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五項政策措施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011年7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近一個時期,豬肉價格漲幅較大,影響了群眾生活,帶動了物價上漲。為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促進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綜合施策、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扶持生豬生產的政策措施。
會議確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大生豬生產扶持力度。2011年中央支持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建設的投資恢復至25億元,今后視情況適當增加。對養殖戶(場)按每頭能繁母豬1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繼續落實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支持生豬原良種場建設,加大生豬凍精補貼力度。將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范圍由421個縣增加至500個縣。(二)加強生豬公共防疫體系建設。落實對國家一類動物疫病免費強制免疫政策。對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和小區的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費用每頭補助80元;將屠宰環節病害豬損失補貼由每頭500元提高至800元;將因防疫需要而撲殺的生豬補助標準由每頭600元提高至800元;將基層防疫人員工作經費補貼標準由每年1000元提高至1200元。(三)強化信貸和保險支持。增加對規模養殖企業的信貸支持,為規模養殖場和小區提供信用擔保服務。抓緊研究建立規模養殖企業聯合體擔保貸款方式。做好生豬保險工作,提高生豬保險覆蓋面。(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體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2011年年底前,各地要全部建立起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通過定點供應儲備食品、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加強學生食堂管理等方式,確保秋季開學后學生生活水平不因價格上漲而降低。(五)加強生豬等“菜籃子”商品生產、流通、消費領域的統計、監測和分析,及時掌握生產狀況和市場變化。(據新華網)
國務院辦公廳:2011年底前實現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全覆蓋
國務院辦公廳最近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確保2011年年底前每個應設村衛生室的行政村都有1所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都有鄉村醫生。
《指導意見》明確村衛生室規劃設置和建設標準。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綜合考慮服務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條件等因素,合理規劃村衛生室設置。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設置1所村衛生室,人口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酌情增設;鄉鎮衛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則上不設村衛生室。村衛生室可以由鄉村醫生聯辦、個體舉辦,或者由政府、集體或單位舉辦,經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后設立。村衛生室的用房和基本設備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配備。各地要采取公建民營、政府補助等多種方式,支持村衛生室的房屋建設和設備購置。
《指導意見》要求合理配置鄉村醫生。鄉村醫生可在村醫療衛生機構執業(包括村衛生室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辦的診所等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在村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由縣級衛生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考核確定,原則上每千人應有1名鄉村醫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適當增加;每所村衛生室至少有1名鄉村醫生執業。
各地要對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對目前沒有村衛生室和鄉村醫生的行政村,政府要積極鼓勵有資質人員開辦村衛生室,或者由政府建設村衛生室;積極采取定向培養、委托培訓、鄉鎮衛生院派人駐點等多種方式引導鄉村醫生到村衛生室執業,確保2011年年底前每個應設村衛生室的行政村都有1所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都有鄉村醫生。
(據新華社)
全國開展征地拆遷法規清理統一征地補償標準
國務院法制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土資源部于2011年7月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有關征地拆遷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對有關征地拆遷的現行地方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一次專項清理。
此次專項清理的重點是查找出與《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等規定相抵觸、不一致的問題,并依照規定的程序進行處理。通知要求此次專項清理工作在2011年10月1日前完成。
據國務院法制辦有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5月15日下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就進一步加強征地拆遷管理作出了規定,要求嚴格執行集體土地征地程序,做好征地補償工作。征收集體土地,必須在政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依法規范有序開展,要嚴格執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公布實施的新的征地補償標準。各地區有關征地拆遷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與新的征地補償標準不協調、不一致的,應當及時進行修改或者廢止。同時,對不符合《緊急通知》要求的征地拆遷程序的規定也一并進行清理。
通知明確規定,此次專項清理堅持“誰制定、誰清理”的工作原則。對與《條例》等征地拆遷制度規定相抵觸、不一致的,要抓緊時間進行處理,該廢止的,要堅決廢止,該修改的,要按照規定的程序盡快修改。(據新華社)
農業部、國務院糾風辦深入開展村級組織收費清理整頓活動
近日,農業部、國務院糾風辦聯合發出《關于開展向村級組織收費專項清理整頓活動的通知》,部署在全國范圍內深入治理向村級組織攤派,推動解決新形勢下村級組織負擔加重問題。
《通知》提出,開展向村級組織收費專項清理整頓,重點對2009年1月1日以來各部門向村級組織的收費情況進行清理,主要內容包括:應由地方政府承擔或配套的農村公益事業建設項目資金轉由村級組織承擔;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求村級組織提供捐款、贊助、教師工資獎金等;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介組織違規向村級組織收費、報銷相關費用,或以各種形式要求村級組織提供捐款、贊助、會費、治安費等;地方政府或部門以強制性措施要求村級組織超限額公費訂閱報刊;各種要求村級組織出錢出物出工的達標升級活動;其他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向村級組織收取各種費用的行為。
《通知》強調,開展向村級組織收費專項清理整頓工作由各省(區、市)農民負擔監督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或農業廳(局、委、辦)和糾風辦統一部署安排。對排查出的問題要及時組織核實和整改,凡違規出臺的收費文件要一律撤銷,凡違規收取的費用要一律退還;情節嚴重的,要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要通過清理整頓工作,研究建立向村級組織收費審核制度和村級組織向農民收費申報制度。(中國農經信息網)
我國將于2011年底前禁用和淘汰10種高毒農藥
為進一步加強高毒農藥管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我國將于2011年底前禁用和淘汰苯線磷等10種替代產品較充足的高毒農藥。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周普國表示,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了《高毒農藥淘汰和禁用工作方案》,并上報國務院批準。
據悉,按照《高毒農藥淘汰和禁用工作方案》,我國將分步淘汰和禁用現有高毒農藥。一是停止受理苯線磷等現有22種高毒農藥新增田間試驗申請、登記申請及生產許可申請,停止批準含有上述農藥的新增登記證和農藥生產許可證(生產批準文件);二是撤銷氧樂果、水胺硫磷在柑橘樹,滅多威在柑橘樹、蘋果樹、茶樹、十字花科蔬菜,硫線磷在柑橘樹、黃瓜,硫丹在蘋果樹、茶樹,溴甲烷在草莓、黃瓜上的登記;三是自2011年10月31日起,撤銷(撤回)苯線磷、地蟲硫磷、甲基硫環磷、磷化鈣、磷化鎂、磷化鋅、硫線磷、蠅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等10種農藥的登記證、生產許可證(生產批準文件),停止生產,自2013年10月31日起,停止銷售和使用。
(于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