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控制自我評估(CSA)作為一種新興的內部控制評估方法,在國外的應用被證明十分有效。本文在研究CSA的基礎上,對基層人民銀行運用CSA方法評估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恰當性和有效性進行了思考,分析了基層人民銀行有效開展CSA應重點解決的問題,提出了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法。
關鍵詞:人民銀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CSA)應用
一、CSA的主要方法及其在基層人民銀行的應用
IIA《實務公告》提出的CSA主要方法為:問卷調查法、協調小組研討班法、管理部門分析法,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三種方式結合起來運用。基層人民銀行CSA的一般方式是:組織內部所有人員共同參與,運用調查、討論和分析的方法,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恰當性和有效性進行自我評估。內審部門及其人員作為CSA推動者,根據本單位領導層要求及部門職責,參與評估過程的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并與監督部門、被評價部門負責人組成評估工作小組,建立評估指標體系,測試關鍵控制點,根據自我評估結果出具CSA報告,提供并落實改進措施,推動實現內部控制目標。
1、構建評估指標體系。要確保CSA實現改善內部控制的目的,構建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十分重要,設置和采用的評估指標體系具備科學性、有效性和全面性,才能準確、真實地反映基層人民銀行內部控制的實際情況。一是科學確定評價指標。《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內部控制指引》將內部控制劃分為內部控制環境、風險評估、內部控制活動、內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溝通、對內部控制的監控五個要素。可將這幾個要素作為整體層面內部控制評價的一級評價指標,一級評價指標涉及的多個評價要素作為二級評價指標,二級評價指標包含的評價內容形成三級評價指標。如基層人民銀行內部控制要素的內部控制環境包括道德風尚、行為規范、激勵機制、紀律約束等“軟控制”方面;內部控制活動包括授權與審批控制、計劃和預算控制、信息系統控制等“硬控制”方面。二是合理設置風險權重。指標風險權重設置根據同級指標中各項內容相對的風險危害大小和發生概率將高風險分配為20%及以上,中風險為10-20%,低風險為10%及以下,同級指標權重之和為100%。基層人民銀行根據內部控制狀況設置權重比例可以有所差異。
2、選擇測試關鍵控制點。CSA推動者(內審部門)召集職能部門召開內部控制測評啟動會,將內部控制評估指標和有關資料提供給職能部門,各職能部門依據一定程序對本部門內部控制的健全性、恰當性和有效性進行自我評價,分析存在的內部控制缺陷,提出改進措施,形成部門自評結論,提供給內審部門。內審部門根據各職能部門自評結果,抽選部分關鍵控制點進行審計測評,根據風險大小對關鍵控制點進行風險評估,測算剩余風險值,推斷職能部門總體風險狀況。
3、合理實施問卷調查。問卷調查是收集控制信息的有效方式。基層人民銀行實施CSA,準備的問卷應當覆蓋當次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的流程或者系統,然后將問卷發放給被評估對象或利益、責任相關人員。問卷調查法取得多大的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調查問卷的設計是否合理。基層人民銀行在實施CSA時,可按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5個要素涵蓋的內容,設計調查問卷對內部控制分別加以描述,通過問卷調查方式得出各要素的評估結論,從而得出內部控制的總體概況,并對評估中發現的控制缺陷提出改進措施。
4、召開協調小組研討會。CSA經常采用研討會的形式,基層人民銀行要正確認識研討會的意義。研討會方法并不只是一個單獨的會議,而是一個過程,包括計劃、預備工作、研討會、報告等一系列活動,是一種從代表組織不同層次尤其是風險薄弱環節的工作組中收集內部控制信息,召集盡可能多的業務人員共同分享信息、討論問題的方法。研討會在召開前,應根據內部控制測評和問卷調查的情況,確定小組討論的主要議題,以便對業務運作及遇到的主要障礙進行討論。
5、管理部門進行分析。除問卷調查或召開研討會外,基層人民銀行CSA還可以采取由管理部門(內審部門)進行分析的方法。管理部門(內審部門)根據需要選擇相關的業務程序、風險管理活動和控制程序進行分析,分析過程可以利用問卷調查的成果,或通過對其他管理人員和主要員工進行詢問、收集資料等渠道進一步加強信息來源的全面性,然后通過一定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剖析出風險點和風險大小,并與領導層或相關職能部門的管理人員分享這些信息,對存在的重大控制弱點或高風險的職能部門提醒關注,達到有效防控內部控制風險的目的,以提高內部控制的效果。
6、形成有價值的CSA報告。中國內審協會制定的《內審具體準則第21號-內審的控制自我評估法》中規定:“內審人員應當將控制自我評估過程中相關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的意見、建議以及評估結論等記錄于工作底稿中,并據此提出改進內部控制的建議,編制控制自我評估報告。”根據以上要求,基層人民銀行CSA報告應追求準確、客觀、清晰、簡潔、富有建設性、完整和及時。
二、基層人民銀行開展CSA應注意的問題
1、CSA環境的優化問題。CSA是對內審傳統方法的改變,CSA的成功與員工的有效參與直接相關,只有在公開、透明、溝通暢通的管理環境中,CSA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當前,基層人民銀行的內部控制環境并不處于十分理想的狀態,因為受到價值觀、行為觀和不成熟CSA推動者的影響,CSA參與者認識到實施CSA可能直接損害上級、同事的關系,這有可能會導致CSA流于形式。如研討會上CSA參與者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充分考慮自己的想法,CSA參與者很難不考慮招致批評甚至損害其職業發展的風險而暢所欲言,使得研討會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要推動內部控制文化的建設,營造一個重視員工價值、強調人本管理的內部控制環境,構建一個適宜開展CSA的環境,最大限度保證CSA參加者發揮作用。
2、CSA推動者的培養問題。CSA依賴于CSA推動者(內審部門)和其他職能部門之間良好的合作關系和相互理解,這對于在基層人民銀行CSA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內審部門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選擇合適的CSA推動者是CSA成功的重要因素,CSA推動者決非簡單地將大家召集起來開會,他能夠在會議中激發與會人員充分發表意見,對內部控制缺陷提出建設性意見。CSA推動者必須具備誠實、尊重他人等素質,善于與人合作,具有良好的面談技術、專業知識、推動技巧和組織能力以及分析總結能力,對內部控制系統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很顯然,基層人民銀行十分缺乏優秀的CSA推動者,內審人員向CSA推動者角色的轉換是一個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當前,基層人民銀行需要建立CSA的配套制度,首先要明確CSA推動者的職權,促使CSA推動者在實踐中成熟。此外,所有CSA參與者素質高低都會對CSA效果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CSA參與者隊伍,為有效發揮CSA的作用提供智力支撐。
3、CSA成果的利用問題。CSA成果是其價值的體現,基層人民銀行應提高員工對CSA的認知度,實質要重于形式,切實起到為領導決策或被審計單位改進工作質量的作用,確保CSA取得實效。對于CSA中重要事項和重大風險發現,應考慮權限、重要性和恰當性,及時、適時地報送領導層、管理層或相關人員。應提高領導層對CSA的重視程度,落實CSA提出的建議和措施,加強對落實整改的跟蹤和監督,以進一步規范業務程序,促進流程的更新,使之更具合理性,達到有效防控業務風險的目的。應不斷總結CSA經驗,運用CSA成果提高審計效率,擴大內審的影響力,提高內審工作地位,并在CSA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更為有效的CSA方式,發揮CSA對內部控制的持續改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重慶理工大學,重慶市內審協會,課題組.基于COSO框架的企業內部控制模糊自我評價[J].中國內審,2010,(3)
[2]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課題組.人民銀行運用風險導向審計的研究[J].中國內審,2009,(8)
[3]張增林,蔡云泉,朱志堅.內審如何量化內部控制自我評估[J].新會計,2009,(8)
[4]上海市內審協會課題組.企業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研究[J].審計研究,2009,(6)
[5]王棟.內部控制評估新方法CSA[J].價值工程,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