國債業務兌付等高風險環節缺乏實時有效的監督,只是強調事后的檢查,這種在時間上的延緩不利于及時堵塞漏洞。
(三)監督手段落后。目前國庫會計核算已實現了電子化,一切處理過程均為計算機自動計算、核對和平衡。而事后監督手段卻沒有及時改進,仍依賴手工核算、翻閱、查對賬簿、憑證,工作量大,效率低。監督的重點是憑證、金額、印章等會計基礎規范化的內容,缺乏對國庫業務管理全方位的監督檢查。對支撥、退庫、更正等業務的合法性、合規性不能監督檢查到位;對操作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對內控機制的約束性,對有關國庫業務的政策、規定及規章制度的執行等情況監督檢查不夠。而每次新業務的出臺及操作方式的改變,事后監督都沒有及時進行監督重點及依據的調整,而且又缺乏一套與新業務相匹配的事后監督系統,事后監督人員只能憑個人的理解和工作經驗去判別,遇到一些特殊問題,沒有可參考的依據和參照標準,不能真正發揮其防范核算風險的作用。
(四)缺乏素質較高的綜合性事后監督人員。事后監督是對國庫所有核算業務的監督,目的是防范資金風險。因此,要求監督人員具備高專業素質和技能。但在實際監督中,大多數事后監督人員只會對國庫會計核算進行勾對檢查,對于崗位的設置、職責的履行、內控制度的建立與落實、會計流程的規范、利息計算的正確等,基本未進行事后實時監督,對各項業務的來龍去脈缺乏全盤了解,對存在的風險隱患缺乏分析能力。對國庫會計核算、國庫業務管理等方面的新業務、新知識了解甚少,對計算機等現代操作手段掌握不夠,知識老化,難以全面掌握被監督業務,其業務水平、工作經驗和監督技能適應不了現階段國庫監督工作的需要。
二、幾點建議
上述問題的存在,對監督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都產生了負面影響,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事后監督機制,對規范國庫會計核算行為,防范資金風險,增強國庫業務人員執行規章制度的自覺性有著重要的意義。筆者認為事后監督工作要實現對國庫核算業務的全方面監督,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途徑解決。
(一)建立規范監督準則。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具體監督準則,規范國庫事后監督實施細則和操作行為,與國庫業務發展和科技發展要求相配套,與國庫業務核算新系統相吻合,明確事后監督的權限和對違規操作的處罰權,讓國庫事后監督人員在工作時做到“有據可查、有法可依”,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從監督業務規程入手,突出抓重點環節和風險點,設置涵蓋業務處理過程的標準化監督流程。
(二)加強現場檢查。現場檢查就是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一是檢查督促國庫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情況,是否按照操作規程處理業務,是否存在“一手清”現象,有無交叉代班情況,監督受理憑證是否嚴格審核,傳遞憑證交接制度是否落到實處,印、押、證是否做到了“三分管”等。二是在現場檢查中,可以發現工作中制度不夠完善、操作規程存在漏洞、處理業務方法欠妥等需要改進問題,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議,使會計事后監督并不只限于事后監督,而且具有事前防御能力。
(三)利用計算機進行國庫會計事后監督。隨著我國國庫電子化的蓬勃發展,以手工為主的監督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國庫會計事后監督時間上滯后的問題,應開發與國庫會計核算系統運行機構相配備的非現場分析管理及配對監督系統,利用計算機代替人工操作進行事后監督,增加資金走向分析功能,提高審查的準確性。對業務數據、賬表進行自動核對和對系統重要參數、系統管理的隨時監測,從而降低勞動強度,縮短檢查時間,提高監督工作效率和質量。
(四)配備專職的高素質的事后監督人員。一是要選撥具有一定的會計工作經驗,熟悉相關的政策法規及各項業務規章制度,具有檢查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工作人員充實到事后監督隊伍中去,適應事后監督業務的發展需要,從根本上提高事后監督工作效率,從而發揮事后監督的作用。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國庫會計事后監督辦法》規定,事后監督事項幾乎涵蓋了全部國庫業務,隨著監督層次的提升,事后監督工作顯得人手不足,給事后監督人員很大的壓力,難免出現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制約了事后監督職能的發揮。二是國庫已建立相對獨立的國庫核算體系和資金運行方式,國庫各類業務知識的推廣培訓,均應包括事后監督人員,這有助于提高事后監督人員的業務水平、操作技能和綜合分析能力,及時掌握有關國庫監督、財政、稅務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特別要熟悉財政國庫體制改革方面的規定及相關業務操作規程,避免外行監督內行現象的發生。人員業務素質的高低是有效實施監督的關鍵,要不斷提高事后監督人員分析問題和文字綜合能力,將事后檢查監督情況和崗位工作質量情況,寫出詳盡的分析報告,定期向國庫會計主管匯報,協助國庫會計主管做好管理工作。
(五)抓好事后監督崗位職責制度的落實。嚴格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國庫會計事后監督辦法》的規定,上級國庫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轄屬國庫會計事后監督工作檢查指導,將檢查、抽查結果與監督工作人員年度考核掛鉤,實施獎勤罰劣機制,對監督發現的差錯能及時反映,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部門及工作人員給予表彰和獎勵;對監督中發現問題的部門隱瞞不報或反映不及時,督促整改效果不理想的,要給予處罰,導致風險隱患的要追究責任。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懷化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