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業化城鎮化互動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新”字文章。
我省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全省各地認真學習和貫徹劉奇葆書記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掀起了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熱潮。但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實踐中,一些地方也存在一些認識上的偏差。以下通過學習劉奇葆書記講話精神,結合我省推進“兩化”實際,談談對幾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我省正處于加快推進“兩化”的黃金時期
回顧“九五”和“十五”時期,我省經濟增長相對較慢,城鎮化率增速比全國低0.5個百分點以上。而“十一五”時期,我省GDP增速比全國高近3個百分點,城鎮化率增速比全國高0.5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表明,我省與全國的發展階段存在明顯差異,全國已處于工業化中后期的穩定增長階段,而我省卻進入了工業化中前期的快速增長階段。因此,盡管我省工業化城鎮化進程滯后于全國,人均GDP僅為全國70%、城鎮化率低于全國9個百分點,但我省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黃金時期”。必須把握歷史機遇,加快推進“兩化互動”,努力縮小發展差距。
▌“兩化互動”要避免哪些問題
2010年我省常住人口為8042萬人、城鎮化率為40.2%,按照我省“十二五”規劃,要在2015年使城鎮化率達到48%以上,需每年增加城鎮人口130萬。按每增加1個城鎮人口需增加城鎮基礎設施投資6萬元計,則每年需增加城鎮基礎設施投資780億元;按每人最低標準15平方米保障住房面積、每平方米按建設成本2500元計,則每年需要增加保障住房投資488億元,兩項共需每年增加投資1268億元。這些都主要靠政府性投資,而要增加各級政府投資能力,必須增強各級財政實力,尤其是各級稅收能力。
目前,世界各發達國家的稅收主要以消費環節的稅收為主,但我國的財稅體制仍以生產環節的稅收為主,亦即各級財政的稅收主要來源于產業發展。因此,只有城鎮的產業發展壯大了,用于城鎮發展建設的經濟實力才能增強,城鎮發展建設的經濟實力增強了,才能更好地改善城鎮人居環境,提高城鎮人口的集聚能力。所以,推進“兩化互動”,必須以工業化為動力,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最終將是無米之炊。
同時,如果我省每年轉移農村人口130萬人,按其二分之一需要在城鎮就業計算,則每年需要額外增加城鎮就業崗位65萬個。這將形成很大的就業壓力。處理不好,甚至可能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城鎮化的推進,必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尤其是與產業發展相適應、與提供就業的能力相適應。對未來五年城鎮化率的發展指標,必須要以人為本、認真算賬、科學預測,一些地方抱著加快發展的良好愿望,但脫離自身發展實際,盲目提出過高的城鎮化率目標是不適宜的。
▌城鎮化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市場需求。工業化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還表現在城鎮建設和人口集聚將產生巨大市場需求和有效擴大市場購買力,從而對產業發展產生巨大推進作用。而且這些市場需求和購買力所對應的產品主要是市場半徑較小的建筑材料和生活必須品需求,因而主要是對本省產業的市場需求。我們應該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度,利用好城鎮化推進所帶來的市場需求,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戰略舉措,為產業發展營造更加廣闊的市場需求空間。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滿足人民生活需求,也是為產業發展提供必要條件。城鎮基礎建設的巨大投資,還可以有效擴大產業發展的市場需求。上述需要每年增加的1268億元城鎮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投資中,若40%轉化為鋼材、水泥等建材的市場需求,每年將增加以本省產品為主的市場需求507億元,五年共可增加相關產品市場需求2536億元。同時,還有相當部分投資轉化為對其他產品的市場需求。
城鎮人口的集聚,不僅將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收入,也將有效提高市場購買力。上述城鎮基礎建設的巨大投資中,若同樣有40%轉化為對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每年將增加以“農民工”為主的勞動需求507億元,五年共增加勞動需求2536億元,這些勞動需求將轉化為勞動收入并最終轉化為產品需求。另一方面看,2010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461元、人均消費性支出為12105元,分別比農村高10321元和8208元。即便未來五年650萬新增城鎮人口和325萬新增城鎮就業人口收入達到全省2010年平均水平,即可年新增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量671億元和年新增社會消費總量267億元。
▌穿新鞋走老路是行不通的
在工業化城鎮化互動中,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好“新”字文章,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提高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質量和效益,切不可盲目追求所謂的政績或片面的發展速度,穿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新鞋,走傳統工業化傳統城鎮化的老路。
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堅持科技創新驅動,不斷提高科技含量,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但也要從實際出發,不是什么縣都去發展高新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努力發揮比較優勢,不斷提高發展的效益,大力促進高端產業發展和搶占產業發展高端。
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注重物的城鎮化轉為注重人的城鎮化,切實保障新進城人員的社會就業、公共服務、社會保障等,避免城鎮化的推進速度與所能提供的保障能力不相適應,減少可能引起社會不安定的因素。要進一步推進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決不能以犧牲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利益為代價來推進城鎮化,尤其不能把征地僅僅作為“生財之道”。(作者系四川省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本刊專家顧問小組成員)