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宣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作為文化產業金融支持的首份政策,《指導意見》在業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和期許。在此背景下,我們有必要研究一下主要發達國家對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模式,以發現國內文化產業金融支持的短板,為相關部門和金融機構改善工作提供參考。
文化產業金融支持的三種模式
和文化的多樣性一樣,世界各地的文化及其產業管理政策也呈現多樣性特征,包括英國“一臂之距”的分權模式,法國的中央集權模式,北歐的福利財政模式,美國的不干預模式等等。如果我們將這些類別再做一些簡化的話,大致可以概括為如下三種類別:以法德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以美英為代表的非政府機構主導型以及以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為代表的政府主管型。我們將通過文化產業與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的不同關聯,解讀這這三類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并辨析其特征及借鑒意義。
首先,我們討論政策性金融的不同模式。
產業政策理論認為,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經濟的重要增長點,目前尚處于發展的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存在大量市場失靈的現象。因此,世界各國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政策不僅包括市場化商業性融資的政策,也包括政策性融資政策。也就是說,無論是什么樣的文化管理體制,各國政策性金融和文化及其相關產業之間都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就政策性金融而言,這三種模式的差異性主要體現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文化及其相關產業的范圍、力度以及方式方面,這里以英、法、中三國為代表加以說明(見表1)。
從圖示中不難看出,就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圍而言,文化管理體制的集權性愈強,其支持的范圍就愈廣,如其中的法國型較之英國型,政策性金融的支持范圍要廣得多。按照這個邏輯,中國型模式之政策性金融支持的范圍應該更為廣泛,這在我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也確是如此,即幾乎所有文化產品都由國家提供。但是,由于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化方向轉型,加之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財政收入有限,特別是文化方面的財政投入不足,所以即便是政府主管型的體制,我國目前的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文化領域十分有限。其次,就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而言,無論是政府還是非政府機構主導型文化管理體制,也不論是金融市場還是金融中介主導的金融體系,西方國家的政策性金融除了強調專項扶持資金的政策性導向作用之外,更強調政策性擔保、政策性投資等政府信用的投資杠桿作用,如無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有國家層次的具有投資基金性質的管理機構或者基金種類。而我國作為Ⅲ型模式的代表性國家,其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方式多集中在政策性貸款或者貼息等傳統方式,還沒有充分發揮政府信用的投資引導和杠桿作用。
綜上所述,與法國、英國型模式相比較而言,我國政策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尚存在投入不足、投入范圍有限以及投入方式落后等明顯不足。因此,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政策性金融還存在巨大的改革空間,特別是要改革和優化政策性金融的投入方式,創新地使用政策性擔保、政策性投資等方式,充分利用政府信用的投資引導和杠桿作用,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其次,我們來分析商業性金融的不同模式。
歐洲《文化金融報告(2000)》在評述銀行對文化產業類貸款的現狀時這樣描述道,“這些銀行對文化產業的特征還缺乏基本的了解,文化產業是知識產權和創新驅動型的,因此它們具有高風險、缺少固定資產、短期利益預期等特征”。這些特征使得金融與文化產業的結合面臨諸多的瓶頸,其中最為重要的瓶頸就是文化產業金融產品的風險補償,即文化產品輕資產以及文化企業缺乏穩定的現金流等特征使得該領域的投資風險高且得不到應有的補償,因此,全球范圍內商業性金融機構對該領域的投資都極其謹慎。但是,幾乎所有國家都意識到文化產業的發展對于本國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意義,因此它們都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動商業性金融機構加大該領域的投入力度。這也使這些國家的商業性金融政策中常常有政府支持的影子,特別是發達國家政府通過建立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化解文化產業類金融產品的風險,保護商業性金融機構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文化產業融資渠道的暢通。因此,即便是商業性金融政策中也不乏政府的作用,在這方面三種模式的差異性主要體現了商業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方式、方法上,這里以美、法、中三國為代表加以說明(見表2)。
從圖示中可見,商業性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方式在相當程度上和該國的金融體系有關,金融市場主導型的國家多強調金融市場的融資主渠道作用,而金融中介主導型的國家多強調金融中介的融資主渠道作用。但是,不管其金融體系以及融資方式如何,要想使這些融資渠道保持暢通都需要完善的中介服務機構和風險補償機制。以美國為例,美國資本市場發達,對文化產業的介入也十分全面和深入,特別是針對文化產業專業性強、風險高等特征,通過金融創新設立多種形式的投資基金解決文化產業融資難問題。自2004年華爾街的電影投資基金出現以來,僅2005-2006年間,GunHillRoad分別向索尼和環球提供7.5億美元和5.15億美元,magic Films向迪斯尼投資5.05億美元,華納兄弟和福克斯分別獲得來自Legendary Pictures和DuneCapital的5億和3.25億美元資金,而派拉蒙獲得Melrose Investment3億美元投資。這些專業性的投資基金,以其“集合投資、專家管理、分散風險、運作規范”的市場化機制,能夠更好適應文化產業投資特點,建立文化產業與資本市場連接的創新通道,一定程度上解決文化產業融資的瓶頸問題。
而法國實施政府主導型的文化管理,政府負責文化管理、投資等事務,但是上個世紀末以來法國政府也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文化投資方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算電影與文化產業融資局Institute for FinancingFilm Productions and the CulturalIndustries(IFCIC)。電影與文化產業融資局是由文化部與財政部于1983年共同發起的一個獨立的融資機構,其目的是通過幫助文化產業類企業獲得銀行貸款,從而推動法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電影與文化產業融資局的資產只有1250萬法郎,但是,它旗下掌管總額為6000萬法郎的擔保基金,其中有國家電影中心提供的電影以及視昕藝術擔保基金,文化部提供的文化產業基金以及新聞出版擔保基金,這些基金使其能夠擔保的貸款總額達到2.11億法郎。也就是說,法國政府設立專門性的金融機構,并通過政府性基金建立文化產業投資的風險補償機制,從而通過政府與社會的聯動打通文化產業的融資通道。
與上述兩個類型相比較而言,我國作為政府主管型的代表性國家,其商業性金融對文化產業的支持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金融產品的類別還是力度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目前尚缺乏系統的中介服務體系和風險補償制度,這構成了文化產業融資的商業性金融通道的直接瓶頸。因此,我國目前文化金融政策面臨最大的任務是建立系統的中介服務體系和風險補償制度,為商業性金融全面介入文化產業投資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
幾點建議設立專門政策性金融機構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無論是政府主導型還是非政府機構主導型,它們都有專業性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機構,在非政府機構主導型模式中如美國有市場化的電影投資基金等專業性的金融機構,在政府主導型模式中如法國則有電影與文化產業融資局這樣政府性質的專業機構為文化產業提供融資及其相關服務。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當中,專門性機構的設置十分重要,因為文化產業的專業性以及風險性讓很多綜合性的金融服務機構很難提供專門性的金融服務產品。而我國現有的政策性銀行體系之中,無論是哪一家政策性銀行都不能為文化產業提供專業性的金融產品與服務。因此,我國目前文化金融政策中應該優先設立專門政策性金融機構,或者優先設立政府主導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為文化產業提供專業性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這不僅有利于全面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為文化產業振興提供切實的金融支持,而且有利于為其他金融服務機構提供運行模式、服務方式等方面的業務指導。
建立全面、系統的風險補償機制
眾所周知,文化產業的輕資產、高風險等特征與金融產品之間存在明顯的沖突,如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文化產業類企業的貸款業務中其業務風險缺乏應有的補償機制,導致這些機構往往基于資金安全性的考慮,貸款的動力往往不足。因此,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金融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立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分擔金融機構的風險。如德法等國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中,普遍設立擔保等中介機構化解投資風險,并由政府通過各種方式實現風險補償,甚至設立專門性的金融機構,為文化產業提供貸款直接承擔風險。即便是被稱為“無為而治”的美國,也通過設立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門機構——中小企業管理局,為企業獲得貸款提供擔保、風險資金等風險補償手段。因此,文化產業金融政策應該著力建立文化產業金融產品風險補償機制,解決金融機構由于風險收益不匹配而支持文化產業動力不足等問題:一方面通過直接補償,提高文化產業類金融產品的收益;另一方面通過間接補償,即通過對文化產業金融產品的擔保、保險來轉移或化解風險。我們認為,文化金融領域只有建立完善的風險補償機制,才能建立文化產業與金融機構鏈接的商業機制,才能吸引社會資本進行文化產業投資,從而構建完善的文化產業投資體制。
建立完善、系統的中介服務體系
從上述我國文化產業金融支持政策與其他兩個模式的差距,我們不難發現除了文化產業與金融機構自身的問題之外,包括擔保、保險、咨詢、管理等金融服務在內的中介體系不完善也構成了我國文化產業金融服務落后的重要原因。巴羅克拉夫(Barrowclough)等人在研究各國的文化產業政策時特別強調,除了資金的支持之外管理、商業、保險等中介服務亦不可少。而這里所比較的兩種類型,無論是金融市場還是金融中介主導,它們都有著十分完善的中介服務體系,其中最為重要的中介服務包括價值評估、知識產權保護、風險補償以及管理咨詢四大板塊。因此,我們認為,我國的文化產業的金融支持應該盡快建立完善、系統的中介服務體系:完善包括文化資產評估在內的價值評估機制,這樣文化產業的價值才能被發現和得到合理的評價;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這樣文化產業的商業利益才能得到有效保護;健全包括擔保、保險在內的金融中介服務,這樣才能通過文化產業金融產品的風險補償機制打通文化產業融資通道;完善包括融資方式、企業管理以及商業營銷在內的商業服務中介體系,這樣才能提升文化產業類企業融資能力與盈利能力,融資的價值才能實現。
健全多元、高效的投資體制
從上文的分析來看,發達國家對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場的作用都非常重視。如美國強調文化產業與金融市場對接的同時,也強調銀行等金融中介在文化產業融資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說,建立多元、高效的投資體制是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政策體系的重要目標,因為只有投資主體和方式的多元化、投資體制的高效化,文化產業多樣性的融資及相關服務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因此,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金融政策應該從放寬投資準入門檻人手,構筑多元化、市場化的投資主體和投資方式,同時要實施金融產品創新,為文化產業提供貼身、高效的融資產品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