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警保障后勤建設發展的趨勢之一是實現社會化,這樣強化了經濟合作,提高物質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警地雙贏。目前,武警后勤保障社會化已經進入升級和攻堅階段,要使邁向更高的臺階、向更深的層次發展,必須首先在制度規范上有所突破,在運行機制大力創新,在成本核算上科學合理,在管理和監控上制度化、程序化和正規化,人才培養上更加專業化。
關鍵詞:武警部隊社會化
當今社會的經濟活動,全面沖破了單位、行政區域乃至國界等因素的隔離和阻礙,形成以產業或行業為體系的大合作、大聯合。同一類或相關聯的經濟活動的關聯性日趨緊密,產業鏈的聯結日益加深。這樣使社會各種資源得到了比較充分、高效的利用,達成了雙贏、多贏的目的。這是現代經濟活動及其發展的總趨勢和總規律。部隊后勤體系也是我國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也需要緊跟形式的發展,大力變革創新,使后勤保障功效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武警部隊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大而全,小而全”的現象。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做到充分利用社會經濟的發展成果,大力推進社會化進程是主要措施之一。從現階段部隊社會化的總體情況看,要進一步地拓展和深入,達到較高的層次,切實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和成效,首先應突出抓好以下五個關鍵環節:
一、研究和制定有關社會化的一系列規章制度
社會化即社會化保障的簡單概括,就是直接利用或借助社會的力量、資源完成武警部隊履行多樣化任務的后勤保障工作。武警部隊傳統的后勤保障方式主要是通過國家的行政撥款和劃撥各種資源,再由武警后勤力量把它們轉化為可直接用于后勤保障的各種軍需物品,然后為武警部隊平時和完成各種任務提供保障。現階段,有些保障已經由地方單位直接提供,但保障水平只屬于起步階段。要拓展深化社會化保障,武警各級后勤系統就必須在遵循市場經濟各種運行規程的前提下,與地方相關單位廣泛深入建立各種服務與被服務、供給與被供給等經濟關系,而且要通過市場化運作,形成各種法制化、規范化的合作關系,由他們為武警部隊提供各種后勤保障。保障力量、保障方式和保障渠道等主體要素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在宏觀指導層次,還是在微觀具體操作層面都需要一系列、一整套規章制度,以指導和規范武警部隊各單位社會化保障的推進和深入,尤其是社會化保障活動的正規、有序和高效運轉。例如,社會化保障企業或單位的資格認定、審定制度,社會化保障的具體項目選定制度,每一項社會化保障的成本核算制度,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保障過程中的機制等級及其響應制度,審計核算、監理管控制度,以及各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同簽署制度等等。總之,社會化保障全過程、全方位都需要相應的法規制度予以規范,以有力高效地指導和規范社會化保障的推進和運行。
二、論證和確立有關社會化的一整套運行機制
所謂社會化的運行機制主要是指在社會化保障活動過程中的一系列具體的運作方式、操作程序和保證社會化正常穩定運行的保護性措施等。社會化保障的類型多種多樣,方式多種多樣,要求多種多樣。涉及武警部隊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尤其是關聯到武警部隊履行執勤、處突、反恐、安全保衛、搶險救災和防衛作戰等任務的種種需求。同一種任務需要各種不同類別的社會化保障,不同的任務則對各種社會化保障方式、保障重點和保障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根據不同的社會化保障類別和不同任務的社會化保障的特點,制定適合自身保障要求的運行機制。特別是大規模跨區履行任務時,物資需求大、設施需求多,運力要求高,社會化的運行機制完善和到位與否,對保障任務完成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得力完備的運行機制就等于保障成功了一大半,是完成保障任務的根本保證。制定和啟用一整套得力完備的運行機制,就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不論遇到什么任務,都能夠及時高效地啟動相應的社會化保障響應,對任務部隊實施迅速、到位和有力保障。為此,必須組織武警后勤系統各級領導、各種專業勤務人員和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擔負社會化保障單位的有關人員共同參與,進行反復研究和嚴密論證,并實踐中不斷地予以驗證,從而制定一整套完整、科學實用的社會化保障運行機制,使社會化保障更加順暢、通達和有力。社會化保障的運行機制是社會化保障制度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是保障實施中的規程和規范。
三、調整變革有關社會化項目的經費成本核算模式
經費成本核算模式的變革是武警部隊推進社會化保障深入發展的關鍵中的關鍵。在以傳統的自我保障方式組織保障時,經費成本是完成各種保障任務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平時和履行任務的一切所需,包括機構組織、人員設施,都要建立、健全,配備齊備,全程投入、全部包含。這是由于過去我國社會生產力不夠發達,社會力量難以達到部隊后勤保障需要,不得已情況下的“大而全,小而全”方式。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社會的市場日趨成熟,社會分工越來越行業化、專業化,完全有能力承擔和完成部隊絕大多數后勤保障任務。此時武警部隊后勤保障所需的經費保障就不能沿襲過去的模式。以目前軍事院校的社會化飲食保障為例,過去每一百人就餐就要編配若干名炊事人員,總數三千多人員的院校就要編制一定數量的炊事人員。如果實行了社會化保障就可在編制上減少所有炊事人員的員額及其與之相關的經費開支。員額是基本可以完全減少,但是經費卻不能全部減免,還有一定的比例必須列入預算開支,作為支付承擔社會化保障單位的酬勞。具體數額要根據當時當地物價指數、社會化服務單位的成本、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綜合核算確定。而不能僅僅依靠就餐人員的伙食費支付飲食企業的一切費用。這樣飲食企業為了保持一定的利潤,勢必通過降低就餐人員伙食標準。其它諸如營區服務、交通、物流、醫療、軍事生產、住房、油料和維修技術等保障所有可以進行社會化的項目也是一樣,必須考慮到平時、履行各種不同任務時的具體情況,本著公平合理的、節約原則,變革創新和確立各種不同的新的經費成本核算模式,以更好適應社會化保障的需求。
四、強化社會化運行過程的全方位全時空監控管理
社會化保障由于涉及警地兩個完全性質不同的社會領域,現階段也缺乏全面規范和調整雙方關系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且市場經濟的變革也在不斷的深化過程中,社會利益的調整也在持續進行中,因此在社會化項目的確立、推行和實施過程中,實行全方位、全時空的監控管理特別重要。現階段,在一些社會化保障中出現的時強時弱,時斷時續、時好時差等現象,大多數是由于監控管理的不到位或缺失造成的。特別是時間持續長的服務性項目,各種需要全壽命責任的硬件設施,大規模采購物資、器材的質量保證等,必須建立健全全方位、全時空監控管理的組織機構和責任制度,采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方式和手段措施,對社會化保障工作進行定期、規范和跟蹤式的管理監控。從一定意義講,監控管理就是效益,監控管理就是社會化保障健康發展和運行的保駕護航者。尤其是推行、實施民主化的用戶式監管方式,即由使用者、被服務者組成的有廣泛群眾基礎和代表性的委員會,直接組織對承擔社會化保障的企業或單位的運行情況、保障質量進行評估、監管,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使社會化保障始終在科學穩健、高效規范的軌道上運行。同時要大力借鑒和大膽創新現代企業的質量監控、信譽保障方式,要大力借鑒和大膽化用工商管理的先進模式,把武警部隊社會化保障管牢、管活、管實,保證警地實現雙贏、多贏,使社會化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扎實。
五、大力培養適應社會化建設發展的專業性人才
無論武警部隊社會化建設發展還是社會化保障的日常運行,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是人才,是知識化專業化的后勤人才。雖然后勤人員知識化專業化是老話題,但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內涵不斷深化、拓展的話題。總的來說適應社會化保障的后勤人才培養是一個具有戰略性的長期任務,是武警后勤推進武警社會化保障的根基,更是一個大課題。同時,武警部隊滿足社會化建設發展的人才培養本身也存在社會化的問題。即大力廣泛地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為武警部隊培養人才。與地方有關院校、科研院所、經濟實體緊密協作、廣泛探索、深入交流,把武警適應社會化的人才培養融入國家、地方經濟人才培養的渠道。根據武警部隊現階段社會化人才的狀況而言,今后一個時期人才培養的重點應主要突出以下三個方面的知識、能力培養:一是具備放眼世界軍事后勤變革趨勢,自由開放的觀念和思維方式看待事物,認識事物,以積極科學的態度探索規律、謀求創新發展等所需的知識、能力培養。主要是生成科學觀念和先進理念的知識、能力培養。這是武警后勤人才培養的靈魂。二是豐厚的武警軍事理論,特別是扎實的武警后勤指揮、專業保障理論和信息化建設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把后勤理論、后勤裝備及其實際應用交融、綜合,并具有發現和挖掘相互關聯的特點和規律的知識和能力培養;扎實的信息基礎知識和熟練運用信息化后勤裝備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創新后勤指揮理論、保障理論及其發展后勤信息化裝備的知識和能力培養。這是武警后勤人才培養的主體。三是現代后勤所必須的項目合作開發、協作運營,物資儲備、管理、物流知識和及其實際工作能力培養;物資、裝備采購、工程等竟標,合同的簽訂、管理,質量檢測監管等現代商業運行的知識和能力培養;與后勤有關的各類法律法規知識及其運用能力培養。這是后勤社會化人才培養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軍事后勤學》,孫秀德主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第1版。
[2]《武警后勤學》,呂德宏主編,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1版。
[3]《軍事后勤新變革》,庫桂生、黃成林主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2004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