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在一起居住后,孟樓村村民的生活環境改善了,出門也方便了,村里的姑娘大都不想嫁到其他村,而是希望找個倒插門的夫婿在本村過日子?!?011年7月3日,河南省夏邑縣李集鎮包片干部付紅濤對《村委主任》記者贊嘆道。
李集鎮孟樓村位于夏邑縣西北部,全村現有578戶1983口人,耕地3707畝,原轄5個自然村、13個村民組。
和大多數傳統農業村一樣,原來的孟樓村呈現出一幅“柴草亂放、糞土亂堆、垃圾亂倒、污水亂潑、牲畜亂跑”的“五亂”景象。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村莊的臟亂差,許多村民到村莊外、大路旁建房子,使原先的村子形成了“空心村”。
2006年,為了改變村莊的臟亂差面貌,同時更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村兩委在縣、鄉政府的支持下,通過廣泛征求村民的意見,做出了建設新村的決定。隨后,聘請商丘市規劃設計院結合村情民意,制訂了《孟樓村新村建設規劃》。
孟樓村的農民集中居住工程始于2007年,當年就有53戶村民入住,接著2008、2009和2010年分別有92戶、71戶、102戶入住,加上今年的100來戶,現在共有430戶村民搬進了新居。
農民集中居住工程實施之后,孟樓村的農民收入等各項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先后獲得省級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省級文明村、省級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市級村莊規劃先進單位以及市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村等多項榮譽,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干群協力,契約管理
孟樓村高度重視新村建設工作,專門成立了由村黨支部書記魯中蘇負總責、村黨支部副書記協助、兩委全體成員參與的工作小組,建立了兩委定期研究新村建設的工作制度,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在新村建設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
在整個新村建設過程中,村兩委運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通過走訪和征求群眾意見,解決了廣大群眾反映的相關問題。
“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村里決定新村建設的住房建筑面積由原來的198平方米改為151平方米,這樣一套可以節省費用1.5萬元,讓經濟有困難的農戶也能在新村建起房屋?!泵蠘谴宕逦魅蚊戏矕|告訴《村委主任》記者。
對于新村建設所需建筑材料的選取,村黨支部書記魯中蘇算了一筆賬:如果村民建房用料由村里統一采購,要比村民單獨購買節約近20%的成本。經過鄉、村干部的多次合議,村兩委最終決定建立新村建設理財小組,由村民理財小組統籌協調村民建房用料的購買事宜。
村民代表大會還專門選舉產生了5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為其設立了辦公室,配備了必要的辦公設施。在舊村拆遷和新村建設過程中,村務監督委員會對其進行全程監督,有力地促進了新村建設。
圍繞新村建設,孟樓村多措并舉,對廣大干群進行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宣傳教育,利用宣傳櫥窗定期宣傳上級新農村建設的政策、法規、文件精神和建設成果,在路口樹立了新農村規劃圖及孟樓新村效果圖,累計召開各類專題會議20多場次,組織放映電影和戲劇演出10多場次,廣泛宣傳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激發廣大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在全村營造了濃厚的新村建設氛圍。
在舊村拆遷和土地復耕中,以村黨支部書記魯中蘇為首的村干部們帶頭拆遷自己的房屋,并積極動員親屬主動拆遷。
在建房過程中,孟樓村推行了既能管住村官,又能約束村民的村級事務契約化管理新模式。就是通過合同、協議、紀要等書面形式,把村級事務,特別是容易引起矛盾糾紛的事項依法固定下來,以明確村組織和村民雙方的權利義務,把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及村規民約具體到契約中,超前預防、及時化解,規范管理、雙向約束,實現了法律政策通俗化、責任義務協約化、道德建設合同化。
孟樓村村委主任孟凡東告訴《村委主任》記者,全村13個村民小組全部推行了契約化管理,形成各類合同、協議、紀要5000余份。鄉、村把簽訂的各種協議裝訂成冊,放入檔案柜,村民也把協議小心翼翼地保管好。一旦出現爭議,大家就按協議上的規定處理。
在拆遷過程中,村兩委與群眾簽訂了拆遷協議,先后對魯莊和孟樓兩個自然村進行土地治理,累計拆除舊房屋183戶935間,新增耕地260畝。
針對部分群眾反映的新村公共設施缺乏管護、公共衛生無人管理的問題,村兩委與村民簽訂協議,規定對入住新村的村民每月收取衛生費、排污費和垃圾處理費共5元。
村民普遍認為,實行契約化管理后,村里糾紛少了,即使遇到這些事,按合同辦事,處理起來更加省心,村民心悅誠服。
戶型多樣,服務齊全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該村建成了占地80余畝的孟樓新村。新村總計投資4000余萬元,建成外觀、布點統一的二層居民住宅樓430座,安置5個自然村430戶農戶。
村里新建住房的戶型分為三種,即商住兩用型、專門居住型和周轉房。商住兩用型為兩層小樓的形式,面積為151平方米;專門居住型為兩層小樓加一個小院的形式,分為151平方米和198平方米兩種戶型;周轉房為簡易住房。
新村建設地點選在了原孟樓自然村,所需土地由村委會返租被征地群眾,租金由建房戶按每年400公斤/畝小麥價格交付村委會,再由村委會支付給被征地群眾。
樓房建設之前,村民先向村委會申報戶型,并交押金3000元。同一戶型達到一定數量后,村兩委會根據村莊規劃專門劃給他們一塊建設用地。
為了確保公正,對于申報同一戶型村民的宅基地劃分問題,經過多次討論,村里決定實行二次抓鬮法,即第一次抓鬮確立房排號,第二次才確立宅基地具體位置。抓鬮過程中,魯中蘇和他的近親屬都沒有抓到好位置的宅基地,好位置的宅基地都抓到了群眾手里。
確定好宅基地位置后,村干部到現場勘察、放線,確定宅基地面積等精確數據。村民必須按照村委會統一規劃的圖紙施工,建筑樣式也必須遵循圖紙的規定,否則,村兩委會責令其立即停工。樓房應在規定時間內建成,經驗收合格后,是住宅戶的退還押金,是門面房戶的,其押金轉為新村建設配套資金。
搬進新居的絕大多數是將要結婚的年輕人和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年人,老年人仍舊住在新區外原有的老房子里。住新房還是住老房?成了村里人議論最多的話題。
孟樓村黨支部書記魯中蘇告訴《村委主任》記者,針對蓋不起新房的困難戶和老年人,村里為他們統一興建周轉房。困難戶和老年人交2萬元押金即可入住,直到自己建起新房后退出周轉房,同時村里退還其押金。全村計劃用3年時間周轉完畢。
村莊道路等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由村兩委統一招標后,委托開發商進行建設,建筑材料及施工情況由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
到目前為止,新村道路全部硬化,這給村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村里的下水道等排水設施一應俱全,農電線路全部架設。村里新建了二層600余平方米的村室,村室內設置了棋牌室、圖書室、文化活動室等,為村民提供各種服務。村里多方籌資投資新建了1600平方米的養老院,解決孤寡老人的養老問題。
為了方便廣大村民的業余生活,村里修建了占地10畝的文化休閑廣場,并在廣場中央建了一座戲樓,同時對休閑廣場進行了綠化、硬化。新村內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超市、衛生室等機構一應俱全。
此外,村里新建垃圾池5個,購置垃圾收集車1輛。還建立健全了保潔隊伍和環境衛生保護制度,組織村民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成立了由村委副主任任隊長的環衛隊,聘請專職衛生保潔員,定期清運垃圾,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實現了主要街道全日保潔,全村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率達96%,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1%,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到目前為止,全村安裝太陽能100余戶,清潔能源使用率達到80%以上,自來水入戶率達94%。
新村的建成,改變了村莊污水橫流的臟亂差面貌,增強了村民對于村莊的認同感,很多原來想搬出村莊的生意人都改變了想法。
孟廣現是孟樓村的村民,前些年做木材加工生意賺了不少錢。新村建設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他想搬到幾十里外的縣城居住,但又怕做生意不方便。2010年初,他搬進了新居,對于現在的居住環境十分滿意。
多措并舉,發展產業
為了給孟樓村的農民集中居住工程打好堅實的經濟基礎,村兩委制定了“農村工業化、農業現代化”齊頭并進的發展思路。
孟樓村村委主任孟凡東告訴記者,新村建成后,由舊宅基地復墾的耕地統一由村里租給大戶經營,實現規模效應。年終時,村里按照村民原有的舊宅基地比例,向村民分配租金。
為發展第三產業,村里在新村規劃建設了一條近1000米的商貿大道,大道兩旁是100多套商住兩用型樓房。《村委主任》記者漫步在商貿大道之上,只見各種超市、商鋪已經開始營業,人氣頗旺。
基于做大做強村莊特色產業的考慮,村里決定建設三大基地,即優質糧食基地、留蘭香生產基地和木材購銷及加工基地。
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種糧效益,村里實施了種子工程、沃土工程,加速農作物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努力改善農田基礎設施,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糧食單產。
村里抓住留蘭香油價格不斷上漲的機遇,擴大留蘭香種植面積,在原有800畝的基礎上發展到1500畝。村里還充分發揮當地木材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木材購銷及加工業,依托當地經紀人隊伍,建成3個木材購銷點,形成木材購銷中心。
孟樓村的民營企業很有活力。全村擁有民營企業12個,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的企業2個,固定資產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3個,其中孟樓地毯廠的產品遠銷日本、俄羅斯、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村初步形成了以地毯加工、板材加工、面粉加工等產業為龍頭的基地帶企業、企業聯農戶、農戶聯市場的發展格局。
孟樓村兩委還不斷加大對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引導和扶持力度,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增強農民轉崗就業能力。村兩委主動開展勞務對接,與省內外大中城市建立穩定的勞務合作關系,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中介組織和就業信息,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多管齊下,籌措資金
孟樓村的農民集中居住工程采取了政府投資和個人自籌兩種方式來籌措資金。也就是說,新村公共基礎設施部分的建設由政府投資,農民建房的資金由個人籌集,政府不予補貼。
據了解,近年來商丘市和夏邑縣各級部門累計投資1000萬元,以不斷加強孟樓村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文化部門投資80萬元(修建文化廣場),電力部門投資60萬元(架設新村農電高低線路),國土部門投資200萬元(進行土地綜合治理)和180萬元(支付拆遷補償),交通部門投資120萬元(建設新村道路),教育部門投資120萬元(新建孟樓小學教學樓),農委投資120萬元(建設村室),民政部門投資60萬元(修建孟樓村養老院)。除此之外,孟樓村還爭取到了市、縣新農村建設引導資金近100萬元。
在拆遷過程中,村兩委制訂《李集鎮孟樓村搬遷拆舊工作方案》,方案規定,新村建設與舊村拆遷同步進行,實行“一戶一宅,舊村拆遷,新村安置”的政策,并逐戶與群眾簽訂協議,原則上要求新建房戶一年內必須拆除舊房,確保耕地占補平衡。此外,對拆遷的農戶一次性給予2000元錢的補償款,用于拆遷工人工資和相關運輸費用的支付,其原有房屋及周圍附屬物上的材料可用于建設新居,一律不再作價補償。對于生活困難的拆遷戶,村里會專門組織專業拆遷隊幫助拆遷,解決拆遷中的難點問題。
對舊宅基地整理成耕地的部分,縣里按每畝6000元的價格給予獎補,獎補資金的一半支付給鎮里,由鄉鎮統一對舊宅基地進行整治,另外一半支付給村里,村里利用這筆資金為蓋不起新房的困難戶和老人統一建設周轉房。
●本刊短評
穩步推進,貴在務實
“2007年有53戶,2008有92戶,2009年有71戶,2010年有102戶……”當孟樓村黨支部書記魯中蘇介紹該村的新居入住進度時,記者不禁感慨:穩步推進,貴在務實,村民受益!然而,當和一些縣鄉干部探討時,有的干部對記者說:“還是有點慢了?!?/p>
綜觀各地農民集中居住的速度,不少地方在短短數月內便將農民“集結”上樓,在贏得“短跑冠軍”這一頭銜的同時,更多的是積累了大量的矛盾,甚至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悲劇。如此快速,著實讓村民吃了不少苦頭。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孟樓村采取村民自愿報名的形式,成熟一家,建設一家,寧可慢一點,也要穩一點,讓村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孟樓村穩步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工程,不圖快,只圖好,貴在務實,實乃村民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