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確定了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知識管理的衡量因素,并利用這些因素分析上市公司業績情況,利用SPSS軟件對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知識管理的信息與上市公司的業績在相關性的基礎上,列示回歸方程并作分析。
[關鍵詞]技術創新 人力資源管理 知識管理 回歸分析
本文選取選取2009年89家技術創新型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確定了衡量上市公司的公司業績的指標,并對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管理進行了指標設定,進而利用SPSS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相關統計,得出回歸方程并進行分析。
一、研究模型的建立
本文設企業業績為Y;技術人員的數量為x1,技術人員的學歷、資歷為x2,技術能力為x3,技術創新風險為x4,核心員工能力為x5,核心員工動機為x6,核心員工行為為x7,知識管理為x8。建立模型為:Y=a+k1x1+k2x2+k3x3+k4x4+k5x5+k6x6+k7x7 +e
二、相關性統計
表1 業績與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及知識管理的相關關系
本文利用SPSS軟件,選用2009年我國89家技術創新型上市公司的信息,對公司業績與技術創新、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知識管理進行相關分析如表1。在表1中,相關系數旁邊的兩個星號(**)基表示顯著性水平a為0.01時可拒絕零假設,一個星號(*)表示顯著性水平a為0.05時可拒絕零假設。因此,兩個星號比一個星號拒絕零假設犯錯誤的可能性更小。(**相關性在1%水平(2-tailed)。*相關性在5%水平(2-tailed)。)
三、回歸方程的建立
首先利用自變量,對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的水平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并對方程的多次進行總體回歸效果(F檢驗)、擬合優度(R2),以及自變量系數的顯著性進行相應的檢驗,最終得出最能解釋企業績效水平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其次,利用回歸結果對前面的假設進行檢驗,并分析原因。
為了有效地檢驗前面所提出的假設,我們將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水平與自變量之間,采用最小二乘法,通過全部納入方式進行回歸擬合,回歸結果分別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回歸方差分析表
根據回歸統計結果顯示,調整后R2為0.322,說明回歸模型對因變量企業績效水平的解釋能力為32.2%。回歸方程的F檢驗值為11.91,其顯著水平為0.0010,且遠大于F0.05(10,77)=3.62,說明回歸效果較好,回歸模型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3所示,自變量技術人員的數量,技術人員的學歷、資歷,技術能力,核心員工能力,核心員工動機,核心員工行為,知識管理通過了顯著性水平為0.01假設下的檢驗,即在99%的置信水平上進入回歸模型;技術創新風險、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管理共8個自變量的t檢驗值均大于t0.025(77)=2.01,說明其回歸效果顯著。根據上述分析,剔除不相關自變量,得到的回歸模型如下所示:
Y=0298+0477x1+0.321x2+0.69x3-0.232x4+0.079x5
+0.099x6-0.508x7-494 x8
四、回歸結果分析
假設1,企業技術人員的水平本文分為兩項,一為技術人員的數量,二為技術人員的學歷、資歷,通過表1所示,利用數據的相關性得出的結論與假設相一致,及技術人員的數量,學歷、資歷水平與企業的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假設2,企業技術能力與企業的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即當上市公司擁有本行業領先技術時,其技術的領先性的確能為上市公司帶來較高的效益性,所得結論與假設相一致。
假設3,技術創新下企業面臨的風險與企業績效呈正相關關系,即當上市公司最近3年是否存在新的技術開發,存在新的技術開發就會使上市公司在三年內發生加大的支出,從而會影響企業的績效。因此表1所示得為,技術創新風險與企業績效呈負相關性,與假設結論不一致。這是由于我國技術創新類上市公司總體來說,數量較少,質量較低,這種情況有可能與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有較大的關系,進行技術創新,難免要就行人、財、物的投入,耗資巨大,但是獲取利益期限較長,有可能在其工作期間,此種投資無法給你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或是收益較少,甚至是由于投資巨大造成連續幾年的虧損。
假設4,核心員工的勝任能力、自我發展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就越能提高上市公司的企業績效,所得結論與假設相同。
假設5,核心員工的動機體現在上市公司是否給員工派發股份,所得結論與假設相同,即當員工為上市公司服務以主人翁角色承擔其義務時,員工越能發揮其工作優勢,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假設6,核心員工離開公司,會給上市公司造成再次從人力資源市場中獲取人才,并將其予以培訓,使其快速融入公司的企業文化并為企業做貢獻,其過程有一定的時間性,并不能迅速為上市公司帶來經濟效益,從而使上市公司的企業效益有所降低。假設相同。
假設7,上市公司員工知識的有效轉化能夠促進上市公司經濟效益的增長,即當上市公司給予的員工報酬越多,員工為公司創造的效益就應越多,但是通過數據所得結論與企業績效呈負相關關系,與假設相反。核心員工的動機與核心員工的行為呈負相關關系,此數據關系的表現說明核心員工渴望上市公司給予股利的分配,上市公司未給予核心員工股利的分配,會導致核心員工離開上市公司;另外核心員工離開上市公司的行為與核心員工能否將其自身的知識順利轉化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呈負相關關系,即當上市公司核心員工能夠將“隱性知識”有效地轉化為“顯性知識”并能為上市公司創造經濟效益的,就能減少上市公司員工離開上市公司,并繼續為上市公司更有效地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濱偉.技術創新投資與企業成長性相關性研究[D].福州大學,2008(4).
[2]景曄楊.高技術企業員工_組織關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研究[D].遼寧大學,2008(11).
[3]陳剛,吳煥明.人力資源管理方法[M].廣東經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